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课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课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31 09:5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浙教版九上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B.丙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C.丁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内含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乙分泌的消化液过少
2. 如图为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则图中剪刀可以代表 (  )
A.胃液 B.小肠 C.牙齿 D.消化酶
3. 下列能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且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4.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 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碘液的目的是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5.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 B.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 D.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6.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37℃)下,一定量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将实验温度设定为40℃,则图中e点和d点位置移动正确的是(  )
A.e点不变,d点右移 B.e点下移,d点不变
C.e点下移,d点右移 D.e点上移,d点右移
二、填空题
7. 某同学未吃早餐,到上午第四节课,脸色苍白、浑身无力,校医给他喝了一杯红糖水,一段时间后情况得到缓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 这是因为   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2) 红糖水主要在   中被消化和吸收。
(3) 蔗糖被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8. 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查阅资料可知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 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 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____,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助小柯补充完整实验步骤的第3步:   。
(2) 同学们评价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柯分析原因:  。
9.模型可揭示现象和解释本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复杂的事物。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被催化分解的过程模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网
(1)若C、D表示催化的最终产物,则他们代表的是   。
(2)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填消化道名称)
A在反应前后,具有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
10.最近网络上盛传一段“爸爸用科普知识套路女儿”的视频。视频中,爸爸将半个苹果穿在竹签下端,手拿竹签(如图所示),并和女儿打赌:用锤子不断敲击竹签顶端 ,苹果如果掉落就归女儿,如果上升就归爸爸。最终爸爸赢得了苹果。21·cn·jy·com
(1)苹果能在竹签上保持静止是由于受到重力和   ,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敲击竹签顶端时,竹签向下运动,苹果会上升是由于苹果具有   
(3)苹果中含有水、维生素:糖命纤维、糖类等营养素,其中糖类最终在人体的   
11.鱼肉等食物中含有各类营养素,这些营养素都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但过量食用,对人体也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www.21-cn-jy.com
(1)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进食以后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   ,在   部位(填器官名称)被吸收到血液中。21·世纪*教育网
(2)摄入过量蛋白质后,部分蛋白质会在肝细胞内分解成尿素。尿素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   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则不能被重吸收,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过量摄入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肝、肾等器官的负担。2-1-c-n-j-y
三、解答题
12.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化学式为C13H18O2,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微克/毫升,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21*cnjy*com
(1)人在发热过时往往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其原因可能是   。
(2)布洛芬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起到解热作用。如图甲为人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下丘脑属于结构图中的   。(填序号)【来源:21cnj*y.co*m】
(3)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测得平均血药浓度如图乙。小明在运动中拉伤导致肌肉疼痛,医生建议他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
答案解析部分
1.C
2.D
3.D
4.C
5.B
6.A
【解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等。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37℃)下,一定量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此时温度是最适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若将实验温度设为40℃,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反而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点右移,但由于底物(淀粉)和唾液淀粉酶的量没有改变,故产物量不变,e点不变。
故答案为: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1)糖类
(2)小肠
(3)化学变化
8.(1)将2 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2)酶的催化作用还受 pH影响,实验中采用1%稀硫酸与蒸馏水作对照实验,未控制单一变量
9.(1)甘油、脂肪酸
(2)小肠
【解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2)在小肠中,首先在肝脏分泌的胆汁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在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所含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图中A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所以A表示的是酶,B表示的是底物,C和D表示的是产物,即 甘油、脂肪酸 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2)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的消化发生在小肠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0.(1)摩擦力
(2)惯性
(3)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析】 (1)根据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叫平衡力进行分析;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角惯性;
(3)根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进行分析。
(1)苹果能在竹签上保持静止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敲击竹签顶端时,竹签向下运动,苹果会上升是由于苹果具有惯性;
(3)苹果中含有水、维生素、膳食纤维、糖类等营养素,其中糖类最终在人体的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www-2-1-cnjy-com
11.(1)氨基酸;小肠
(2)滤过
【解析】(1)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如图: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在小肠被吸收到血液中。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摄入过量蛋白质后,部分蛋白质会在肝细胞内分解成尿素。尿素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则不能被重吸收,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过量摄入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肝、肾等器官的负担。21cnjy.com
12.(1)温度过高酶的活性降低
(2)②
(3)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血药浓度超过8.5μg mL,且比服用布洛芬片剂血药浓度低,可以降低产生副作用的风险【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酶发挥高效性需要适宜温度。反射弧组成部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发热过程中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导致食欲不振。
2、下丘脑是神经调节中枢,神经传递的过程依次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下丘脑应该是属于②神经中枢。
3、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布洛芬胶囊比布洛芬片剂的作用时间更长久,小明是拉伤需要使用布洛芬抑制疼痛,所以需要布洛芬的作用时间长会更有效果。而且布洛芬缓释胶囊比服用布洛芬片剂血药浓度低,可以降低产生副作用的风险。【版权所有:21教育】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