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水调歌头》教学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水调歌头》教学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20:41: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0张PPT。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水调歌头苏 轼教学目标1、梳理字词,翻译课文。
2、理解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性格。
3、背诵课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诗人、大文豪。他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被世人合称“三苏”。苏轼的文学成就在北宋是首屈一指的,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其作品有著名的《东坡全集》.走进作者:走进作者:苏轼一生的浮浮沉沉1036年,降生;
1057年,中“进士”,母丧,服孝。
1056年,任凤翔通判。
1071年,一月,奏院监官,6月杭州通判;
1074年,往密州,1076年徐州,1079年湖州,7月入狱。
1080年黄州,1084年,常州,1085年,登州
1085年,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1086年,往杭州。
1092年,扬州,8月往京都兵部尚书。
1094年,惠州。
1097年,海南儋州。
1101年,北返,往常州,途中逝世。身世浮沉,饱尝艰辛。走进苏轼:题金山自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生命将息,却依然调侃艰辛,挥洒幽默!背景简介: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1076年)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1071年离开朝廷到杭州做通判,1074年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学生活动解释虚实词,翻译课文
方法:一人读,一人解释、翻译。
一句一句进行。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欲:想乘:架又害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象中的仙宫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胜:能承担,经得起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弄:玩弄,欣赏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绮户:雕花的窗户月亮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不应:不应该何事:为什么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只愿:希望婵娟:月亮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学生活动:说出你懂哪些,不懂哪些。 走进作者的心灵,品读文字,揣摩字里行间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看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法:“我从------可以看出作者------心情(或性格)”并进行解释
“-------句话使我产生疑问,为什么------?”梳理作者写作的心理变化过程 好的诗歌是流着泪记下来的微笑,微笑时记下的泪水。
——席慕蓉诵读课文语速放慢,注意节奏。
饱含感情,读出词意。
先自由读,再齐读。月满西楼:(思考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比较鉴赏相同点:
都有思念怀远之情
不同点:
《月满西楼》: 思念之情,难以排遣。
《明月几时有》:热爱生活,乐观豁达。阅读文学,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收获:能够酣畅淋漓地表达,并引起很多的人共鸣,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痛苦也可以酿成诗酒,它凄美动人。
乐观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放下痛苦,人人都有痛苦,但能在痛苦中思索生活的况味哲理,唯有苏轼。
“去忧莫若乐,止怒莫若诗。”让我们热爱文学,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让我们的人生充满诗意的张力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