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0 16:0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
1、品味鉴赏相关意象及词语,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意境;;
2、归纳总结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3、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作中饱含的情感心境。
教学重点:
品味欣赏,从意象、炼字、技法、情感入手分析李贺诗作“足以泣鬼”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凄艳诡谲的艺术魅力,总结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歌,其中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曾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贺笔下的这场音乐盛宴,去领略它“足以泣鬼”的艺术魅力。
二、课前准备
1、作者介绍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被后人称为“诗鬼”。
2、解题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当时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很多诗人都为他写过诗,《李凭箜篌引》是其中的精品。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3、诵读诗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三、鉴赏探究:
【学习任务一】探究诗歌的意象
教师引领:赏析古典诗歌首先要从它的重要元素“意象”入手,不同的诗作因不同意象选择与使用而呈现不同的姿态和风格。
活动1:请大家诵读诗歌,找一找在这首诗中,李贺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我们看到诗人回避了生活中常见的意象,选择了浪漫的神话意象,如娥皇、女英、素女、昆仑山、凤凰、玉帝、女娲、吴刚、玉兔等,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描写神仙的世界,展现李凭音乐的神奇魅力。
活动2:除了对意象的选择奇特之外,李贺诗歌中对色彩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凄寒的冷色和艳丽的暖色并置也是其特色之一,请大家结合相关的诗句进行赏析。
我们发现:诗歌在对大量意象的描写中,穿插了各种意象不同的色调。比如:首句“吴丝蜀桐张高秋”点明李凭演奏的时间,即在清冷萧瑟的深秋时节,这也为后文奠定了一种凄冷灰白的色调。另外诗歌中直接体现寒冷之色的词语,如“冷光”“寒兔”,以及间接暗示色彩的词语,如昆山之玉的冰冷等,都让天地间充斥着一种凄寒冰冷的氛围。与此同时,诗人也将暖色调的词语穿插其间。“紫皇”兼指天上及人间的皇帝,诗人选取女娲炼石所用的五色石、颜色艳丽的芙蓉花等意象,使其成为清冷氛围中一抹艳丽的色彩。所以李贺诗歌中的意象有瑰丽,有凄寒。正如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罗根泽对李贺的评价“冷如秋霜,艳如桃李”。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李贺诗歌的意象繁杂宏阔、人景共筑,现实与神话结合,构成了瑰丽多姿的意境。诗人正是用如此奇幻多变的意象给我们展现李凭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力量。(板书:意象丰富奇幻)
【学习任务二】探究诗歌的炼字艺术
教师引领:一首好的诗歌,一首经得起岁月淘洗、经得起众生咀嚼的诗歌,往往会在遣词造语上狠下功夫,“鬼才”诗人李贺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在炼字上呕心沥血,追新求奇,用词怪异,体现出一种诡怪奇崛的气韵美。
大屏幕展示:吴丝蜀桐张(奏)高秋 空山凝云颓(停)不流 昆山玉碎(破)凤凰叫 芙蓉泣(哭)露香兰笑 石破天惊逗(落)秋雨 老(鲤)鱼跳波瘦蛟(龙)舞
大家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比较鉴赏上面诗句中括号内外两个字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选择其中一、二进行赏析。
(1)“吴丝蜀桐张高秋”的“张”让人联想到音乐情韵的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奏”仅仅是弹奏的普通动作。
(2)“昆山玉碎”的“碎”:诗人将原本珠玉得的清脆之声扩大为山崩地裂的轰塌之感,表现乐声的激昂有力,壮阔之余,不免引人震惊耸动。“破”字在模拟声音时表现力却很模糊。
(3)“芙蓉泣露”的“泣”:芙蓉即莲花,李贺独以芙蓉上承载露水的形象,别出心裁地选用“泣”这一动词来描摹,让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高雅之花有了愁容满面、含泪悲泣的独特意味。“哭”则突出的是声音但未必有流泪之感。
(4)“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逗”强调“秋雨”是被音乐吸引而来的,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秋雨沛然的景象巧妙地联系起来,突出了音乐的感染力。 “落”字则显得太主动。
(5)“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老”“瘦”:鲤鱼是灵动有活力的,而蛟龙更给人以健硕雄壮之感。李贺笔下的“老鱼”“瘦蛟”因音乐魅力而跳跃起舞的画面呈现一种瘦骨嶙峋却仍勉力支撑的枯老状、怪异感。
教师总结:清·叶燮《原诗》中评价说:“李贺鬼才,其造语入险,正如仓颉造字,可使鬼夜哭。”李贺正是用这些诡怪奇崛的词语赋予了其诗作“足以泣鬼”的独特感受。(板书:用词诡怪奇崛)
【学习任务三】探究音乐描写手法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描摹的是李凭暮秋九月的箜篌演奏。李贺用哪些技巧来摹写声音,使其成为“摹写声音之至文”呢?
手法 作用效果
借代 吴丝蜀桐,借代精美的箜篌,写出演奏工具的不俗。
以声摹声 “玉碎”写出声音的激昂,“凤鸣”写出声音的幽怨。
以形类声 音乐有如“芙蓉泣”般惨淡,“香兰笑”般欢快。
侧面烘托 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老鱼为之跳跃、吴刚为之不眠等来衬托箜篌之声的神奇魅力。
夸张 音乐具有“融冷光”“石破天惊”的力量
通感 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为一炉
想象 音乐引发想象,在神奇的世界里遨游,浪漫瑰丽
教师总结:音乐无形,摹声尤难。诗人李贺运用多种技巧来描摹听乐的感受,可以说音乐成就了诗,也可以说诗成就了音乐,难怪清人方扶南称它为“摹写声音至文”。
【学习任务四】探究作者的感情及心曲
活动1: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画出能表现乐曲旋律基调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明确:“颓”“啼”“愁”“碎”“泣”“冷”“寒”等,这些词渲染了乐曲悲伤凄冷的情调。
活动2:你感受到的悲伤仅仅是音乐旋律的悲伤吗?请结合自身对诗人李贺的了解谈谈你的认识。
当然不是,除了旋律的悲伤,更应该是李贺的悲伤。“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李贺是带着自己的身世、遭遇来听李凭的这一场演奏的,而诗从肺腑出,更在倾听中激发了自己的悲慨,因而发而为诗,我们可以从诗中听到李贺灵魂深处的一声叹息。
教师补充:他虽为郑王李亮之后,但家世早已没落。身负才华,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志,但造化弄人,一个极其荒谬的理由就毁掉了他的一生。他想通过诗歌来寄托理想,当仕途之路被断绝后,“昆山玉碎”的声音同时也成为了李贺心底碎裂的声音,凤凰幽怨的啼叫也是李贺为自己所鸣的不平,他还自比为可以补天的五色石,而当现实让他无法实现志向的时候,这一石头破碎的声音在李贺心中引发的是磅礴不绝的秋雨,这是诗人的心在哭泣,他是借着箜篌弹奏自己的悲哀,也在用诗句谱写着自己的不幸。但文学不是喊叫与绝望,它更应有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李贺也借着箜篌之曲飞升人间,以超凡空灵的意象葆有一份乐音的美好和生命的倔强。这对李贺来说也是艰难与可贵的。
三、课堂小结:
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超越常规的视角,创造出丰富奇幻的意象,再加上诡怪奇崛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诗鬼”极具魅力的凄艳诡谲的诗歌风格。同时,诗人也借助诗歌这一载体呈现了他跌宕悲抑的个人心境,表达着他对世界的感受,让我们感受到他“足以泣鬼”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