(共54张PPT)
2025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40讲 社会生活
(商贸、城镇、交通和医疗卫生)
教材融合
选必二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目
录
01 考情透视
02 知识导图
03 考点突破
04 真题练习
考点一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知识点1 古代的商业贸易
知识点2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点3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考向1 古代的商业贸易
考向2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考向3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考点二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知识点1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知识点2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考向1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考向2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考点三 交通与医疗
知识点1 交通与社会变迁
知识点2 医疗与公共卫生
考向1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考向2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01 考情透视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3年25考) 2024 选择题:湖南卷、山东卷、江西卷、广东卷、浙江卷1月、 非选择题:广东卷、浙江卷6月、 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关键词:工商食官、丝绸之路、汇票、飞钱、信贷、商业契约、股票、计划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村落、集镇、苏伊士运河、《伤寒杂病论》、《唐本草》、中西医结合等
2023 选择题:河北卷、福建卷、山东卷、全国乙卷、浙江卷1月、浙江卷6月、全国新课标卷、;非选择题:重庆卷、浙江卷1月、 2022 选择题:天津卷、河北卷、辽宁卷、全国甲卷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3年12考) 2024 选择题:河北卷、江苏卷、山东卷、河北卷、海南卷 非选择题:北京卷、重庆卷、福建卷、湖南卷 2023 选择题:浙江卷1月 2022 选择题:海南卷 交通与医疗 (3年6考) 2024 选择题:辽宁卷;非选择题:安徽卷 2023 选择题:浙江卷1月、浙江卷6月、北京卷;非选择题:全国乙卷 2022 无 复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联系“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内容,培养家国情怀。 2、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各地不同民居的特征,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古人类居住环境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立足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认识民居演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3、梳理水陆交通建设成就及主要交通工具、从时空角度掌握交通的发展过程,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特点。 4、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中医学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掌握西医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近代中西医之争。
02 知识导图
考点一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知识点1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和私有制的产生,为商业出现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①商朝,出现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中。
②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③秦汉时期,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推动了商业发展。
④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⑤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帮兴盛
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 古埃及商业历史悠久;古希腊的海外贸易活跃,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古罗马商贸逐渐繁荣;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与欧洲的商路贸易;阿拉伯商人成为亚、非、欧三洲贸易的中介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①汉代开通陆上丝绸之路,贸易远达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③明清时期,朝贡贸易是重要的对外贸易形式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货币 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变 信贷 古代 世界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
②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古代 中国 ①先秦:《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②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类似汇票的“飞钱”。
③宋代: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④明清:明代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清代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商业 契约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人们普遍订立契约;中国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契约 02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商业的变化规律
探究·拓展
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
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
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壳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还出现纸币
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经营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
02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古代社会商贸活动的特征
探究·拓展
商业历史悠久 在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出现,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产生,分布广泛,遍及各大陆地区
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中外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各地港口城市的兴盛
政府色彩浓厚 早期商业行为,深受政府影响,古代中国工商业被政府控制,称为“工商食官”
双向影响显著 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
知识点2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开始形成 15—18世纪,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拓展扩大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
贸易中心转移 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出现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拍卖市场、百货公司等;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出现
商品种类的增加 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除了新商品外,黑人奴隶也成为商品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2)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
1897年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洋务运动期间 出现了民用股份制企业,股票开始走向市场。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900年 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知识点3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 一战后 ①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固有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②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战后 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社会主义国家 一战后 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战后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中国的社会主 义建设 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殖民地半殖民 地国家 独立后,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新贸易体系建立 二战后,23 国在美国主导下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新贸易形式出现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相结合;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勃兴
国际金融 与人类生活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②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逐步提升。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④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相当的风险,容易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考向1 古代的商业贸易
1.(2024·湖南卷)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
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
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B
考向·洞察
真题回归
