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0 11: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较为深刻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2、 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内部逻辑关系,构建结构提纲。
学习任务一:
1、结合课前预习任务一,小组互相讲解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2、较为深刻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调整课前所概括段意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简明化精准化修改,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内部逻辑关系,合理分层,构建结构提纲。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1、结合课前预习任务一,小组互相讲解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2、较为深刻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成果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接踵而至,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西方的不断侵略,中国各阶层纷纷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探索抗争之路。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这是中国人民为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进行的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长征、全面抗战、解放战争等不屈不挠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基本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学习成果二:(借鉴文本第2、5自然段)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开幕词。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10月1日为国庆节。
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完备和固定下来。
可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重大,是中国100多年革命运动特别是30多年新民主主义运动的总结,翻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新的时代。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调整课前所概括段意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简明化精准化修改,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内部逻辑关系,合理分层,构建结构提纲。
预习案例节选一:
第四段:我们的会议为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概括不全面)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3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预习案例节选二:
第五段:政协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概括不准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课堂优化学习:
1、评析课前任务:
总体看来,同学们概括的段意基本表述清楚,态度端正认真,但出现了语言繁琐,概括不精(包括概括不全面、概括不准确等问题)等问题。
师生讨论概括段意的方法:
⑴寻词摘句,提取关键词语和句子;
⑵关注时、地、人、事等要素并合理合并;
⑶简要地概括出来。
2、小组合作,修改课前概括的段意,进行梳理整合,概括如下:
 第1段:会议的急迫性; 第2段:会议的性质;
第3段:会议的背景; 第4段:会议的由来;
 第5段:会议的议程; 第6段:会议的意义;
 第7段:未竟的任务 第8段:胜利的保障
 第9段;经济建设 第10段:文化建设
 第11段:国防建设 第12段:表明信心
 第13段:表达哀悼 第14段:表示祝贺。
3、小组二次合作,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内部逻辑关系,合理分层,构建结构提纲。
第一层(1、2段)宣布大会开幕,介绍与会人员及大会性质。
第二层(3、4段)回顾过去,说明此次会议召开的基础。
第三层(5--8段)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
第四层(9--12段)展望未来,描绘出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蓝图。
第五层(13--16段)纪念与祝贺。
课后任务:
1、学习开幕词的相关知识: 阅读《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词》,结合《同步练习册》课前自学学习资源,了解开幕词的定义、结构和特点。
2、精读课文,继续感受文本清晰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