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荷 塘 月 色朱自清
学习目标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初读课文
导入新课
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问题:请大家说说,文章集中笔力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5、6自然段(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4、5自然段) 品读课文
第4自然段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2、让学生为这一段文字取个小标题 (学生可能会取“荷塘月色图”、“荷塘图”等等,结合文题归纳出最合适的——月下荷塘图)
3、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板书)
景 特点 修辞
荷叶 圆形舒展 比喻
荷花 晶莹剔透、 比喻、拟人
忽隐忽现、
纤尘不染
妍媚多姿
荷香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比喻、通感
荷波 凝碧 拟人、比喻
流水 脉脉 拟人
4、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问: 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品读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2、让学生再给这段文字取个小标题
“荷塘月色” 体会句子中词语使用的妙处
这一小节中不仅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
辨析: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明确: A、“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 “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
B、“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
品读第6自然段
1、请全班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有人认为,这一自然段并没有写月光,请说说认为这一段没有写月光的理由;有人认为这一段其实写了月色,请说说认为这一段写了月色的理由。 研读课文
比较这三段前后景的不同和情感的不同之处(稍点拨):淡淡的-喜悦-哀愁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月世界”,它只能给予人类心灵暂时的超脱与自由,它与现实世界相邻,现实世界的种种烦恼与苦闷,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随风而起,乘隙而入,“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在喜悦中,还是难掩心中的苦闷。《荷塘月色》其实揭示了人类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文章的普遍意义之所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抛开具体的写作背景分析理解),亦即人类的三个心灵家园。现实世界造成了人类心灵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使我们的心灵不得安宁,所谓“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思量堕地一声哭,领取为人万种难”。 作者一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现实世界造成了内心的苦闷、烦恼。作者想摆脱掉这种苦闷、烦恼,就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家”,去追寻另一片宁静的天地。但现实世界又是人类心灵无法逃避超脱的。逃避只能是暂时的(也许只有生命的终结才是永久的逃避),现实终须面对。《荷塘月色》中作者最终回“家”是必然的结果。
姓名
李健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年级
邮件
单位
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教学设计
?
教学主题
荷塘月色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是单元的重点篇目。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运用娴熟细腻的描写,悉心遣词布字,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精品。对于这样的文本,披文入情,因情动心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因而《荷塘月色》这篇文学作品既承担落实写景状物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高一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所以,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究,掌握写景状物及其语言特点,并能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美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就成为教学重要任务之一。
????另外,在整个高中阶段,质疑、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而这一文本也站在了初高中衔接的承上启下的位置上。 通过这个文本的教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但能够加深对朱自清作品的内涵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师生在互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
二、学生分析
????此文本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之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多篇写景抒情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等,对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高一学生在认识问题上还不够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质疑探究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审美情感也停留在较浅层次。基于这样的基础,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突破口,而兼顾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提升的教学定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学习通感修辞及其作用
②探究行文线索、文章结构的安排
③探究文本语言特色
2、过程方法:①质疑自觉意识的培养及质疑方法指导
②探究的兴趣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健康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即感受荷塘月色之美
②对作者的苦闷彷徨的理解及原因的把握
4、教师发展目标:①通过备课全面深入了解朱自清的散文情况
②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师生互动,启发诱导的最佳时机、方法、技巧。
③与学生情感互动中丰富教师的审美体验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首先,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借助于信息技术。时间最好安排在周五,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在家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对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注意到文本中用到的修辞手法,了解其他学者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把自己搜集到的所需资料保存到u盘中,在课堂上展示,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短时的筛选,为我所用。
其次, 多媒体播放清华园荷塘月色,播放配音朗读带:课文4-6自然段。结合学生所作介绍,释题及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预习词语积累检测。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用音频,课堂上播放名家诵读,对学生听觉上造成冲击,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声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文本创设的意境有一个更生动的感受。
????第三,对课堂教学中,使用ppt。对课堂教学中主要环节的概述归纳以及教学过程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文字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本堂课主要内容和教学思路更好的把控,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眼耳手心同时启动进行深入学习。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把讲台让给学生
台上展示搜集到的作者情况,情感以及其他名家评价
利用U盘
讲授
新课导入,预习检测
听讲,回答
一体机展示相关资料
复习
提问
背诵《春》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名片篇目
训练
下达指令语
大声朗读
多媒体展示题目
独立思考
下达指令语
思考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第四段内容,语言特点
合作探究
下达指令语
小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都是问绕作者情感,在文本中找证据。
建构
下达指令
朗读,有感情,展示
音频,播放背景音乐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为了学生自主学习,我尝试把教师身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把学生能够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完全交给学生来处理。比如关于作者的情况以及相关评价让学生能够上网去查,比如第四自然段关于比喻的修辞,比如写景的顺序方法等等;学生通过合作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尝试交给学生,作者的情感“淡淡的哀愁”在文章里有哪些。在课堂教学中,放低自己的位置,和一起表达自己的感情体验,有时当做一根火柴,在学生中“煽风点火”,获得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本设计在可操作性方面,既简略又交待具体,如关于每个问题的探究,如何落实,如何安排等,有的可用小组讨论,有的则须先讲解再探究。此外,本设计只是对实际教学的预设,在实践过程中,学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及课堂生成的问题都要求教师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堂整合与宏观调控能力。
本设计关注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比如在分析作者情感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撇开政治画的背景,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篇美文,并鼓励学生这样做。在新课程中教师能获得的不应该是沉重的负担、更大的精神压力,以及对职业的厌倦感,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获得新鲜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职业的满足感、崇高感、幸福感。如果教学环节重要的组织者、指导者却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学生在新课程中就不可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地探索、学习,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来提高、丰富自己、使自己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切实有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