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目标
1. 分析标题中“唯一”二字的论证思路。
2. 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教学重点
1. 分析标题中“唯一”二字的论证思路。
2. 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分析三段论推理和归纳推理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第一单元的导语提醒我们要“提升思维品质”、“理清论述思路”、“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本课作为一篇经典社科文章,其主问题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2. 分析标题中“唯一”二字的论证思路。
(1)提出问题:文章发表时的标题与主要作者胡福明在1977年构思时的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差别何在?
明确:多了“唯一”二字。
(2)文章是如何论证标题中“唯一”这两个字的呢?
“唯一”和第一部分的小标题“只能是”很接近,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聚焦文章第一部分,思考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什么“只能是”社会实践?
文章第一部分先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引出观点。之后用两个三段论和一个类比论证进行推理:
①(大前提)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隐含小前提)任何事物的检验标准都不能从自身寻找。
(结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从思想中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的标准。
②类比论证:“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因此,思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大前提)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
(小前提)而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即实践恰好符合检验真理标准的特点。因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自身也不能直接主动回答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因此唯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就是实践。
(结论)那就自然地得出结论,“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本段用两个个三段论、一个类比论证,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中,三段论是必然性推理,是前提真结论就必然为真推理形式,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3.分析课文第4-7节在第一部分的论证中的作用。
(1)问题:课文第4-7节如何论证“实践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明确:第4-7节都用对比论证来证明实践对理论真理性的“检验”作用,其中第6、7节同时使用了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如考茨基是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而列宁主义者是少数,在斗争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列宁主义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其中,既有横向对比,又有纵向对比
(2)问题:文章第4-7节整体上如何论证“实践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明确:第4-7节分别从自然科学、社科的主义、革命路线的决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四个方面,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归纳出最后的结论: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3)问题:归纳推理是或然性推理,如何能得出唯一性的结论呢?
明确:样本覆盖了科学、社科、主义、路线,主义路线实践结合各领域,归纳趋于完全,因此,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没有一种真理可以不受实践的证实而成为真理。
4.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的论证思路。
问题:课文二三四部分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使用了虚拟论敌的方式来优化论证,第三部分用例证法形象生动地展现革命导师对实践的尊重,第四部分则辩证地看待实践的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使论证更全面、更科学。
5.结语
文章第一部分用三段论、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例证,即多种逻辑推理和论证手法,缜密地论证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检验作用和全覆盖性,是整篇课文的论证基石。第二部分用虚拟论敌的方式补充论证、优化论证。第三部分用例证法论证革命导师尊重实践、把实践置于首要位置。第四部分则用辩证思想分析实践,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四个部分层层递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做,从历史上的伟人,到当时的人们。可以说,整篇文章,在论证方式上是集大成者,在论证效果上,雄辩滔滔,缜密有力,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