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运动会结束的音乐响起,操场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听到激昂的音乐声,说明( )。
A.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B.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2.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质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
A.传声 B.传热 C.导电
3.声音的强弱用( )来描述。
A.音强 B.音量 C.音高
4.手机的铃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喇叭 C.声带
5.鼓膜是耳朵的正要结构,关于鼓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膜能感受声波并将其转化为振动
B.鼓膜是一层很厚的膜,对耳朵起到保护作用
C.经常掏耳朵可以使鼓膜更灵敏
6.音乐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全班大合唱,人唱歌时能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 )。
A.口 B.咽喉 C.声带
7.《小儿垂钓》中有这样一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一诗句说明( )。
A.土地会传播声音 B.鱼竿会传播声音 C.空气和水会传播声音
8.下列( )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A.雷声 B. 鸟叫声 C. 市场叫卖声
9.科科在家复习功课,邻居正在引吭高歌。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关闭窗户和窗帘 B.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用棉花塞住自己耳朵 D.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10.抓挠桌面的声音传播到紧贴桌面上的耳朵里,是通过( )。
A.空气 B.手指 C.桌面
11.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 B.气流 C.波
12.相同条件下,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速度从慢到快排列正确的是( )。
A.水、空气、钢铁 B.空气、水、钢铁 C.钢铁、水、空气 D.水、钢铁、空气
13.古时候人们之所以选择太阳、水、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 )。
A.运动有规律 B.取材比较方便 C.持续时间比较久
14.声音进入到我们的耳中依次经过的是( )。
A.外耳道→耳郭→听小骨→鼓膜→耳蜗
B.耳郭→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
C.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1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就高。
A.物体振动得快 B.物体振动得慢 C.物体振幅越大
二、填空题
16.声音的产生是由( )引起的。
17.声音能在( )体,( )体,( )体中传播。
18.物体振动的 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19.将一根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 。(选填“高”或“低”)
20.周围的声音根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 )、自然界的)(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1.一个振动的物体(发声)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 ,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 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 ,液体的振动转化成 , 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三、判断题
22.声音的高低、强弱是一回事。( )
23.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
24.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
25.为了防止琴弦松脱,琴弦调得越紧越好。( )
26.演员在演奏二胡时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较低,此时他应该用更大的力拉动琴弓。( )
27.游泳时把头埋入水中能听到岸上说话声,说明水和空气都能传声。( )
28.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高低。( )
29.声音的强弱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
30.我们潜到水里时,就听不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
31.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 )
四、连线题
32.根据以下声音的特性正确连线。
用力敲击锣
轻轻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强
鼓皮振动幅度大 听到的声音弱
鼓皮振动幅度小
五、综合题
如图所示,把电铃放入玻璃罩中,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3.(0分)隔着玻璃罩,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电铃的声音。
34.(0分)简要写出电铃声音的传播路线。
电铃( )( )( )( )
35.(0分)用抽气筒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慢慢抽掉,我们听到的电铃声音将( )。
A.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B.越来越大,震耳欲聋 C.无变化
36.看图填空。
六、实验题
37.在探究“声音高低变化与尺子振动长度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的记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音高变化
10厘米 快 ( )
13厘米 较快 ( )
16厘米 较慢 ( )
20厘米 慢 ( )
(1)分别用“高”“低”“较高”“较低”这四个词来完成表格。
(2)从记录表中可以得知:尺子的音高变化与 有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 ,发出的声音越 。
38.探究声音的奥秘。
(1)甲乐器中,小科在4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水,然后在试管口沿水平方向吹奏,此时甲乐器主要是靠( )振动发出声音的。
(2)小科吹奏甲乐器时,声音从左到右依次是( )(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
(3)乙乐器为打击乐,主要是靠( )振动发出声音的。
(4)小科在研究丙乐器时,通过敲击杯子,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奏乐。请你在杯子中画出不同的水量,使敲击杯子同一位置时,声音从左到右依次是由高到低。
(5)小科用同样粗细的1米长的铁丝、棉线和尼龙线进行传声测试。记录如下:
传声物体 铁丝 棉线 尼龙线
听到的声音(清晰程度) 清晰 不太清晰 较清晰
能否感受到的振动 能 能 能
材料的传声效果 好 差 一般
①在做这个实验时,(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②通过此实验知道,( )的传声效果最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A C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C A
1.A
【详解】运动会结束的音乐响起,操场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听到激昂的音乐声,这是因为声音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传播。
故选A。
2.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中的金属传播最快,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敲击铁质管道传声。
3.B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手机里传来的声音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5.A
【详解】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耳的构成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递,被耳郭收集并经外耳道向鼓膜。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A、声音能够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将外界的声波传入内耳,选项观点正确;
B、鼓膜是一层很薄的膜,鼓膜能感受声波并将其转化为振动,选项观点错误;
C、经常掏耳朵会伤害鼓膜,选项观点错误。
6.C
【详解】声带是我们说话、唱歌时的发声器官。人唱歌时能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声带。
7.C
【详解】“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是:问路的人还没说话,就在距离远远的地方摇起手来,那是因为怕小鱼惊跑了,所以不回应问路人。在这个过程中,人说话的声音首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再通过水的传播到达鱼的身边,故C正确。
故选C。
8.C
