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0 18: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阶段学情检测
历 史 试 题
(满分70分, 闭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该考古队考察的顺序是:( )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2.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的游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在两河流域驻足,丁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B.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模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3.2023 年 10月以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了激烈的地区冲突,造成了大量平伤亡并列发了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今天多灾多难的巴勒斯坦地区,下列哪种宗教的诞生地:(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 )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5.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可以帮助你比较直观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概况。下列事件均与古代罗马有关,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②⑥③⑤④
6.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这表明古巴比伦( )
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赁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4-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A.法律体系完善 B.民主政治发达 C.商品经济活跃 D.社会等级分
A. 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 D.古代罗马的法治制度.
8.公元前43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后来发展为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发明了车轮。这一古代文明位于( )
A.尼罗河流域 B.爱满海地区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9.“在西罗马灭之之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它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驶了政府的职能。使得西欧中世纪的王权无法发展到专制的极限,同时又制止了领地的进一步分割,在一定限度内以一种较为合理的渐进程式扶植了代表秩序与安定的世俗政权。”这段材料讲述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独特魅力; B古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C.中世纪基督教的历史作用; D、阿拉伯帝国兴起的原因。
10.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公元前六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B.中世纪的大学开设神学、法学、医学等课程。
C.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D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1.欧洲中世纪通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代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这种组织是( )
A.自治城市 B.租地农场 C.西欧庄园 D.手丁工场.
12.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 《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3.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其中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阿塞米德
14.雕塑和建筑被誉为“凝固的艺术”,下列属于希腊建筑艺术的是( )
A.大竞技场 B.万神庙 C.《掷铁饼者》 D.帕特农神
15.公元前45年,凯撒被罗马元老院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兼有大元帅、大祭司长等头衔,以及“祖国之父”的称号。凯撒的历史事还有:( )
A.创立共和国 B.首创“元首制” C.颁布成文法 D.编制“儒略力”
二、辨析改错题(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实行改革,以血缘关系为组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确立起来。
改正:
[ ](2)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查士丁死法典》。
改正 :
[ ](3)《荷驶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分主要文献。
改正:
[ ](4)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缴纳“什一税”给教会。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大学概况。
教育目的 培养律师、医师、祭师以及公职人员
课程设置 神学科占首位,然后依次是医学科、法学科、文学科
办学特色 师生来源遍布全欧洲各国。学生中既有贵族少爷, 也有寒门子弟
教学方法 通常是学生对辩: 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自己进行正反两方面地自辩
——摘编自付朝兵、张卫良《浅析中国早期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在中世纪早期,农村手工业受到封建关系的严重束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我需要,用作交换的只是极少量……中世纪中期,农村手工业开始形成,生产的目的就不再是简单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开始为交换而生产……在中世纪晚期,生产的目的就更倾向于市场,生产总量占少数的农村手工业大放异彩……最终加速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演变。
———摘编自张卫良《中世纪西欧农村手工业的起源和特点》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大学的特点。(4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的演变趋势。(2分)
(3)综上所述,归纳欧洲社会发展的动力。谈谈它对当今中国的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
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
———摘自[美]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中世纪西欧哪一组织形式 根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处境比奴隶好”的缘由。(4分)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摘编自白乐天《世界通史》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 (4分)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庄园与城市兴起之间的联系。(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古代文明交往史实知识梳理(部分)
a.西汉时①(人物)出西域,为开辟以长安为起点,经其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奠定了基础。彼此互利互惠的商贸活动不但促进了彼此双方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
b. 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产生了②(宗教),并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C.在自然科学方面,古代印发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
d.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
3.“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经过几百年比征战与发展,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①②的内容(2分)从文明形态角度来看古代印度、罗马分别属于什3.文明 (2分)
2) 根据材料,围绕“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D
5. B
6. C
7. B
8. D
9. C
10. D
11. C
12. C
13. B
14. D
15. B
二、辨析改错题
16.
(1) ×改正: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实行改革,以土地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确立起来。
(2) ×改正: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查士丁尼法典》。
(3) ×改正:《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4) ×改正: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把土地赐给教会,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缴纳“什一税”给教会。
三、材料解析题
17.
(1)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包括:教育目的明确,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课程设置多样,以神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师生来源广泛,具有国际化特征:教学方法独特,注重辩论和自我思考。
(2) 农村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的演变趋势是从满足自我需求到为交换而生产,再到面向市场生产。
(3) 欧洲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教育、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教育培养了专业人才,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经济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和市场的扩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则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这对当今中国的启示是,要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加强社会制度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18.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农奴“处境比奴隶好”的缘由在于,相较于奴隶,农奴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尽管他们仍受封建主的统治。
(2) 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包括赎买、武装斗争以及这两种方法的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城市通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自治权利。
(3) 西欧庄园与城市兴起之间的联系紧密。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城市的繁荣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自由,使他们能够摆脱庄园主的束缚,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城市的兴起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因此,西欧庄园的衰落与城市的兴起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四、活动与探究
(1)①张骞:②佛教。从文明形态角度来看,古代印度属于东方文明,而罗马则属于西方文明。
(2)观点: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论述: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如张骞出使西域、佛教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以及亚历山大的东征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张骞的出使不仅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道路,还促进了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则将东方的智慧与思想带入了西方,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更是为世界计数法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全球科学文化的发展; 亚历山大的东征则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这些交往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共同构成了古代文明交往与发展的壮丽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