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王荣芹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
单位
平阴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逍遥游
一、教材分析
《逍遥游》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必修五的课文。《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可以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就艺术特色来看,也可称为庄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可见《逍遥游》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具体说来,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注重诵读。
二、学生分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播放《逍遥游》歌曲,营造学习这篇课文的氛围。
二、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 ? 三、在整体把握文本阶段,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探讨:世间万物“有所待”----世人“有所待”----“无所待”指什么----?-怎样实现“无所待”?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情境导入
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播放南怀瑾老先生讲庄子的视频。
研讨交流
提出问题:庄子的“逍遥游”究竟是什么,怎样达到逍遥的境界?
朗读;点评、评价、交流,概括“逍遥”内容。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结合学案内容
探究
提出问题:世间万物、世人的“有所待”,“无所待”是什么,应该怎样实现真正的逍遥?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中找出并归纳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实现真正的逍遥?
学生读书,从书中找出答案;交流。
运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上升到“哲学”层次。
研读交流建构
你觉得文本论证中都有哪些特点?
紧扣文本,边朗读边交流总结: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看似荒诞无稽,却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
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层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真正的逍遥是什么,尤其仔细体味“彼且恶乎待哉”一句,明确庄子的真正意图。
?
作业布置
于丹曾经说过: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庄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于丹对道家的评价,为我们重新审视庄子提供了平台。
以“我眼中的庄子”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段。
?
导学案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具体体现在《逍遥游》一课中如此。虽然课文中用了大量的寓言和神话故事来体现作者思想,但仍然比较隐晦含蓄。所以本设计扣住文言文的文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对庄子有大致了解,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主旨句,由果溯因去把握文中寓言和神话,将难度变小了。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课前播放歌曲《逍遥游》,结合南怀瑾先生说庄子,营造学习课文的氛围。引导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整体把握文本阶段,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探讨:世间万物“有所待”----世人“有所待”----“无所待”指什么----?-怎样实现“无所待”?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
课件20张PPT。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著名学者南怀瑾
苏轼他从人生的得意走向失意,是谁安慰了他疲惫的心灵?陶渊明从官场走向田园,是谁给予了他选择的勇气?为什么历史上很多人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气概,除了他们对信念的坚持,也许从庄周这儿我们能得到一点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 通过诵读,理清文章思路,领悟作品主旨。
预习检查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蜩蝉( )
舂粮( ) míng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数数然( )
恶乎待哉( )
决 起( ) chōnghuì gū chūnchì yàn líng rèn hāo tiáo shuòwūxuè2、解释下列红色字:
怒而飞
志怪者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莫之夭阏者
之九万里
之二虫
众人匹之
是鸟也
抟扶摇
置杯焉则胶
而后乃今将图南
适百里
以久特闻
恶乎待哉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时期 人,著名的 ,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周战国宋国道家学派“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一书,今存 篇,分为 ,是庄子所作, 和 ,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 ,想象 ,气势 。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33内篇7波澜壮阔杂篇11外篇15奇特丰富汪洋恣肆关于作品 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含义,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课文一连运用了几个寓言故事,层层铺垫,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背景材料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
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
也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
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
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
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
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浊,他
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
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
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
遥游》。 朗读课文1、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掌握字词读音。
2、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注意字音与节奏。
《逍遥游》(庄子)朗诵践离 .flv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怎样不同情感?
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找出文章中含有“笑”的句子。
1、文中写了几次“笑”?是那几句?
2、文章中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蜩与学鸠与斥鴳为什么要笑鲲鹏,宋荣子为何要笑文章提到的四种人呢?让我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吧?蜩与学鸠——笑——鲲鹏
(有所待——不逍遥)
斥 鴳——笑——鲲鹏
宋 荣 子——笑——四种人课堂小结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通过熟读课文来积累文言知识,来走进经典,走近大师。作业: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
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
其……邪?其……邪 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