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30 15: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更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2.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
B.夏天,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秋天,树叶上霜的形成
D.冬天,冻冰的衣服变干
3.徐州某天天气预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3℃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4.小丽发现用电吹风吹干湿发时,用高速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些,她与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头发干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关于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 B.“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固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放热液化 D.“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放热凝华
6.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7.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  )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西安冬天的最低气温
8.深秋的早晨,路过小河边,会看到河面上一团团的“白气”,当太阳出来后“白气”便慢慢散去。上述“白气”的相关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升华和凝华 B.升华和液化 C.汽化和熔化 D.液化和汽化
9.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像,下列说注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啤酒瓶上回出现小水珠
D.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11.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
A.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B.冰箱里的冰熔化化成小水滴
C.冰箱里的冰升华后又液化成小水滴
D.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放热
B.初秋,草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
C.寒冬,户外堆起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
D.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13.如图所示,小红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过一段时间后,小红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发现有白霜,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红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B.易拉罐下部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凝固形成的
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和易拉罐下部霜的成因相同
二、填空题
14.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一只没甩过的,示数为37.8℃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36.5℃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为 ℃。
15.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这种风扇比一般风扇更能让人感觉凉爽的原因是利用 的方法加快喷出的水雾 (请填入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达到降温的目的。
16.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
17.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18.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6日11︰14,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火箭刚点燃时,发射台底的大水池周围出现大量“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形成的。
19.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体温测量也是常态化。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如图体温计的读数是 ℃。

20.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1 54 57
石蜡温度/℃ 42 43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他们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第3min开始熔化,第7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三、实验题
2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等量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对比 两图,可以验证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
(2)如果对比 A、B两图,是在验证猜想 (选“一”、“二”或“三”);
(3)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选择了 B、D两图,结果发现B图中的水滴先消失,由此小华得出结论,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慢,你觉着他的结论可靠么? ,理由是 ;
2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可判断出当地的当时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在图乙所示(a)(b),图 是沸腾前的现象,图 是沸腾后的现象;
(4)表中数据的第4min到第8min的这段时间内,这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填“蒸发”或“沸腾”)。判断依据是 ;
A.B.C. D.
(5)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树叶上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
D.冻冰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读作负1摄氏度或零下1摄氏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徐州气温在-1~3℃,全天气温不会高于3℃,故B正确;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
D.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头发干的快慢,其实质是水的蒸发快慢,故探究头发干的快慢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可根据小丽发现的现象,采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依次进行探究,所以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故B符合题意;
CD.小丽发现的现象中“吹出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这里包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共三个变量,仅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晓驾炭车辗冰辙”,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故选C。
6.D
【详解】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凝固现象,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18℃,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在4℃左右,故B符合题意;
C.刚煮熟的鸡蛋的温度在10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西安冬天的最低气温大约-2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河水液化成的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白气”散去是汽化现象。故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和汽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A.甲种物质温度先下降,然后保持不变,再下降,为凝固过程,甲种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故A正确;
B.乙种物质温度不断上升,是熔化过程,乙种物质熔化过程有固定熔点,是晶体,故B错误;
C.丙种物质的温度不断下降,为凝固过程,凝固过程中没有固定凝固点,是非晶体,故C错误;
D.丁种物质温度不断上升,是熔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冰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的温度比室外温度高,不会发生液化现象,眼镜上不会出现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瓶子上,故C不符合题意;
D.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是由于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致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打开冰箱冷冻室门后,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A.早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初秋,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错误;
D.盛夏,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测量混有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说明冰的熔点低于标准大气压时的熔点,则盐可降低冰的熔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易拉罐下部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表面,凝华成固态的霜,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湿抹布中的水遇到冷的易拉罐,凝固成固态,于是湿抹布与易拉罐底粘在一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肉进冷库时,肉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华成霜附在肉内,冻肉出冷库时比时空冷库时重,与易拉罐下部霜的成因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液体热胀冷缩 37.8
【详解】[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不同温度下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不同,玻璃管内液柱的长度不同,从而显示不同的温度。
[2]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管,使得体温计的示数只能自动上升,不能自动下降,若要使示数下降,必须用力甩。小明用一只没甩过的,示数为37.8℃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36.5℃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为37.8℃。
15. 吹风 蒸发吸热/汽化吸热
【详解】[1][2]喷出水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汽化),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16. 熔化 凝固
【详解】[1][2]物理学中,固态的物质吸热变为液态物质的这一过程称为熔化,液态的物质放热变为固态物质的这一过程称为凝固。
17. 晶体 不变 固液共存态
【详解】[1]该物质在BC段保持不变,则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所以为晶体。
[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在加热6min时温度处于熔点,此时为固液共存态。
18. 压缩体积 液化
【详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
19. 35~42 0.1 37.6
【详解】[1][2][3]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观察图中水银柱的位置可知,体温计的读数为37.6℃。
20. 吸热但温度不变 随着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详解】[1][2]如表格,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海波吸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48℃是海波的熔点。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
21. A、C 三 不可靠 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详解】(1)[1]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由图知,A与C水滴的表面积相同,表面空气流动情况相同,C中对水加热,温度较高,所以选A、C两图进行对比。
(2)[2]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水的表面积不同,所以,可以验证猜想三: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3)[3][4]小刚的实验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由 B、D两图可知,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此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22. 96 98 低于 (a) (b) 沸腾 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
【详解】(1)[1]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6℃。
(2)[2]由表格可以判断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C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C。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是98℃,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a)符合此现象。
[5]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b)符合此现象。
(4)[6]在第4min到第8min的这段时间内,这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沸腾。
[7]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水继续吸热,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5)[8] 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A、图象温度一直升高,没有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沸腾特点,故B符合题意;
C、此图象表示温度开始下降,然后温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此图象表示温度在不断下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