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 杜甫《登高》 登高杜甫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发展。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风格沉郁顿挫,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有《杜工部集》传世。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已结束几年
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沉郁顿挫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姓名
?
李智勇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惠民县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高》是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七律,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唐诗宋词,从而领略我国古诗词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学习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学生们对杜甫这位诗人并不陌生,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诗人情感的探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2、反复诵读,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PPT幻灯片、朗诵音频、图片三种技术。为了创设情境使用朗读音频,辅助教学流程使用幻灯片,关键地方使用图片展示。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创造意境和表达主题,以此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培养他们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并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这个老人是谁?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展示图片
?
?
?
?
知人论世
?
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
学生简介作者相关信息
图片展示
诵读
播放录音朗读
指导诵读:
首联:首联要读的高亢激昂,次句要读的回环婉转;
颔联:“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然后“木”“江”作延长音;
颈联:“悲”“常”“病”
“独”等要重读以示沉重;
尾联:宜慢读,并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
?
练习诵读:
自我诵读?小组诵读?男女诵读?集体诵读?多样化形式。
通过诵读以便掌握诗歌韵律,为感悟诗人思想做准备。
诗歌朗读音频
幻灯片
研讨
提问?引导: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意象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
思考?交流:
小组交流,每组组长负责指挥小组内部学习。选择推荐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展示。
幻灯片
探究
提问?引导:
1、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2.?颔联,写了几种景物??由落木和江水,我们能想到什么?
3.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每组组长负责指挥小组内部学习。选择推荐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展示。
幻灯片
拓展
设置问题:
诗人如此伟大,情怀如此炽烈,请大家根据自己对杜甫的了解写一段话送给杜甫,以表达我们对诗人的敬意。
学生写作:
小组写作比赛,每组组长负责指挥小组内部学习。选择推荐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展示。
幻灯片
小结
引导学习: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穿越,和大诗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阳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次受到洗礼。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这就是那个一生坎坷,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的杜甫,那个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的杜甫,那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还挂念祖国兴衰的杜甫。同学们请记住这位伟大的老人。
?
?
思考?感悟
播放音频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次设计为了创设情境,运用了诵读音频,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境界和角色。采用了指导诵读的方式,强化了学生诗歌的诵读意识,让学生慢慢领悟了韵律美和意象美。诗歌诵读贯彻的好,反复诵读,学生慢慢领悟了韵律美和意象美。理解了诗人的痛苦来源于时代的悲剧,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以辅助学生积极联想和想象很好地思考问题。采用了小组互动,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学生在眼看、耳听、手脑并用中,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兴趣盎然,投入学习,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