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迭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2024年天津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2024年陕西中考真题]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3.[2022年北京中考真题]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见下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4.[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下图为西周时期师寰簋的铭文。该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命令师寰率领王室军队和齐、莱等国军队,成功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
师寰簋铭文(局部)
A.武王伐纣 B.分封制 C.诸侯争霸 D.郡县制
5.[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
6.[2023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青瓷莲花尊
7.[2022年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数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
A.统治阶级残暴 B.饮酒之风盛行 C.青铜工艺高超 D.分封制度确立
8.[2023年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一展览(选项是四幅图片,图片上有文字)( )
A.瓷器;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
B.壁画;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丝路艺术展
C.鼎;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
D.陶;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
9.[2022年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
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
10.[2024年甘肃中考真题]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
11.[2023年北京中考真题]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12.[2022年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
A.稳定社会秩序 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实现民族交融
13.[2023年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这体现了( )
A.尊崇自然 B.仁德为先 C.学以致用 D.以法治国
14.[2023年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故A符合题意;商朝、西周、秦朝都比夏朝晚,排除BCD。故选:A。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根据血缘关系,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度始创于元朝,不符合题,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故选C。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该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命令师寰率领王室军队和齐、莱等国军队,成功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周天子对地方诸侯的命令和地方诸侯的义务即要随周天子作战,从而稳定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这体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社会等级关系和诸侯的义务,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周天子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与讨伐商王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涉及的是听从周天子的调遣,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诸侯国提供了军队,说明还未建立郡县制度,郡县制开始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信息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题干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你看广袤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项正确;夏朝的“家天下”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标志,排除A项;秦朝的郡县制与题干的“诸侯立家”不符,排除C项;西汉的“大一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可知,商代有了粮仓、有田间水沟,还为农田施肥,这反映出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私有观念的产生,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赋税负担的繁重,排除D项。故选:C。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题干信息“周平王卒,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安葬费。此后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而桓王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就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B项正确;礼崩乐坏指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国家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里,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的具体情况,没有涉及到政治腐败和赋税沉重的问题,排除CD项。故选B项。
11.答案:A
解析:“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表明铁制工具的使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铁制工具的使用推动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由“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铁制工具的使用有利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据此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故A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奖励军功,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提高军队战斗力,激励将士奋勇杀敌。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根据“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可知,材料体现了儒家学派仁德为先的思想,故B项正确。
14.答案:(1)①:《老子》(或《道德经》)②:《论语》③:《墨子》④:《韩非子》
(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