从敦煌文书中所见的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可以看出:契约中明确规定了工期、酬劳以及对受雇者的工作要求和违规处罚,这说明当时已经可以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报酬,不再完全依附于某一个地主或庄园,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材料中没有对比,不能说明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但并非材料所强调的重点,
材料中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快速发展”表述不准确,材料中没有足够的信息表明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02
1.《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官方发给买卖双方的带有契约性质的契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这一规定( )
A.避免了买卖双方的纠纷 B.维护了契约双方的利益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加大了市场交易的风险
变式训练
B
2.西汉末年,官僚、外戚经商成风。政府一度废除了盐铁专卖政策,而任商贾私营,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富商大贾,如大酒家赵君都、贾子光等称霸于长安,“二十年莫能擒讨”。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豪强地主威胁政权稳定
C.国家统治基础发生变化 D.政府的社会控制力减弱
D
考向2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2024·江西卷)1855年,在华外商共1038人,比1837年增加了3倍,分属于219家洋行。西方商人还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由此产生了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一一买办。据此推知,买办阶层是( )
A.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B.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C.西方殖民渗透的工具 D.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
C
真题回归
在1855年与1837年相比,在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数量大幅增加,并且这些外国商人不仅从事贸易活动,还在开放口岸投资设厂,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买办,他们依附于外国商人,在商业活动中作为中外之间的中介,帮助外国商人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同时也协助西方资本家在当地实施经济控制,因此他们是西方殖民势力在经济上渗透中国的工具
自然经济解体不是产生买办阶层的直接原因,买办阶层主要是西方殖民经济入侵的产物
买办阶层并非西方经济正常发展的产物,而是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经济侵略的产物
买办阶层主要是为外国商人服务,帮助其侵略中国经济,而非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
02
1.15世纪下半叶,荷兰采取保护主义的航海政策,要求本国航运业应由本国商船和水手参与。然而至17世纪初,荷兰放弃了这一做法,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也写出了《海洋自由论》一书鼓吹海洋自由、贸易自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海洋法的形成 B.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荷兰航运业的发展 D.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变式训练
C
2.英国达德利·诺思 (1641 ~1691年) 说:“任何法律都不能规定贸易的价格,因为贸易的行情必然而且将会自行确定下来,但是,当这类法律确实碰巧抓得很紧的时候,这就对贸易是个非常大的障碍,因此是不利的。”据此推知,达德利·诺思的经济思想( )
A.属于传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B.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形成 D.加剧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发展
B
考向3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1.(2023·河北卷)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D
真题回归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同时期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资本主义国家希望从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中得到应对危机的启发,因此“苏联的报告和材料备受关注”
“苏联模式”最终形成于193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19世纪早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02
1.20世纪40年代,一种崭新文学流派令世人耳目一新。其在表达内容上,注重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潜在的意识世界;在表现方法上,采用荒诞、梦幻和反逻辑、反理性等手法。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百年孤独》
C.《战争与和平》 D.《人间喜剧》
变式训练
B
2.20世纪初,上海、苏州等商会正式成立后,即开始制订并实行具有现代意义的投票选举制度,天津商会则坚持采用“公推”的方式推举总理、协理和会董。这( )
A.由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所决定
B.体现了南北方商会有本质区别
C.说明了南北中国经济差异较大
D.反映了清末“新政”的欺骗性
A
考点二
村落、城镇与
居住环境
知识点1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村落产生 农业出现以后,村落逐渐形成,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集镇出现 形成 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雏形
功能 最初以军事功能为主,后来向经济功能转化
城市 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城市
古代中国 古代城市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
古代西方 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最具代表性。
②欧洲中世纪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民居 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02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
(1)发展历程
(2)影响因素
探究·拓展
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和 夏、商、周三代 城市各种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处于城市 初始阶段,仍带有氏族部落的色彩
市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崛起,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高潮。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产生: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坊”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一定时间开闭的“市”中。 这一时期的城市总体布局还比较自由,形式较为多样
市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三国时的曹魏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市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
开放式街市期:宋朝以后的城市模式 在唐末一些城市开始突破市坊制的基础上,北宋都城汴梁取消了夜禁和市坊制
政治上 统治政策的影响
经济上 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
思想上 专制集权、等级观念等的影响
02
知识点2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演进
表 現 世界 ①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②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启。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
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问题 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交通拥堵等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基础设施的发展
居住条件 ①电梯的发明。
②钢筋混凝土技术的使用。
③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生活服务 社区发展,休闲购物、文化娱乐的多样化
基础设施的发展 ①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
②表现:生活用水、电力、交通、通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
02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原因
(1)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推动了原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不断兴起。
(2)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这些人涌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和配套措施,工厂必然向综合条件优越的地区集中或转移,很多地方因为工业产能聚集而成为城市。
(4)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使用统一的公共基础设施,以节省土地、节约投资、降低费用、提高效益,推动城市规模和综合功能的不断扩大。
(5)机器大生产讲究 规模效益,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的系列化、层次化,主导产业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促使产业不断集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
探究·拓展
考向1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2024·北京卷)城与都
材料一 今北京在唐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材料二 今北京在辽时称南京(燕京),为五京之一。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涿”等州钱帛;设都元帅府,“杂掌蕃汉兵”;实行科举,设置太学。“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
辽在南京“劝农桑,修武备”“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所产“线缕机绫”工艺精巧。“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城中“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居民“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
