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扬 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白扬 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7 21:19:38

文档简介

白杨(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回新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课文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大戈壁的特点:大、荒凉、气候恶劣,然后用一个设问句引出白杨。“高大挺秀”——这是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课文接着通过两个孩子的争论和爸爸口讲出白杨的内在特点。爸爸介绍白杨树共有三句话,分别讲了白杨的三个特点。第一句是从外形上讲白杨直立高大。第二句讲“哪儿需要……就在哪儿……”这是讲白杨顽强生存的精神。第三句讲它不怕风沙雨雪、不怕干旱洪涝,这是在歌颂它坚强不屈的品质。 课文的重点在第三段,讲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点明中心的句子。从这段讲的爸爸的经历和对子女的安排看,爸爸妈妈都在新疆工作,说明他们在年轻时就服从祖国需要,远离家乡去新疆工作,像白杨一样,哪儿需要就哪儿扎根。他们接子女来新疆念小学,念中学……含着的意思是希望子女和他们一样,学好本领,建设边疆。课文表面上介绍白杨,实际上是赞美具有白杨品格的人,是表明他自己要做这样的人。   课文最后一段的描写意味深长,隐含的意思是,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爸爸的微笑正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愿为祖国建设作出无私奉献的志向和理想。 文章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祖国西部的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朗读感悟。通过范读、自由朗读等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及重点段,读出情感。细细体会爸爸介绍白杨高尚品质的三句话,初步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感受作者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来讴歌边疆建设者的优秀品质的表现手法。
2.品读感悟。通过默读,找一找那些具体描写白杨的句子,让学生品味一下,这些句子描写了白杨树的哪些高尚品格。
3.词句感悟。通过扫除文字“拦路虎”——学习字、词、句,重点学习“大戈壁”“戈壁滩”两个词;理解“茫茫”“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卫士”“出神”等词语,为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6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心愿的。
教学难点:
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及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2.人与树的联系,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具:幻灯片若干张。
2.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3.布置预习:   ①运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大戈壁,戈壁滩”两个词;理解“茫茫”“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卫士”“出神”等词语。)   ②找出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祖国的西部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古代横贯亚欧通道的丝绸之路,还有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戈壁滩上的白杨。(打开【PPT1】出示课题)课文是根据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改编的,作者又写了白杨的哪些品格,又借白杨歌颂了谁呢?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看课文和幻灯片,思考:
1.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介绍白杨吗?
【PPT2-4】(听录音后简单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读课文:①想象大戈壁的样子;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1.出示生字、新词,认一认,读一读。【PPT5-6】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ī),不读(xì);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指名朗读课文中描写大戈壁的句子。(读后出示句子: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PPT7-8】
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指导理解 “茫茫”“ 浑黄一体”,想想可以还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大戈壁的环境恶劣。(寸草难生、荒凉、荒芜人烟、飞沙走石……)再次集体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戈壁滩环境的恶劣。
3.谈话引出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
师:在茫茫的大戈壁上,“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学生接着读第3自然段: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出示句子【PPT9】)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两句话组成了一个设问句。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白杨树多,高大挺秀……)
板书“高大挺秀”,【PPT10】理解词语“高大挺秀”;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白杨有什么感受。(赞美、喜爱)带着赞美与喜爱之情,集体朗读2—3自然段。
课文又是怎样把白杨的高大挺秀写具体的,指名读第4—10自然段。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圈出说明杨树高大挺秀的字词,准备交流。
同学交流说理后,教师组织学生对4—10自然段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
师:通过兄妹俩的对话,具体写出了白杨树的高、大、直的三个特点。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一读。老师读叙述的话,男同学读哥哥的话,女同学读妹妹的话。
4.交流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PPT11】: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分男生、女生读,集体读等。)
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他想向孩子们表达什么心愿?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深入学习。
五、作业练习
1.抄写词语两遍,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沉思 分辩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学反思:
1.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多,作为高年级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已经比较强,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检查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还不错。在这节课的词语教学中,我一是抓住“茫茫、浑黄一体”这两个词,帮助学生体会大戈壁的环境恶劣,为下文理解白杨适应性强、性格坚强做铺垫;二是抓住“高大挺秀”这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其中白杨内在的“秀”将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着重体会。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多积累,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对戈壁的环境及白杨的特点比较陌生,我在课前准备时收集了一些有关戈壁和白杨的图片,结合课文教学展示给学生观看,给学生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这对理解课文也有一定的帮助。多读课文也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效方法。在第一节的朗读训练中,抓住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读出戈壁的环境恶劣,学生的感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又如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兄妹的对话学生也较快地理解了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
3.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后面部分,这节课教学过程的安排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不够突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课件11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 杨
(第一课时) 晰 伞
抚 绍
疆 陷
(fǔ)(xī)(清晰)(sǎn)(雨伞)(抚摸)(jiāng)(新疆)(xiàn)(shào)(介绍)(陷入)认一认 读一读戈(gē)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认一认 读一读 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大戈壁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高大挺秀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 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