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邓阳光
教材地位和作用: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是学生在学生中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安塞腰鼓》是一篇作者精心“做”出来的散文,所有的一切,都在台前,都在他的言语中,作者刘成章所要表达的“思想”,都用他奇崛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出来:茂腾腾的后生,气壮山河的安塞腰鼓,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的黄土高原。刘成章让读着在气势磅礴的语言中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修辞、选词、短句、想象等表达形式。
2、通过朗读、讨论、品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3、体会“表达形式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品味各种表达形式,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教学难点:体会形式与情感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字词落实
1、文中哪些字词较为陌生?
预设:
(字形)羁绊 jī 皮革做成的网缠住马 蓦然mò 上声下义
(字音)戛然而止jiá
(字义)冗杂rǒng 晦暗huì
过渡:多水的、秀丽的江南离安塞腰鼓的故乡陕北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让同学们真切地走进《安塞腰鼓》,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也许欣赏之后,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二、看视频说感受
(截自张艺谋的《黑土地》中有关安塞腰鼓的1分49秒的视频)
2、在视频播放时,请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欣赏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壮观、热烈、奔腾、狂野等
(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的感受是肤浅的,但能为接下来的文字感受做铺垫。)
过渡:安塞腰鼓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融舞蹈、武术、音乐为一体的陕北文化,它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上千人表演,从中流露的气势无不感染着我们,接下来,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来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三、看文本读感受
在视频的基础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会产生新的感觉。(大致6—7分)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
3、文中哪些字词、句子能更清晰地表达安塞腰鼓的气势?
(学生找出来之后,融入情感地朗读,用声音体会安塞腰鼓的气势。)
四、品形式悟感受
4、学生进一步思考,品味语言,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句子?(请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随时把想法写在旁边,思考过程中,教师巡视,交流。)
运用修辞:
①比喻:本文多次运用比喻的手法,例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喻体前置,通过富有气势的喻体,从多个角度描写腰鼓、打腰鼓的人。这些喻体总的形象特征表现为有活力、有激情、有强烈的节奏等。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石头作为喻体,刚劲有力。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山崖比作牛皮鼓面,通过回音的强烈,从侧面写出了要鼓声的磅礴。
②排比:语言的递进,增强朗读时的气势。
句内排比,“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段落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③反复:排比中的某些提示语就是反复。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鼓劲!”三个“容不得”反复出现,增强语势,加深情感。
“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四次,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分别从场面、鼓声、后生、舞姿各方面描写安塞腰鼓。
选词:
① 对比:“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冰冷”与“燥热”,“恬静”与“飞溅”,“困倦”与“亢奋”,通过环境描写,四周环境渲染的变化之大,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无限活力,“立即”感染着四周。
② 递进:“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一步步紧逼,从侧面写出安塞腰鼓这种紧张的氛围。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鼓劲!”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后生们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
③ 有力:如上句,不能把“束缚”、“羁绊”、“闭塞”换用其他的如“牵绊”、“约束”等。
④ 多角度修饰:“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分别从力度、速度、幅度三角度写后生们的“搏击”,能让人产生联想。
句式:短句,“愈垂愈烈!”短促有力,如一刚劲的男子。
比较长句的表达效果:“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柔和细腻,如长袖挥舞的女子。
五、探究“情感与形式”的关系
(回归板书)
作者借组形式多样的修辞,丰富磅礴的选词,急促有力的短句等,架构了铿锵有力的语言,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气壮山河的安塞腰鼓。他选择这样节奏鲜明强烈、意象雄浑等的表达形式正是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豪迈、奔放、激烈,西北汉子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以及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刘成章,一位黄土高原的儿子,如若来到杭州西湖,并不一定能写出优美的西湖美景。正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
六、小结
随笔中注意情感和表达形式上的一致。
“朗读段落,感受“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用我们的声音结束整堂课,请学生自选课文段落,先小声地读,再大声地朗读。”
板书:
安塞腰鼓
刘成章
(随机生成看视频感受)
壮观 修辞:比喻、排比、反复
豪迈 选词:有力、多角度、递进、对比
奔腾 句式:短句(急促有力)
(情感) 服务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