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鲁人版必修5 《登高》 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鲁人版必修5 《登高》 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16:07:47

文档简介

姓名
韩英杰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博兴县第三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登高》
一、教材分析
《登高》这首诗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六课《唐诗三首》的第二首。杜甫的《登高》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全诗通过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这首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
二、学生分析
通过必修一到必修五中的诗歌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 力,但深读和深挖把握诗歌情感内涵的能力还不足,品味鉴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诵读诗歌的方法明确,但是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 限,理解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存在困难,所以从方法落实到实践,效果还要差一些。所以本课就以读贯穿课堂,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引导学生在读中层层递 进,深挖思考,不断提升。
?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及品读关键词把握情感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法感受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利用好网络资源,情景导入,营造悲境。
以山水国画为背景,配上民族音乐,渲染出诗歌特有的古典悲境,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产生阅读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 利用好学校的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诵读提示,整体感知,读出悲情。
(1)幻灯片展示诵读提示,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悲)
(2)请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诵(播放背景音乐),其他同学点评,教师补充。
(3)师配乐朗诵《登高》
3.利用PPT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情词品出悲味,出示相关背景信息带领学生知人论世,深挖悲因,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精神养料,如此,则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做到教学资源的灵活转换,又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3.现代信息教学要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有效互补。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营造悲境
老师随机导入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产生阅读兴趣。
登高杜甫..ppt、阿炳-二泉映月.mp3
整体感知 读出悲情
教师展示诵读提示,请生有感情朗诵,为生配乐朗诵。
生自由诵读,展示成果,点评,听老师诵读。
PPT、音频资源
意象情词 品出悲味
PPT设计问题: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请赏析第二联中的“长江”和“落木”诗歌的后两联有哪些悲意?
?
展示交流小组答案,学生相互评价,互动探究,大胆质疑
PPT
知人论世 深挖悲因
PPT设计问题:诗人因何而悲? 你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吗?(老师适时引导点拨。)
学生自由发言
PPT
课堂达标 完成作业
以“我眼中的杜甫”为题,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补充与《登高》相关的资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完成作业,上传,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阅读补充材料。
?
博客,QQ,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文本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不离语文教学本质。1. 利用好网络资源,情景导入,营造悲境。
以山水国画为背景,配上民族音乐,渲染出诗歌特有的古典悲境,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产生阅读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诗歌的写景抒情以及所包含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了课文。?
3.通过博客,qq,云平台的形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完成作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
课件13张PPT。登 高杜 甫赏景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登高》一词,读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
———— 王国维赏析第二联中的“长江”“落木”示例:
鸟,是盘旋而飞的鸟,无处栖身,无家可归,成孤鸟失群,这正是诗人漂泊无依孤独悲凉的写照。
悟情诗歌的后两联有哪些悲意?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悟情诗歌的后两联有哪些悲意?示例:
从诗中的“万里”我读出了远离故乡之悲。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细解: 一层:悲秋—季节的凄惨 二层:家乡悲秋不及万里外悲秋 三层:定居万里他乡者悲秋不及天涯游子悲秋 四层:短期天涯游子者悲秋不及长期者悲秋 五层:长期少年天涯游子悲秋不及老年垂暮天涯游子悲秋 六层:老年垂暮但身体健康者悲秋不及身老多病终年漂泊悲秋 七层:身老多病终年漂泊者平日悲秋不及登台眺望满木萧然时悲秋 八层:登台眺望满木萧然时有亲友在旁者不及孤独一人独自登台时悲秋 八层合一,层层递进,可见功力之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悲在远离故乡,漂泊异地
悲在清秋登高,倍思乡亲
悲在年老孤独,百病缠身
悲在困顿无依,穷愁潦倒
悲在人生短暂,壮志难酬
悲在困闷无酒,苦闷难解
悲在国家飘摇,民不聊生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郭沫若作业 以“我眼中的杜甫”为题,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补充与《登高》相关的资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课下认真阅读,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