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1.探究文章具有史论的特点,把握史家由史实提出观点,以史实支撑观点的论证方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法。
2.赏析文章抑扬顿挫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具有史论的特点,把握史家由史实提出观点,以史实支撑观点的论证方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
赏析文章抑扬顿挫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上网搜集资料,了解五代历史和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的目的。
五代历史:五代是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短短53年间,先后更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其中被杀的一个。
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的目的:为了抨击五代弑君杀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立其朝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
2. 通读《五代史伶官传序》,把握文意,借助注释翻译以下句子,关注重点词句。
(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
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和大臣的头颅。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幸伶人才如此吗
一、导入:解题。
(1)“序”点明文体。(2)“伶官”是指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点明作者记史的对象。(3)《伶官传》记叙的是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乱政误国的史实。
二、阅读全文,探究《伶官传序》具有史论的特点。
提出主问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序文是不是具有史论的特点?
解决主问题的过程:
学习活动一:
了解“史论”的特点。
1.史家由史实提出观点,史实是观点和结论的有力支撑。
2.叙写史实简练概括,凸显对论证观点有力的内容。
3.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以史为镜,给人以借鉴。
学习活动二:
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什么史实?提出了什么观点?圈画表达文章观点和史实内容的语句。
史实内容主要在第二、三段,从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知,第二、三段写的是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学习活动三:
通读全文,梳理整篇文章的思路,分析作者如何由史实提出观点。
文章第1段,作者先提出观点,言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作者虽不否认有天命的因素,但更强调人事,然后以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可以推导出自己的观点。第2段叙写唐庄宗“得天下”的史实,第3段由“得天下”转入“失天下”,在强烈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庄宗“得天下”是“忧劳”的结果,“失天下”是“逸豫”的结果,而 “忧劳”和“逸豫”就是“人事”的两种表现。最后一段,作者仍然就庄宗的盛与衰作进一步发挥,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盛衰之理由于人事”的观点。最后以“岂独伶人也哉”作结,将特殊事例推广为普遍的历史教训。
学习活动四:
阅读第二段,思考:庄宗的“忧劳”体现在哪里?史实的叙述是否突出了这一点?
“忧劳”一词意为“忧患劳苦”,文章第二段写晋王在临终时赐三支箭嘱托庄宗替父报仇,体现出庄宗临危受命时的“忧患”意识。然后,写庄宗杀敌报仇的“劳苦”,每次作战都郑重其事地请箭,背负着父亲遗命前行。作者欧阳修在选材和用语两方面都体现了以史实支撑自己的观点。
选材:欧阳修写庄宗“得天下”,选用的是北宋初年王禹偁在《五代史阙文》中的一段内容,从李克用去世到李存勖称帝,李存勖与后梁、燕王、契丹之间的战争,从未间断,数不胜数。作者有意采用三支箭的典型事例,作为李存勖消灭群雄,建立后唐“得天下”的形象概括。选材独具匠心,为立论服务,可见一斑。
用语:语言精炼,提炼史实,原文有140字,经过提炼剪裁,欧阳修把它压缩成100字,言简而意丰。父亲临终遗言强调对手的背信弃义和自己的悲愤之情(三个判断句式、四个“吾”的使用)托付遗命时语气坚定而恳切(“其”的语气),这激发了庄宗为父报仇的忧患意识和坚强意志。写庄宗用兵时,用“受”、“藏”、“遣”、“请”、“盛”、“负”、“驱”等一系列动词,描绘出李存勖忠在“忧劳”中执行父亲遗命的生动形象。(与《五代史阙文》作比较阅读)
学习活动五:
阅读第三段,思考:史实是如何支撑作者的观点和结论的?
第三段用整齐的句式概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情形,语言更为凝练,极富感彩。写庄宗“得天下”突出其成功后的“意气之盛”,与后面叙写庄宗“失天下”的衰颓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有意凸显庄宗盛衰时的天壤之别,从而自然推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句式整齐有气势,语言凝练,饱含情感,对比鲜明,都起到了对观点和结论支撑的作用。
学习活动六:
再读文章,思考:史论的第三个特点“借古讽今”的写法,在这篇序文中是否有体现呢?
第四段作者再次凸显庄宗盛与衰的鲜明对比,在前文基础上作进一步发挥,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精神一致,仍然说明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以“岂独伶人也哉”作结,作者将此特殊事例推广为普遍的历史教训,也含蓄委婉地暗示当朝统治者,对北宋统治者提出劝诫。
学习活动七:
小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围绕“《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一篇序文,是否具有史论的特点”的主问题,了解了史论的一般特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分析,从“观点与史实的一致性”“史实的精炼概述”“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三个方面,得出《伶官传序》具有史论的特点。
作业布置:
1.有人说,欧阳修的说理文或叙事文,常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能让读者自然而然接受他的观点。请写一段6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2.你是否认同欧阳修的观点和结论,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出其他结论吗?请参考相关资料,尝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