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归去来兮辞 陶 潜自主学习资料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_______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1、 , 2、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3、以_____字句为主,每句三拍,多用语气词“兮” 。4、押韵屈原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六 作者简介陶潜,又名_______,字元亮,____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卒后私谥“________”。又自称“__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东晋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作者档案简历: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务农。29岁开始入仕,曾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之类的小官,时官时隐。因不满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82天)就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辞官归家,躬耕陇亩,不再出仕。生年63岁。《陶渊明集》,其中包括诗、文辞、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作者档案《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1、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为”表被动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学习第一段谏:挽救 追:补救原典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自责自悲 自恕自慰已往昨非来者今是归隐出仕表达对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学习第二段携幼入室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鸟倦飞而知还
翻译:童仆欢迎,稚子侯门具体分析归途抵家居室涉园欣喜若狂归心似箭舒适安逸留连忘返学习第三段1、复驾言兮焉求:焉,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什么。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求焉”。“焉”做“求”的宾语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悦:以…为悦
乐:以…为乐出游之乐(善、感)结交之乐(悦)重审心志内容分析学习第四段1、寓形宇内复几时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富贵浮云恬然自乐卒章显志乐天安命( )( )反正内容分析艺术鉴赏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 (李格非语)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 艺术鉴赏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 尽显浪漫色彩。
本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
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艺术鉴赏 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引用《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稍加点化,形神俱显。
作者情感自责自慰怡然自乐闲适自得潇洒旷达归去来兮辞归途室内抵家园中
辞官归田田园生活乐天安命自责之词安慰之词居家出游心志交往出游1.赏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2. 探究并归纳陶渊明归隐之乐。
3.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要点:全文朗诵初读从《归去来兮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自主探究结合预习资料学习课文,小组之间相互质疑释疑。
自主阅读,自主品评,小组合作,描绘陶渊明田园生活、讨论诗人的情感变化,选代表展示成果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深读、评价陶渊明的这些诗句表现出他怎样的人生志趣?你对此赞成吗?为什么?《归去来兮辞》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刘思仪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德州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归去来兮辞
一、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 并序》位于鲁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
二、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两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奥。
三、教学目标
1.赏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2.通过“陶渊明归隐”这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3.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前预习阶段(明确任务):
1.个性阅读:阅读课文,自主解决文言字词的难关,通过查找字典和根据课文的注释来进行翻译全文。解决以下问题:
(1)了解作家、作品
(2)熟读成诵(早读课落实)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4)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文的基础上,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
2.课堂分组探究:根据学生自身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兴趣,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课题重点:
(1)文章的抒情手法
(2)文章的平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
(3)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3、明确探究课题成果的展示方式:小论文、课件展示、专题讲座等。
新课导入:
课堂探究阶段:
一、探究艺术特色:
第一组:探究本文的抒情手法:(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
1.学生一:巧用动词抒怀。(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
诗人在文中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将自己脱离樊笼、回归田园的万分喜悦之情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了。在“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恨”表现了急切盼归的心情;“奔”字则生动地写出自己家门时的欢欣雀跃之态,简直象小孩那样天真;“携”幼入室反映出天伦之乐的温馨美好;“引”觞自酌,那是一种放松,“眄”柯怡颜那是一种愉悦,“倚”窗流“憩”那是一种惬意;“矫”首遐“观”更是体现出一种闲适。这么多的动词连用,正是当时诗人激动的快乐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2.学生二:写景状物抒情。(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
3.学生三:直抒胸臆咏叹。(学生自做幻灯片,投影)二、拓展探究阶段:
1、 各小组提出研究性命题,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如:陶渊明与中国隐士文化;陶诗中飞鸟(菊花、酒、琴等)意象的分析……。
2、 总结《归去来兮辞》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体会,发表看法或介绍经验,集合小组探究成果与个人撰写的小论文,办一期学习专刊。
三、教师总结
技术手段:多媒体、互联网、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准备微课,传授思维导图制作技巧,布置预习任务
利用互联网查阅中国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查阅《归去来兮辞》及陶渊明的相关知识及后人对诗评价。自主阅读,品评鉴赏;观看微课,学习批注读书法。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微课、自主学习量规。
导入新课
用王维对《归去来兮辞》的评价导入并播《归去来兮辞》视频朗诵,与学生交流初读感受。
学生畅谈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http://v.ku6.com/show/SArIn71OIt8jnRnF.html评价量规
展示成果
组织学生小组描绘陶渊明田园生活、讨论诗人的情感变化,选代表展示成果,适时点拨补充。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预习成果(关于陶渊明的介绍、《归去来兮辞》的评价)
?
多媒体一体机、彩色投影仪、思维导图、自主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
?
?
研读品味
展示古今文人对陶渊明评价的句子和陶渊明写田园生活的诗作,组织学生 “对陶渊明的归隐态度”进行个性化评价和辩论。
学生交流讨论,用PPT展示个人批注。教师点拨。学生诵读、展示对《归去来兮辞》艺术手法和归隐情怀的探究结果。
《春江花月夜》文学是价值链接http://www.doc88.com/p-694270798477.html
PPT、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作业及评价
? 1、 各小组提出研究性命题,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如:陶渊明与中国隐士文化;陶诗中飞鸟(菊花、酒、琴等)意象的分析……。
2、 总结《归去来兮辞》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体会,发表看法或介绍经验,集合小组探究成果与个人撰写的小论文,办一期学习专刊。http://yunpan.360.cn/.net/
?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阅读云盘中的补充材料。
http://yunpan.360.cn/.net/
博客,QQ,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设计有如下几个特色:(1)有的放矢,突出预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设计大胆把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放到课后让学生独立掌握,这样,不但让学生对课文能有初步的感知和理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自己质疑、自己释疑的能力。(2)大胆放手,交给学生主动权。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老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老师只作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就如一塘春水,时时泛起闪光的水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增强了活力,养成了习惯。文言文教学也就因此而活起来了。(3)以道驭文,让学生在学习中得以静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从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意志、能力、道德、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本教学设计通过“如何认识和评价陶渊明的归隐”这一探究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一起讨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思想、行为和道德,通过探究,让他们找到人物形象中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地方,让他们明白人生和生命的价值。(4)不离语文教学本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忌离开文本,成为声光电的表演,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不离语文教学本质这一要点。预习中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要让学生比传统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研读文本;用微课及PPT将批注阅读这一优秀读书传统发扬光大,让学生感受名家如何阅读经典;用互联网资源展示古今文人对《归去来兮辞》评价及相关写月的诗句,,激发学生对诗词经典的热爱。借QQ群及云平台展示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阅读感受,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