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8课《少年爱因斯坦》(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8课《少年爱因斯坦》(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20: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A=x+y+z?成功=
工作+方法+闭嘴学习目标《第三只小板凳》: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据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在七岁以前还没有学会说话,而他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抱怨牛奶太热了,目瞪口呆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以前一直不开口说话,谁料这个小天才回答:“因为,以前的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呀!”?那么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今天我们就来自读一篇文章《少年爱因斯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积极主动学习的特点分析人物。?
2、文章细节描写的分析。成功=艰苦劳动 +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少年爱因斯坦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少年、青年、中年:爱因斯坦和妹妹马雅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爱因斯坦痴迷小提琴 骑自行车的斯坦爱因斯坦在教室讲课 爱因斯坦在思考 1951年3月14日,在爱因斯坦72岁生日那天,当被摄影记者要求在镜头面前笑一下时,爱因斯坦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这样一个古怪表情,后来竟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无人不知。爱因斯坦最短距离
  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曾在暑假前的学期结束会上发表过一个简短而风趣的演说。   当时学生们询问爱因斯坦在学术上有无新发现,他不得不即席宣布:“我有一个发现: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指暑假的开端到暑假的结束。祝诸位暑假愉快!”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简介: 1、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2、A=X+Y+Z
成功=少说空话+正确的方法+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3、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谨的朋友。
4、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的名言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有一天,在公共汽车上,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把眼镜弄掉了,他弯下腰去拣,但没有找到。这时,坐在爱因斯坦对面的一个小姑娘把眼镜拣起来递给了他。
  “谢谢,小姑娘,你真可爱 。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克拉拉·爱因斯坦,爸爸。”
孤僻 棕 色 闲暇

涓涓 迟钝 怡然
胆怯 腼腆
遏止 闪烁 脊背pìzōngxiájuāndùnyíqièmiǎn tiǎnèshuòjǐ读准字音与众不同:
爱不释手:
超乎寻常:
怡然自得:
跃跃欲试:
肃然起敬:
想入非非:
流连忘返:
一本正经:
不解之缘:
井然有序:与别人不一样。
因喜欢而不舍得。
超过一般。
形容喜悦。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形容十分恭敬。
思想进入虚幻世界,完全脱离实际。
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难以分开的缘故。
形容整齐的样子。
理解词义合作探究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依据这些词语,概括出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经历。
2、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找出文中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概括各部分大意。
全文有33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B分析课文已经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还没有学会说话。要求拉小提琴。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问题迟钝。被袖珍罗盘吸引,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对音乐的早慧。学习经历 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讨论交流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心
爱读书
爱思考
爱提问
爱钻研课文内容小结少 年 爱 因 斯 坦一(1-4)幼年堪忧相貌【丑】
说话【晚】
反应【迟】先抑二﹙5-33﹚学习经历1、音乐天赋2、独立思考3、有正义感4、勤学好问5、科学天赋后 扬爱读书
爱思考
爱提问
爱钻研同桌合作,快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文字。
读读、议议,体会“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 要学会观察: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睛完全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心情……其眼神也是不一样的,写出这种差异,就能发掘出深层的东西。 品析文中描写眼睛的句子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作用:①从流露出光彩的棕色大眼睛里, 感觉到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对眼睛的三次描写②、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作用:“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对眼睛的三次描写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作用: “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天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对眼睛的三次描写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曹雪芹《红楼梦》猜一猜林黛玉看看名家如何写眼睛2、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鲁迅《故乡》少 年 闰 土 看看名家如何写眼睛3、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 …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刘鹗 《老残游记》看看名家如何写眼睛 4、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罗贯中《三国演义》看看名家如何写眼睛关羽 5、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鲁迅《祝福》
看看名家如何写眼睛祥 林 嫂 6、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曹雪芹《红楼梦》看看名家如何写眼睛王 熙 凤 1、 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这句话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样子。) 品 析 句 子2、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句中“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强调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强调的是长时间; 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 品 析 句 子3、“这实在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挑逗”。(这句话运用哪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议论,在文章中起着承 上起下的作用。) 品 析 句 子4、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这句话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划线的词语?)
(提示: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品 析 句 子5、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找出这些句子加以体会。

①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
②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③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④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品 析 句 子1.爱因斯坦是美籍_________人,是著名_________学家。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孤僻  涓涓 
腼腆  遏止德国物理pìjuānmiǎn tiǎnè3.根据划线部分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②、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     
③、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④、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不解之缘跃跃欲试流连忘返怡然自得5.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并谈谈三次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作用。
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②、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给人以希望: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写出爱因斯坦虽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的神态从眼睛断定是个不寻常的少年。4.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

②、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预习作业:
周记:写一篇传记(爷爷、奶奶、当地的名人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