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2 《短歌行》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2 《短歌行》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16:19:45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短歌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一个政治家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学习目标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背景介绍】1、大声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2、画出难理解的词句,同位交流。   【初读诗歌,理解大意】1、根据关键词把握诗意
2、根据语境推断诗意。
3、从修辞、典故等手法入手,揣摩诗意。
4、通过题目、注释、作者及背景理解诗意。
   【初读诗歌,理解大意】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情感解读 ——诗人到底”忧”什么?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忧情”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一统天下情感英雄的慷慨悲歌   三读诗歌,探究技巧
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忧思? 一、引用。引《子衿》《鹿鸣》的诗句,表达求 贤若渴的心情。 二、比喻。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用“明月”比喻贤才。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三、用典。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表现手法】诗句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修辞手法归类列表:①②③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人生苦短的感叹—年华易失的苦闷—思慕贤才的情怀—贤才难得的忧愁—求贤难得的惶恐—访求贤才的态度绕数三匝,何枝可依?—难觅贤才的孤独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广纳人才的真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爱才之情的殷勤用典 比兴比兴比喻用典比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是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
小结:诗歌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是一曲英雄的悲歌!诗歌起点是“忧”,落点是“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诗中虽然抒发忧思苦闷,但在这之中隐含的却是作者积极进取,广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人物素材】 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的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高度上的忧。【人物素材】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姓名
朱秀瑾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山东省临沭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短歌行
一、教材分析
《短歌行》被安排在学生诗歌学习中的初期阶段,是继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离骚》,以及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学习后的有一个重要学习篇目。《短歌行》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是曹操的代表作。通过学习此诗,能够让学生们窥见中国诗歌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创新,领悟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魅力,能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曹操,了解建安风骨。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有孙刘政权,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忧愁苦闷。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教学中要注意曹操本人及其创作背景来理解此诗。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及《诗经》、《离骚》等诗文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诗词朗诵能力、阅读能力及诗词鉴赏能力,对诗歌这一文体的学习已有所了解。但对于高中诗文的学习难度,学生们的诗文学习基础及能力已经难以满足高中的学习要求,尤其是诗文中更加丰富的表现方法与更加抽象性的思维。这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教学,注意感知审美教学,注意比较学习,注意联系式的教学,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诗文学习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一个政治家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开篇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课文;PPT展示写作背景,让学生读懂曹操情感;课堂中穿插其它ppt带入文本思考;播放《短歌行》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诵读感悟。通过这些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各种感官深度理解诗歌情感,理解曹操一代枭雄的政治抱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看视频,明确目标
《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
背景介绍
播放PPT
读文了解背景
看视频图文,了解写作背景
朗读体悟
播放《短歌行》朗诵,组织学生读文
体会诵读,尝试诵读,把握情感
《短歌行》朗诵带
读文解意
组织学生读文,解意
诵读,思考
PPT思考题
把握情感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把握情感
思考,感悟,探究
PPT
深度探究
组织学生回读诗文,组织探究评价曹操这一历史人物
小组交流,深度探究
朗诵视频,ppt
效果评价
组织学生诗文阅读,背诵
诗文阅读,背诵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诗人以真实有力、慷慨悲凉的情感感染读者,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相关音频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其中感悟。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与曹操的其他作品比较教学。同时注意借助朗诵与视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由此产生的感情。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正面的影响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