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0 14:5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习作四 续写故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内容为续编故事,这是本学期第四篇习作。部编版教材加强了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指向阅读,另一个指向习作,两者之间关联紧密。阅读与习作的要素关联特别紧密。
本单元为策略单元,策略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普通阅读单元,需要将策略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文中旁批、课后习题和学习提示等,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开展边阅读边预测的教学实践,逐步从学习方法、尝试运用到独立运用。第四单元习作是阅读教学预测策略学习和体验的有效延伸和实践。
“预测”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自身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等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预测不是乱猜,而是根据一定线索有依据地猜,并且随着后续的阅读,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同时形成新的假设继续阅读。
本单元三篇课文,《总也不倒的老屋》是精读课文,重在学习“预测”的方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略读课文,重在运用“预测”的方法;《不会叫的狗》是略读课文,重在运用“预测”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有依据地猜,《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注,提示了预测的线索: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并用小泡泡进行总结,还提示学生如何形成新的假设。
预测的重点不是猜对与否,而是在不断假设、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是对文本的进一步加工理解。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对未完成的故事结尾的预测,更要重视交流阅读思考的过程。而习作的安排便是预测学习的延伸和实践。
每次习作的编排内容基本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四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相互修改和分享交流中提高写作能力。习作过程中安排具体可操作的习作评改、分享的活动,有这些共性要求: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写清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体现读者意识等。
教学目标
(1)基本达到语句通顺,意思比较连贯。
(2)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逗号和句号,能根据需要尝试运用冒号、引号写人物语言。
(3) 能围绕某一方面和几方面特点,写几句连贯的话,初步感受习作的乐趣。
(4)重视自我修改、相互修改和分享交流,在其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做到格式正确,基本达到语句通顺,意思比较连贯。
教学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环节一:从单元课文入手,感受预测
【教师活动】
1. 交流本单元所学“预测策略”感受。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谈谈自己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预测策略?
(2)反思自己是怎样进行预测的?
2.从课文入手,在实战中延伸和感受。
(1)再读《不会叫的狗》,读故事,一边读一边回顾自己猜想的故事结局?
(2)谈谈自己预测结局的依据。
【学生活动】
1.指名交流。
预设:
生1:根据文章题目进行预测。
生2: 根据课文的插图进行预测。
生3: 故事前面的故事情节。
生4: 故事人物的性格。
……
引导学生从如何进行预测的角度进行回顾和评价。
2.边读课文,边思考:
(1)思考:读故事,一边读一边猜测后面的内容。小组交流。
(2)思考:自己是根据什么进行故事结局的预测。指名谈。
预设:
①一只不会叫的狗一定会有很多的奇遇,我是根据题目进行预测的。
②我听到同学发言后,修改了自己的预测结果。
③我是根据小狗往前跑时可能遇到的动物继续猜想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策略与习作之间建立关联,帮助学生在新知与已知之间搭设桥梁。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知识、经验等基础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知,让其服务于学生新知的学习。
环节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教师活动】
出示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提示1:为了表达的方便,可以为图中的人物取一个名字。
坐着的男孩:丁丁;坐着的女孩:菲菲。
提示2:通过观察图画中的主体部分,如人物对话内容、图画中人物可能做什么判断图中的主要内容。
提示3:关注人物的细节,如第二幅图上李晓明紧皱的眉头等。
提示4:关注人物对话的内容,可结合生活经验谈。
提示5: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学生活动】
出示课本第一幅图,观察图中的内容,指名说:
菲菲:“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丁丁:“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出示课本第二幅图:
李晓明单独一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眉头紧皱,他在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出示课本第三幅图:
丁丁对菲菲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出示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1)自己静静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本篇习作是建立在读懂图画,根据图上内容进行预测。观察的指导很关键。
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对未完成的故事结尾的预测,更要重视交流阅读思考的过程。
本单元中预测策略为续写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预测故事接下来发生什么时,可调动单元所学的预测策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正式写作之前,如果没有真真切切进行观察活动,学生很难有所发现,下笔就有困难。
环节三:动笔试写,交流修改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动笔试写。
2.组织交流。先集体交流,了解要求后再分组交流。
(1)写作角度的提示。
(2)细节描写的提示。
关注人物对话,提示冒号、引号的运用。
关注人物心理活动。
关注主要人物,还要关注其他人的表现。
3.小结:
(1)用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2) 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尽可能写清楚:可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等。
【学生活动】
1.学生动笔试写,主要写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或情景。
(1)写作角度的提示。鼓励学生充分发言,说出不一样的结局,发言中,认真倾听,听不同进行补充,相同不重复说。可以在听后,及时调整和修改自己的思路。
(2)想象合理的提示。倾听时,结合生活实际,谈想象是否合理,提出自己的建议。
(3)你喜欢说的表达?谁的表达最吸引你,哪些地方吸引你?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指名说。
2.总结:
(1)用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2)尽可能把接下来发生的事写清楚:可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等。
【设计意图】之所以不组织过多的谈论,是为了避免学生之间过多交流影响个人的想象。这一环节的预写侧重让学生试着简单描述故事结局,重在情节的表述,写完之后再让学生之间充分交流。
为防止学生记“流水账”,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写作内容要有所选择,着重描写主要人物,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尽可能再现当时的场景。
环节四:初步成文
【教师活动】
1.动笔成文。
2.自查自检。
3.交流小结:
预测故事接下来发生什么时,应看懂图上的内容,可联系之前的故事情节、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有根据地展开想象。在描述故事接下来发生的场景时,需要调动头脑中记忆,将当时可能发生的场景尽可能充分展现出来,让读到你习作的人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学生活动】
1.动笔成文。
(1)将前三幅图的内容补充进去,尽量写清前因。
(2)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来表达。
(3)注意空格提行,分段表达。
(4)书写工整。
注意:遇到生字,做标记,不在生字处纠结,以免影响行文思路。
2.自查自检。
(1)通过查工具书,将不会写的生字进行补充,订正错别字。
(2)大声读自己所写的日记,检查语句是否通顺。修改不通顺的语句。
自查角度:
句子是否通顺
意思是否写清楚、
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3)修改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相互修改和分享交流中提高写作能力。读者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养成。
板书设计
续写故事
预测:题目、人物、情节
结合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