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怜悯是人的天性》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0 15: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怜悯是人的天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证思路,欣赏本文论证艺术,思考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品味理论文章语言,把握本文论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通俗性的特点。
3.通过对文章写作的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理解理论文章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把握其以哲学方式认识世界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证思路,欣赏本文论证艺术,思考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品味理论文章语言,把握本文论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通俗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写作的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理解理论文章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把握其以哲学方式认识世界的方式。
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导入
《修辞立其诚》是哲学家阐述个人创见的学术文章,探究的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诚”。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晦涩难懂。那么,本文是如何做到深入浅出的?
环节二:把握行文思路,分析深入浅出之道
1.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明确:
1-5:提出观点,阐述关键概念内涵——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6-10:联系实际,指明解决问题之道——避免主观干扰、发挥主体性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端正学风原则、表达自己真实思想
11:深化主题,亮明个人态度见解——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原则。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2.请从行文思路角度,分析本文深入浅出之道。
论证思路条理清晰,简明易懂,符合思考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亮明观点,阐明是什么。接着联系实际,其中包含为什么角度,即为什么要提出上述观点,同时,阐明怎么样解决的问题。最后,再次强调观点,亮明态度。符合人们一般认识规律,易于读者理解接受,所以能够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环节三:把握核心概念,赏析论证特点
1.结合中心论点,明确核心概念。
明确:
中心论点为:“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修辞立其诚》一文中的关键理论建树是赋予“修辞立其诚”以全新的阐释,上升为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修辞立其诚”的传统含义。
修辞立其诚:
《易传 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 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孔颖达:“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周易》有“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说,《文言》是“传”中的一篇。旧说为孔子所作,是为儒家经典。作者立论便是引用《易传 文言》中的一句话“修辞立其诚”,它出自其中对《周易》九三卦辞的解说:“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立足《周易》《易传》产生的背景来看,商周时期的“卜筮”在政治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沟通天地人神求凶问吉判断是非的重要手段。《周易 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可见“修辞”的本义是圣人对卦爻的理解,是对神圣权威的卦爻天意的把握。“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也就是说必须以虔诚的态度解读神的意志,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神的护佑,守住自己的本业。所以,这里的“诚”便是“修辞”的标准规范,也是其出发点与归宿。所以,这里的“诚”包含有真实准确、诚敬无欺两个方面内涵。儒家对“诚敬”的理解不断提升到普遍性的道德修养层面,使“诚”具有了忠信、诚实守信、话语符合事实等内涵,也拓展了“辞”的含义,不在单纯指解释卦爻的系辞。如唐代孔颖达为这一解说注疏时说:“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便把辞释为“文教,即礼乐法度、文章教化”,“诚”便有了诚实无欺之意。张岱年先生正是发挥了传统哲学中的内涵,立足现实生活反思,突出“立其诚”坚持真实性的内涵。正是在此基础上,对“立其诚”做了详尽的阐释。
3.结合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赋予“修辞立其诚”的内涵,分析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明确:
修辞立其诚:
名实一致:哲学、科学——文学(论述全面严谨)
言行一致:浅言之、深言之、古语言之(阐释深入浅出)
表里一致:口说一套——心里一套,说假话——不诚(表达通俗易懂)
名实一致部分,既阐释了哲学、科学方面的情况,同时,兼顾文学这类不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论述全面严谨。“言行一致”部分论述中,反复论述,深入浅出。“表里一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
这三层含义的论述包含有对客观真实、客观规律、与实践相符的对“真实准确”的追求;“表里一致”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诚敬无欺”的内涵。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实际上是因为张岱年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大语境下,对这句话做了具有超越性的解读。可以说经过这样具体详实的论述,便把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环节四:赏析论证语言,分析深入浅出之道
以批注形式针对文章论证语言进行赏析,结合自己的批注内容与同学交流研讨,把握本文论证语言的特点。
交流示例:
(1)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2)如果口说的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3)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见风使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4)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第(1)句引用古语,以普通读者熟悉的古语中所蕴含的道理与自己要阐释的“言行一致”内涵对应,更利于读者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达成对观点的理解;
第(2)句则是直接以口语化语言阐明观点,通俗易懂,不故作高深,不虚饰造作,是“修辞立其诚”的真实体现,所谓“辞达而已矣”,表明自己的真实思想即可。
第(3)句引用古文言论述观点,继之以自我阐释,避免读者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同时,解读过程以形象化的成语哗众取宠、见风使舵勾勒“曲学以阿世”的表现,具有画面感,形象感,代入感,从而使得读者更易于接受与理解。
第(4)句是理论语言似乎与所谓深入浅出相距甚远,但是,我们需要从文体角度考虑这样的表达,学术文章在表达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有理论的直接表述。所以,我们需要从作为学术文章的语言表达角度来看这句表达,以“往往”“一定的”“就应力求”等语言修饰界定,使理论表达精准,不让读者因表达的不精准等情况引起误解。同时,语言表达简练明白,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把握作者观点。
环节五:把握哲学与生活关系,分析深入浅出之道
1. 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以其独到的方式认识世界,进而推动世界的改变。本文是不是也具有这种特点?由此分析本文深入浅出的特点。
(1)再读全文,梳理概括作者所面对的社会现实。
文本相关信息:
第7段:“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第8段:“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第9段:“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使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第10段:“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
第11段:“虽然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2)概括社会现实:
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真理、认识世界,发表学说、言论、文章中,受到主观的干扰,世事的纷繁、时尚的因素、不正常的社会关系等影响,而背离原则,违反追求真理的宗旨,不说真话、不讲实话。
(3)哲学与生活关系角度分析:
上述现实可能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面对的,作者以哲学的方式深入问题,反思问题,借助传统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理论,拨开迷雾,让人们认识到人们在发言著论写文章时不讲真话的症结所在,如受到“主观的干扰”“发挥主体性没有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受到唯心主义影响。这样的哲学反思过程自然也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
环节六:课堂总结
请结合课堂所学,总结所得,反思问题解决的路径。
1.主问题结论:
作为探究社会人生根本性问题的学术文章之所以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主要得益于清晰且符合一般人认识规律的行文思路,对核心观点充分具体严谨准确的论述;语言表达中注重引发读者的思考。另外也得益于既能做深入的理论求索,又能够直指问题给出解决之道的哲学反思方式。
2.问题解决路径小结:
探究学术文章整体上深入浅出的风格,需要立足文体特点,在此基础上考虑我们常见的诸如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语言表达的技巧、写作的目的等方面的独特之处。需要从读者的角度反观作者行文表达过程中独具的匠心。
环节七:作业布置
1.《修辞立其诚》探讨的是哲学领域的重要话题“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请从思想意义角度写一则读后感,谈谈本文对你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2.预习《怜悯是人的天性》,从论证风格、论证语言等角度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