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复活(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 《复活(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0 11: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活
教学目标
1. 感受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人物的对话为核心,辅以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研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作者塑造男女主人公艺术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
1. 感受作者“心灵辩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托尔斯泰其人;概括《复活》(节选)其书。
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男女主人公在监狱中相认。
二、提出主问题:作者是如何塑造男女主人公形象的?
三、解读文本,逐步解决主问题。
(一)研读对话描写。
1.对话双方: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
2.小说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分析对话空间,体味对话环境特殊性。
3. 从外在的形式和内在意蕴,细品“铁栅栏”这一意象。
4. 小说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从两个人含而不吐的对话中捕捉过去时间发生的事情。
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的交织点——法庭、监狱。
5.分析两人对话很不顺畅的原因。
对话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在称呼上犹豫不决,在 “您”和“你”之间纠结。
对话不顺畅的原因,有外在和内在的。
细品对话中的指示代词 “这事”,“那事”。
(二)从课文的精彩对话中,梳理并归纳对话的作用。
1.能展现人物间关系:是素昧平生初次见面,还是有过交往,是至交好友,还是泛泛之交。或是人物间有怎样的微妙关系,有过怎样的爱恨情仇等诸多感情纠葛。
2.能窥见人物的身份、经历、境遇、教养、背景、社会地位。什么人说什么话。
3.能从中可推测人物的过去——前尘往事,可预见人物的未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导故事的走向:
4.我们说“言为心声”或者说“言不由衷”,语言还蕴含着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表现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性格特点。聂赫留朵夫是真的想要赎罪,一次次请求原谅饶恕;可玛丝洛娃恰恰不与他回应,说是“全忘了”,恰恰是“言不由衷”,意在言外。
(三)研读对话时的神态描写。
1.温故初中课文,了解作者深刻的洞察力。(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的眼睛)
2.寻找、整理、分析课文中多处画了玛丝洛娃的眼睛。探讨作者写她斜视的原因。
课文中对眼神的描写前后有变化,体现出玛丝洛娃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到复杂。重点分析神来之笔:“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三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却丰富多层次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复杂程度。
(四)进一步研读对话时的神态描写。
1.分析玛丝洛娃的心理活动复杂而丰富:震惊—痛苦—太痛苦了—沉默。在他笔下,人物意识的每一个瞬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当玛丝洛娃问他讨要十卢布后,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也很丰富,分析他的内心独白。他动摇、怀疑、但一番心理斗争后重新鼓起勇气。在这个瞬间,包含着人类感情生活中永远会存在、而且会不断重现的典型形态。
3.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概括为“心灵辩证法”。他指出:作者具有洞察人类心灵隐秘进程的惊人能力,“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四、结论与小结
结论:作者运用他独创的心灵的辩证法观察、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在自省中忏悔,在忏悔中自我救赎的贵族聂赫留朵夫,被侮辱被损害走入迷途,但并未沉沦的玛丝洛娃。将聂赫留朵夫这一“忏悔贵族”的形象塑造得可信可叹,也让玛丝洛娃的可悲可怜牵动人心。作者选取监狱这一具有特定意味的场景,将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的悬殊、有罪与无罪,倒置凸显出来;又通过“言为心声”与“言不由衷”的不顺畅对话,展现了人物形象在新旧冲突中的发展。
小结:一下今天这节课是如何解决主问题的:我们关注到小说家将人物置身于监狱这一特定的空间,以研读对话为核心,通过聚焦对话中人称的变化,作者画眼睛艺术手法,人物彼此眼中今昔的对比等,赏析了托尔斯泰独创的小说创作手法。
大师名著没有辜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