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0 15:29:52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A.山顶洞人的生活 B.良渚古人的生活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C.河姆渡人的生活 D.半坡居民的生活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在山西夏县西阴村,这里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西陵部落里有智慧的姑娘。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 1-10 课。 一天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锅里,螺祖用树枝去捞,没想到却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尝试用这
5.难度系数:0.75。 种丝线代替植物编织,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2019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 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据此可知( )
第Ⅰ卷 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4.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 )
求。
1.下图是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通过观察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5.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
作的年代标尺。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商朝 B.②——东周 C.③——西周 D.④——夏朝
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D.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A.古人类会制作工具 B.古人类当时手工业发达
7.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C.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 D.古人类过着群居生活
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2.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识读如下图片,可以了解( )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长城 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8.栗劲在《秦律通论》中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 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 65次,战果
如下表所示,商鞅变法在这种战局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
秦军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战绩 58次 3次 4次
A.推动了秦国经济发展 B.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C.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D.便利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9.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标志着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 14.如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人物 评价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司马迁(西汉)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10.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尽心 李贽(明)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 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11.下图为甲骨文造字法,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15.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
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
目的是( )
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70分。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1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某学校初一(1)班同学对该时期进行了合作探究。
B.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18分)
C.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探索经济变革】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
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
A.巩固疆土,进一步完善分封制 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
C.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巩固发展 D.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展示的措施所 (1)根据材料图片回答,代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4分)简述他
………………○………………外………………○………………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内………………○………………装………………○………………订………………○………………线………………○………………
们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2分)
【思考政治发展】
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想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孔子讨论文集》
(2)材料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
【感悟思想争鸣】 (1)根据材料一到材料二,指出在这一过程中王位继承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 (2)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制度的名称和作用是什么?(4分)
两千年封建社会此起彼伏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 (3)根据材料四,写出①中可以填写的内容是?并概括秦朝政治建制呈现的特点?(4分)
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18.在中国的历史上,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史,是一部自上而下的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交相更替的运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
者不足多。
——商鞅
(1)材料一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墨子 孟子 韩非 庄子 (2)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2分)
(3)根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这种局面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
(4分) 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4)上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四个学派的重要代表,任选其中一位分别写出其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4分) ——《汉书·食货志》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写出三点,不得摘抄原文)(6分)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7.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给秦国带来什么样的作用?(2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四 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礼记《大道之行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5)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你如何评价历史上改革(或变法)是成功或是失败?(4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屏藩周。 分)
——《左传》
材料四 19.初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24分)
【探究一 寻找证物】
小张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
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
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 1个火堆,
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
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农业的发生和初步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从促进了人口的
增长和文化的进步……此时的社会,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向繁荣。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图 1 头盖骨化石 图 2 牙齿化石 图 3 被火烧过的朴树籽 图 4 砍头器和刮削器 图 5 鹿骨化石 (4)根据图片简述北京人和和河姆渡人获取食物的方式有何不同?并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原始农业发展
(1)请你为小张同学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即可)(10分) 的影响?(6分)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之间有何关系?(2分)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
【探究二 进行解释】
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4分)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 研究依据】
(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2分)
【探究四 构建联系】
………………○………………外………………○………………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内………………○………………装………………○………………订………………○………………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C C C A B A B
11 12 13 14 15
C C A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70 分。
16.【答案】(1)重要技术:铁制农具/铁器(2分)、牛耕;(2分)关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使得生
产力大大提升,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社会出现了变革。(2分)
(2)核心思想: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2分)
(3)局面:百家争鸣。(2分)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
(4)墨子:墨家。政治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孟子:儒家。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韩非子:法家。政治主张: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庄子:道家。政治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4分,人物对应学派 2分,主张 2分)
17.【答案】(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分)
(2)名称:分封制。(2分)
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分)
(3)丞相。(2分)
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
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任意一点 2分)
18.【答案】(1)变法(或改革)的思想。(2分)法家。(2分)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分)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
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
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任意三点,6分)
(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2分)
(5)商鞅变法成功了。(2分)判断改革或变法成功或失败,应看是否提高了生产力,看变法(或改革)是
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答案】(1)图 1、图 2;图 4、图 5;图 3。(一空 2分,共 10分)
(2)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4分)
(3)依据:考古发现(或化石)(2分)
(4)方式:半坡人:主要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主,辅之以狩猎;河姆渡人:具有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
水稻,发展原始农业。(4分)
影响: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资源,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人们过上定居生活,出
现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向繁荣。(2分)
(5)关系:农业生产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带动农业生产。(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