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张爱华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平度九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赤壁赋》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鲁教版第二册的第一单元“山水神韵”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以“赋”的形式,记录了苏轼经历人生第一次贬谪后的心路历程,以“水月”为载体,景、情、理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变化,展示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赤壁赋》这篇文章无论内容还是思想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这篇文章,应该做到深文浅教,在学生做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对文本内容的充分学习基础之上,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通过分析作者情感脉络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赏景、品情、悟理,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思想。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搜索引擎
2、课文朗诵音频
3、PPT
课前布置学生运用搜索引擎,让学生搜索苏轼的“乌台诗案”的相关信息,以及苏轼在此期间的写过的诗歌,了解苏轼的心路历程。
?? 上课时,通过课文朗诵音频,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
?? PPT,客观直观地补充文本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思维。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有这样一句话,“黄州成全了苏东坡”,今天我们从《赤壁赋》的学习中,探寻黄州成全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
?
?
?
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搜索苏轼“乌台诗案”的相关信息
学生交流自己的搜索结果
“百度”搜索引擎
基础知识梳理
接下来同位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翻译、梳理课文,标记出重点文言知识,并勾画出疑难语句,质疑,释疑。
学生同位合作,学习,提问。学生答疑。
?
文本内容探究分析
苏子在赤壁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听录音,从文本中勾画出句子,并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边听录音,边勾画
音频
?
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变化,文章的层次也就理清了。下面请同学们自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因何而乐?因何而悲?因何而喜呢?
生赏景、品乐、悟理、诵读
PPT
?
我们齐背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苏子的情怀。
生诵读
音画视频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的充分预习非常 重要,针对这个,我安排学生利用课余自我搜索苏轼“乌台诗案”的相关知识,对苏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指导学生根据注释、工具书以及电脑,学习课文的文知 识,疏通文意。上课时,朗诵音频,指导学生朗诵,营造情境。在授课时,借助PPT,检查知识、巩固知识。最后在音乐声中,对最后一段,诵读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