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演出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2.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树叶上的露珠
B.壶嘴中冒出的“白气”
C.屋檐下的冰凌消融
D.树叶上的白霜
3.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是由新鲜蔬菜除去水分制成的,利用“升华脱水法”制取的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证其新鲜的味道。下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 )
A.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除去水分
B.将蔬菜放在热铁锅上烘烤除去水分
C.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入低压环境中升华除去水分
D.将蔬菜冷冻除去冰块即可
4.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吸热的是( )
A. 雨水,冰雪消融 B. 立夏,雾绕山峦
C. 霜降,霜满枝头 D. 大寒,滴水成冰
5.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 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 B.东北的户外滴水成冰
C.寒冬季节, 堆在户外的“雪人”变小 D.大雾之后太阳出来浓雾消散
6.“隔水炖法”是中餐常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发现盅内的汤水不能沸腾,原因是(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相同)( )
A.炉火太小
B.汤水太多,煲中的水太少
C.汤水没有达到沸点
D.汤水不能从煲中沸水中吸热
7.某同学想给物品消毒,通过查询“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消毒剂使用指南》”得知,用75%的酒精消毒时,需要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该同学为了让酒精蒸发更缓慢,下列正确的措施是( )
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 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
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 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
8.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因为水中碘的温度不会达到其熔点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因为用酒精灯加热快,现象明显
C.甲、乙方案都好,因为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碘升华
D.两种方案均不好,因为无法实现碘的凝华
9.沸腾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我们在物理课上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了实验探究学习,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图象,下面能正确反映水沸腾的图象是( )
A. B.
C. D.
10.下列实例中,是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C.超市中使用吹风机吹刚拖过的地面 D.买来的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保存
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铁水变铁块 B.湿衣服变干 C.樟脑球变小 D.冰块变成水
12.如图所示的多功能抑尘车,通过“炮轰”方式向周围喷射水雾,不仅能减少城市扬尘污染,还能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
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华
二、填空题
13.图中的温度计示数是 ℃。人的正常体温是 ,为了节能,夏天制冷空调温度应调为 ℃。
14.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图所示的纸锅,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水沸腾了,但纸锅却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5.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
16.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胯”实验时,如图所示,应先安装的器材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水的温度为 ℃,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为标准气压,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将 。
17.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图示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18.新冠疫情期间,同学们时常用到酒精消毒。将酒精喷到皮肤上很快就会消失,这是发生了 物态变化现象,这个过程中皮肤的内能会 。
19.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 ,此时的示数为 ℃。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
三、实验题
2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致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过程中通常会在绕杯上加盖纸板,目的是 ;
(2)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气泡是 (“由大到小”、“由小到大”);
(3)水在沸腾过程中,改用猛火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1.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明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 (选填“碎冰块”或“整冰块”);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明他们作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象是 (选填“乙”或“丙”);
(4)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2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应将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 ,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分钟,物质处于 态;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D D B A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A
1.C
【详解】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在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从壶嘴中冒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屋檐下的冰凌消融从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树叶上的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遇冷直接变成了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B.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或“烘烤”除去水分都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B不符合题意;
C.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入低压环境中,冰会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使水果中的水分脱去,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将蔬菜冷冻,蔬菜中的水变成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东北的户外滴水成冰,这是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寒冬季节, 堆在户外的“雪人”变小,这是升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大雾之后太阳出来浓雾消散,这是小水珠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煲中的水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盅内的汤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是由于与煲中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从煲中沸水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使酒精蒸发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减小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使酒精蒸发变慢,故B符合题意;
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增加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使酒精蒸发变快,故C不符合题意;
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在阳光的照射下,增加了液体的温度,将会使酒精蒸发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甲的方案中,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保持100℃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故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直接发生升华。乙方案中,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有可能是碘先发生了熔化再汽化,不利于探究碘的升华现象。
故选A。
9.B
【详解】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一开始不断升高,后来温度保持不变。
A.该图显示,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不存在温度不变的状态,不能正确反映水沸腾的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显示,在加热过程中,一开始温度不断升高,后来温度保持不变,能正确反映水沸腾的图象,故B符合题意;
C.该图显示,一开始温度不断降低,后来温度保持不变,不能正确反映水沸腾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显示,整个过程,温度不断降低,不存在温度不变的状态,不能正确反映水沸腾的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B.用地膜覆盖农田、樱桃装入保鲜盒这些措施都是减小了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减缓了蒸发速度,故AB不符合题意;
C.吹风机吹刚拖过的地面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速度,故C符合题意;
D.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保存降低了温度,从而减缓了蒸发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A.水变铁块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A符合题意;
B.湿衣服变干是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是吸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球变小,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块变成水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A.通过“炮轰”方式向周围喷射水雾,水雾即小水滴,在空气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符合题意;
BCD.升华是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22 37℃ 26
【详解】[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由指针位置可知,其示数为22℃。
[2]人的正常体温为37℃,若额头温度超过37.3℃为低烧。
[3]为了节能,夏天制冷空调温度应调为26℃,不至于太冷,也不至于太热,比较舒适。
14. 吸收 不变
【详解】[1][2]液体沸腾的特点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水加热到沸点后,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会不变。
15. 37℃ 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详解】[1]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37℃处,所以显示的温度是37℃。
[2]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6. 酒精灯 95 先升高后不变
【详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即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温度计分度值是1℃,此时水的温度是95℃。
[3]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此时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将先升高,达到沸点后,保持不变。
17.液体热胀冷缩
【详解】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18. 汽化 减小
【详解】[1]将酒精喷到皮肤上很快就会消失,这是由于液态的酒精变成气态的蒸汽的汽化现象。
[2]酒精汽化从皮肤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皮肤的内能会减小。
19. 20~102℃ 25 不能
【详解】[1][2] 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20℃,最大刻度为102℃,所以量程为-20~102℃;分度值为1℃,此时的示数为25℃。
[3]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20.(1)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实验时间
(2) 98 由小到大
(3)不变
【详解】(1)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缩短加热到沸腾时间。即: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实验时间。
(2)[1]水的沸点为水沸腾时的温度,由图可见水在沸腾时保持98°C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C。
[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都达到沸点,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不断增大,所以,此时的气泡是由小到大。
(3)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改用猛火加热,温度不变。
21. 碎冰块 晶体 丙 错误 环境温度高于冰的熔点
【详解】(1)[1]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碎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有利于热传递的进行,可以使冰受热均匀,而且碎冰可以和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测得的温度更准确,减小了实验误差。
(2)[2]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时的特性,即有一定的熔点,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晶体。
(3)[3]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高于0℃,根据现象可知,乙为冰的熔化图象,海波的熔化图象是丙。
(4)[4][5]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环境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冰可以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会缓慢熔化。
22. 受热均匀 ﹣2 晶体 固液共存 不正确
【详解】(1)为了减小熔化时间,实验时应将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水浴法加热,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块受热更均匀。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摄氏度以下,故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
(3)由图丙可知,在时物质的温度不变,是物质的熔化过程,说明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由图丙可知,第4min时,冰的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此时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
(4)该同学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未用酒精灯加热,但空气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冰块可以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从而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