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在《人民日报》的创刊号上有这样的表述:“我们的口号是毛主席昭示我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就是本报的方针和宗旨。”
《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标要求: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含义的变化,认识人民地位的提高,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厚植家国情怀,感受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能够运用历史分期、归纳概括等方法,梳理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历史价值。
3.通过史料分析,认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与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本课主题
以人民为中心: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自主探究
时间 标题
1949.9.24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1949.10.1 万岁,新中国!
1950.7.16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 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11.6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 纷纷签名志愿赴朝作战
1954.5.1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合理途径
1954.6.29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5.4.27 从万隆开始
情境材料:《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任务1:根据《人民日报》部分社论并结合课本知识对建国初重要事件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依据。
——摘自《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1949-2008的话语呈现》
时空观念
学法指导:
1.从时间上考虑
2.政治、经济等角度
......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自主探究
任务1:根据《人民日报》部分社论并结合课本知识对建国初重要事件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依据。
(1)依靠人民建立政权:新政协(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新中国成立
(2)依靠人民巩固政权:
①军事上:剿匪镇反,抗美援朝
②经济上: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恢复经济
③外交上:独立自主外交、外交政策与成就
历史解释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重点突破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日头版
情境材料: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日头版左侧下方是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其中说:“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会永远记住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一天”“在中央人民政府业已宣告成立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可以确信:我们已是一个不可被战胜的国家了”。“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已经产生了中国人民自己的空前强有力的政府。......”
任务2: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理解新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
(2)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历史解释
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突破
实现了民族独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思考:此时人民的含义和组成?)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除台湾和西南华南部分地区)。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动了人类和平、民主事业的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重点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共六章四十条,是将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重点突破
任务3:
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请结合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土地改革一方面消灭地主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材料,......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同样分给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新人。
——摘自《人民日报》(1950年6月30日)
历史解释
抗美援朝战役中仅有的两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和黄继光
黄继光牺牲后,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1952年12月21日的《人民日报》,在第1版刊载了新华社记者石峰、王玉章采写的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炸敌堡扫清进军道路》,记录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后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重点突破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1)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形成了强大民族凝聚力,鼓舞了人民奋斗热情
(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充分认识到与工业国的差距,坚定工业化信念
(5)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一边倒”(革命性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建交高潮。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2.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国家型外交)
3.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4.1955年4月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重点突破
时空观念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情境材料
—— 张颖 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任务4:
分析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的使用频率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深度学习·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图表类问题
1.时空定位
2.图表题目
3.注释出处
4.变化突出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情境材料
—— 张颖 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特点:呈现“V”字形态,先下降后上升。
解释:(1)1950-1953下降(集中力量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一边倒” 革命性外交;抗美援朝,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敌对关系)
(2)1953-1956上升(经济发展;国家型外交;国际影响力)
深度学习·合作探究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学法指导:
图表类问题
1.时空定位
2.图表题目
3.注释出处
4.变化突出
层面 主要措施
政治 新政协;新中国成立
军事 剿匪镇反(对内);抗美援朝(对内)
经济 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恢复国民经济
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历史价值:
(1)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2)凝聚了人民力量,坚定了人民信念,激发了人民热情。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954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造”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深度学习·合作探究
情境材料:
材料一:我们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将我们的国民经济逐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大工业,列宁说:“建立社会主义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有无数事实证明:企图在小农业或小手工业的基础上来实行社会主义,都是行不通的。
——摘自《人民日报》(1953年5月22日)
材料二:土改后,农村渐趋中农化……中农们说:“这个国家好﹐就是组织起来不好”,觉得“单干才能发财﹐有穷有富有才能发财”。中共党内不少人产生忧虑,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中国农村向何处去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任务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深度学习·合作探究
情境材料:
材料一:我们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将我们的国民经济逐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大工业,列宁说:“建立社会主义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有无数事实证明:企图在小农业或小手工业的基础上来实行社会主义,都是行不通的。
——摘自《人民日报》(1953年5月22日)
材料二:土改后,农村渐趋中农化……中农们说:“这个国家好﹐就是组织起来不好”,觉得“单干才能发财﹐有穷有富有才能发财”。中共党内不少人产生忧虑,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中国农村向何处去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任务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1)落后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难以建立社会主义
(2)私有制问题突出(生产关系方面),难以适应社会主义
(3)国内经济恢复完成,国际环境趋好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诞生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总装完成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思考: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学法指导:
图表类问题
1.时空定位
2.图表题目
3.注释出处
4.变化突出
重点探究
实行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特点:学习苏联经验,为巩固国防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意义: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社会主义工业化(生产力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方面)
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性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
性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前:
改造后:
主要形式:
农业、手工业初级到高级生产合作社
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
政策:和平赎买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证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特别关注
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手中股份进行赎买,使企业完全变成公有。
当时国家的和平赎买政策不是直接给予金钱,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资本家分取企业利润,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意义: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思考:此时人民含义和组成变化了吗?)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情境材料:
打开我们的宪法,人们就会看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行使的职权的条文里规定,人民掌握着最高的国家权力:从修改宪法,制定法律,一直到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这就是说,人民的权力是无限大的。就是这样,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
——摘自《人民日报》(1954年9月21日)
社会主义宪法体现:
(1)人民民主原则:人民当家做主,广泛民主权利。
(2)社会主义原则: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我国政体)
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确立为我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成为又一基本政治制度。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时空观念
思想建设: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等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不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的兴衰起落﹐足以见证正确道路的磅礴伟力。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4日)
《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坚持党性原则,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被誉为:“党的喉舌 ,人民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