南京与开封之间设有榷场。南京外有居庸、古北等关口,通达辽其他四京等地。金人评价“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元人有诗云:“万国河山有燕赵,百年风气尚辽金。”
(1)阅读材料一,指出唐幽州的重要性。
(2)说明辽南京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考向·洞察
真题回归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北京)。
重要性:根据材料“今北京在唐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可知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根据材料“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可知幽州是重要的边境城市,军事地位重要;个坚持了“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可知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地位重要。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北京)。
作用:根据材料“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涿’等州钱帛;设都元帅府,‘杂掌蕃汉兵’;实行科举,设置太学”可知辽统治者在辽南京仿照汉制进行建章立制,促进了契丹族政治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劝农桑,修武备”“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可知辽在南京发展农业、手工业等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根据材料“南京与开封之间设有榷场。南京外有居庸、古北等关口,通达辽其他四京等地”可知辽南京积极与中原地区交流往来,促进这一地区与中原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1)重要性: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幽州是重要的边境城市,军事地位重要;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地位重要。
(2)作用:辽统治者在辽南京仿照汉制进行建章立制,促进了契丹族政治制度的发展;辽在南京发展农业、手工业等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辽南京积极与中原地区交流往来,促进这一地区与中原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02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式城市并不是为工业化而设计和建立的,基本上是在过去的数百年间逐步形成的居住中心。如古埃及的城市大部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包括底比斯等等,一方面方便用水同时也注意设计时不受尼罗河泛滥的影响,把建筑建立在高地上,并根据城市早期的功能性进行了功能区域的划分,城市规划采用简单的棋盘格局,城市采用了中轴对称和具有权威的象征主体建筑的方法兴建。同样的情况也见于中亚地区的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城等,这些城市不但坐落在河流的旁边,而且还建造了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和运河,并建立了用于防务的城墙,重要的建筑建立在高台上、城市布局也依然是规范的几何形式,非常规整。
材料二 从1811年开始,英国政府和伦敦市政府委托建筑家约翰·纳什主持伦敦的改建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商业和公共建筑,特别是利用新开拓的大道,把摄政王大街、公园大道连成两公里长的主要轴线,所有交叉路口都设计了广场,路旁罗列商店、银行和公共建筑,形成伦敦的新中心,同时利用这个规划设计把金融、商业的伦敦与高级住宅区相连、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上很出色的例子。
--摘编自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旧式城市与近代伦敦城规划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伦敦城市改建的影响。
变式训练
【答案】(1)不同:旧式城市自然形成为主;近代伦敦城的扩建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旧式城市布局突出权威性,体现政治功能;近代伦敦城扩建凸显经济功能;旧式城市建筑在高地上;近代伦敦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旧式城市侧重城市的防御性;近代伦敦注重市内交通便利性。
(2)影响: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推动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为现代城市规划起到了借鉴作用;广场等公共设施的修建,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02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清初,随着全国经济的普遍恢复,朱仙镇在贾鲁河商贸运输的带动下,商贾贸易日盛,其年画发展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业此者三百余家,出品盛销于临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镇中规模较大的年画商号,如山西人所开的德源长,常年雇用刻印工匠一百四五十人。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一年一度出售年画之始,也是木版年画行会纪念日,各作坊都在这天开张,届时,行会将在镇上的关帝庙和岳飞庙举办门神会,唱戏三天。朱仙镇木版年画种类近三百种,艺术创作上继承汉唐壁画画风,线条粗犷豪放、构图饱满匀称,题材则多来自通俗文学、小说戏剧。时至今日,我们学习和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对于木板年画艺术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朱军献《朱仙镇木版年画兴衰考》
(1)根据材料,概括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清初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
变式训练
【答案】(1)特点:规模大;销路广;市场占有率高;种类多;艺术风格独特;创作题材丰富;有比较完善的行会组织。
(2)原因: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贾鲁河商贸运输,促进了朱仙镇商业的发展;康乾盛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市民文化的发展,为年画提供丰富的素材;行会组织的规范和管理;朱仙镇木版年画在艺术创作上的传承和创新。
考向2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2024·海南卷)19世纪中叶,英国市政厅的设计遵循公开原则。1848年哈利法克斯市在设计市政厅时决定,其位置应在市中心制高点,须有令人注目的高塔和巨大的钟楼。市政厅竣工剪彩时,威尔士王子到场,6万多名观众参加,还有1万多名学生和大型乐队表演节目。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王室权力得到强化 B.城市治理体现民主观念
C.建筑风格发生改变 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传播
B
真题回归
哈利法克斯市在设计市政厅时遵循了公开原则,并将其置于市中心制高点,且落成仪式上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这体现了城市治理过程中对公众开放性和参与性的重视,反映了民主观念逐渐渗透到城市治理之中
虽然威尔士王子出席了市政厅的竣工剪彩仪式,但题目核心在于市政厅的设计理念及其社会影响,并未直接表明王室权力的变化
虽然市政厅设计注重公共性,但这更多是设计理念上的变化而非单纯建筑风格的转变
人文主义主要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中叶已经历长时间发展,并非此时才开始传播
02
1.民国初年,我国各地兴起了拆除城墙运动,上海、杭州和长沙等地都拆除了城墙,如上海城墙被全部拆除,护城河被填平,不仅铺设了下水道,还开辟了环城马路。由此可知,拆除城墙运动( )
A.旨在清除封建统治残余 B.削弱了军阀割据的基础
C.利于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D.改变了城市的军事属性
变式训练
C
2.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诞生了一些煤气公司,为工厂以及部分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美国煤气公司已达到四百多家,大城市街道已普遍用煤气照明,而居住于小城镇和农场的人仍以使用蜡烛和油灯为主。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城乡之间经济差距日益拉大 B近代化发展具有区域不平衡的特点
C.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依旧严重 D新技术推广与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
B
考点三
交通与医疗
知识点1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1、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陆路 交通 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水路 交通 中国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始皇开凿灵渠。 隋朝的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的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法国 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荷兰 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2、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
①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②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2)世界
①早期海上探险和海上贸易等活动。
②新航路的开辟让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③人工运河: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
3、近代交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铁路交通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9世纪上半期,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轮船 航运业 西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中国 ①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②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意义 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二、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现代交通的发展
陆上交通 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
②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
海上交通 ①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
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航空运输 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2、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直接影响 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经济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文明出行 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旅游发展 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