【详解】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周围的声音根据产生途径的不同,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选项中,雷声和鸟叫声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市场叫卖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故选C。
9.B
【详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关闭窗户和窗帘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用棉花塞住自己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听到的声音会变大,不能减弱噪音。
10.C
【详解】声音传播离不开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抓挠桌面的声音传播到紧贴桌面上的耳朵里,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11.C
【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2.B
【详解】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13.A
【详解】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水滴、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如单摆等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A符合题意。
14.C
【详解】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听觉神经和耳蜗。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把声音传入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传入内耳。中耳部分包含有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叫作鼓膜,耳朵中的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耳蜗,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所以声音进入到我们的耳中依次经过的是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符合题意。
15.A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6.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要有声音产生,物体一定是在振动。
17. 气 液 固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18.幅度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强弱,要求学生掌握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19. 高 低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将一根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高;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都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高低,要求学生掌握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0. 产生途径 叫声 声音
【详解】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和机器声等。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周围的声音根据产生途径的不同,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声音的分类。
21. 振动 鼓膜 耳蜗 神经冲动 大脑
【详解】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物体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从而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耳蜗,液体的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22.×
【详解】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各种乐器的振动幅度、频率不同,使得发出的声音强弱、高低不同。
23.√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编钟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编钟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
24.√
【详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物体的弹性好,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就快。一般来说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中,固体的弹性最好,气体最差,因此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5.×
【详解】调节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我们应该根据声音高低的需要来调节琴弦的松紧。
26.×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无关;用更大的力拉动琴弓,琴弦发出的声音更强,但是声音的高低不变。
27.√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游泳时把头埋入水中能听到岸上说话声,说明水和空气都能传声。
28.×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音量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电视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旋钮控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强弱即音量。
29.×
【详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0.×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我们潜到水里时,也能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1.√
【解析】略
32.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听到的声音强是用力敲击锣和鼓皮振动得快;听到的声音弱轻轻敲击锣和鼓皮振动得慢。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强弱,要求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3.能 34. 空气 玻璃罩 空气 耳朵 35.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3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玻璃罩里,隔着玻璃罩,我们是能听到电铃的声音的,因为玻璃罩里有空气。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电铃声音的传播路线是电铃→空气→玻璃罩→空气→耳朵。
3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如果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慢慢抽掉的话,电铃的声音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6.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
37. 高 较高 较低 低 振动的快慢 短 快 高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详解】(1)我们能够从记录表中看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由6厘米变成10厘米、14厘米或18厘米时,音高发生了变化,音高的变化规律是由高到低。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
38.(1)空气
(2)由低到高
(3)铁片
(4)
(5) 传声物体拉紧 铁丝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在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水,吹奏时会有高低变化。吹奏时,主要是靠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2)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所以,瓶子中的空气柱越短,相同情况下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小科吹奏甲乐器时,声音从左到右依次是由低到高;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乙乐器为打击乐,主要是靠铁片振动发出声音的;
(4)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所以,瓶子中的空气柱越短,相同情况下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要使敲击杯子同一位置时,声音从左到右依次是由高到低,那么被子中水的高度应该是由多到少;
(5)①为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应该把各种传声物体要拉直,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②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用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通过此实验知道,铁丝的传声效果最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