02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现代交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探究·拓展
积极 方面 (1)使人群的流动和物流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
(2)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3)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对时间的精准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
(4)推动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5)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消极 方面 (1)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沿线附近的居民的影响。
(2)运输扬尘对大气的影响。
(3)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对水和土壤资源造成污染等
02
知识点2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历史上的疫病
历 史 上 的 疫 病 表 現 天花 古埃及时期和18世纪的欧洲
鼠疫 6世纪时的地中海和14世纪时的欧洲
斑疹伤寒 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流感 1918-1919年,全球大暴发
应 对 中国 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
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收治病人
古罗马 修建饮水道、下水道等重要工程
古罗马时期的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近代医学进步对疫病传播的控制 18世纪晚期 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9世纪 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1928年 青霉素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二、中医药的成就
医学的成就 战国时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晚期名医华佗创制麻醉药“麻沸散”
东汉晚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成《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
药学的成就 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著成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背景 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19世纪,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表现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
(3)西医院校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4)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与药品供应体系的建立 ①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 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西方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中国 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①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02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中国传统中医药发展特点
探究·拓展
历史悠久,理论成熟 先秦、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相继问世,我国的中医学开始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
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等多方面,还有中医养生和中医保健等内容
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密切关联,即天人合一,同时主张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方法
典籍浩繁,数量众多 自秦汉到明清,中医典籍数不胜数、汗牛充栋,既有民间个人著述,也包括官修药典,影响至今
成就巨大,影响深远 古代中医学取得巨大成就,是百姓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后来中国中医走向世界,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和重视
02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中国现代医疗体系的作用
(1)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致力于维护、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其发展至关重要。
(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4)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使人们能够强化公共卫生观念、增强自身体质、注重精神卫生、重视心灵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5)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防疫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拓展
考向1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2024·辽宁卷)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 )
①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 ②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
③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④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考向·洞察
真题回归
当今世界传统油车企业加速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这说明当今世界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①③正确
02
1.到2050年,我国将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共享,消除区域间、城乡间的交通差距,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一体化与均等化;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地区间、群体间的交通发展普遍享有,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这表明我国交通发展蕴含的理念是( )
A.智能化 B.平等化 C.现代化 D.人性化
变式训练
B
2.20世纪50年代,上海开始筹划地铁建设,但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长期徘徊。改革开放后,上海地铁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这反映了( )
A.技术水平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B.引进外资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C.交通改善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D.国家政策影响基础设施建设
D
考向2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1.(2023·北京卷)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D
真题回归
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
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绝对,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
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
02
1.到1952年底,威胁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肺结核、黑热病和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威胁母婴生命的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也因为大力推广新法接生而得到根本遏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A.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的增强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普遍推广 D.医疗失衡现象的扭转
变式训练
B
2.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通过了关于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提案,创建了各级医疗机构,同时还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做出开展妇女工作、保护母亲和儿童的决定,以及有关妇幼保健的条例和命令等。这些政策旨在( )
A.增强群众公共卫生意识 B.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职能
C.保障边区人民根本利益 D.团结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
真题练习
·
命题洞见
1.(2024·山东卷)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 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 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D
2.(2024·广东卷)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随后几十年间,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制品比伊朗的丝绸更受欢迎。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这反映伊朗( )
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封建统治得到巩固
C.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
3.(2023·浙江卷1月)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
A.人痘接种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种法 D.青蒿素
4.(2023·福建卷)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D
A
5.(2023·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6.(2022·海南卷)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
A.人们的审美观念 B.经济发展水平
C.集体劳作的形式 D.传统文化习俗
A
B
感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