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自制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件(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自制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件(共6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20: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9张PPT。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英]卓别林 3.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美]卡耐基 探 险 名 言 20世纪初,飞机还不是常见的交通工具,最初从事航空事业的人们用生命探索、开辟出一条条新航线。
本文作者是撒哈拉航线的一位飞行员,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中。在各种救援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详细记述了他在沙漠中的各种情形。 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1/3是沙漠。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举目望去:天,是高阔辽远的;地,是沉厚安静的。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 沙漠,一直固执地拒绝着人们的打扰。酷热干燥,是它的性情;风声沙动,是它的语言。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家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增加语言积累,
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圣埃克絮佩里: 法国作家,飞行员,航空家。其作品畅销却不媚俗,笔致雅洁,趣味纯正,意境高远,格调悲怆深沉,显示出理想宏博、开拓进取、坚毅卓绝的人格魅力。他赞美崇高的自然和人类精神,名言:唯有精神吹拂泥胎,才能创造出大写的人。圣埃克絮佩里 第一部作品《南方邮航》发表于1929年,接着《夜航》(1931年)获得法国有威望的费米娜奖;《人类的大地》(1939年,英语版译名为《风沙星辰》)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其后在美国发表《空军飞行员》(1942年)、《给一个人质的信》和《小王子》(1943年)。 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 1921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1926年加入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   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   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   1944年执行第十次飞行侦察任务时消失于地中海上空,从此一去不返。  “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圣埃克絮佩里的主要作品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600,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以前 。 硌( ) 犁( )

筛( ) 真谛( )
乙醚( ) 虫豸( )
打嗝( ) 噎住( )
躯壳( ) 脐带( )gèlíshāidìmízhìgéyēqiàoqí大限:指死亡的期限。乙醚: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极易燃烧。医药上用作麻醉剂。犁铧:翻土用的农具。虫豸: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说出成语1.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斗智斗勇
2.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芸芸众生
3.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以为是
4.死在值得死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死得其所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说说“我”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两大困难?
寒冷和缺水
2.我采取了哪些应对沙漠困难的办法?
埋在沙子里躲避寒冷,用露水来湿润喉咙3.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更亲切感人 让读者产生身临其景的感觉3、面对困境,“我”的思想情绪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没有水汽—干渴—寒风的鞭打。
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
那样忍受鞭打。一种超越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中的幸福——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精读课文,探究人物美点1、交流文中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评论“我”是个怎样的英雄形象。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 激情、执着追求;热爱人 类,富有责任感六 “我”所认为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重点研读13、16、19段)
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承担生命的责任,寻找人生的真理,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品味语言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写出了在生命面临缺水和寒冷双重威胁下死神即将来临的感觉。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地描述出夜晚沙漠寒风对生命的威胁。 4.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表达一种为事业而牺牲, 死而无憾的心情。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写出飞行员的期待:寻找真理,探索人生意义。1、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具体困难?困难:干渴、寒冷。2、他采取了什么对策克服困难? 喝乙醚、酒精、挖坑,用沙子把身体埋起来。3、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我不抱怨——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 4、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转变为平静乐观呢? (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4)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热爱生命 意志坚强缺水寒冷寒风幻影疲倦、错觉呼吸困难对生命
对事业痛苦 、绝望平静 、乐观1、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
2、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不是。 3、阅读全文,用文中表述回答作者坠机后遇到的困难。(1)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3)感到呼吸困难。
(4)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4、在这些困难中,作者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5、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1、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英雄试飞员李剑英 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李剑英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壮烈牺牲。长空英灵,山河同在。 2、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令成千上万的生命在瞬间消逝,数万群众生死不明,百万群众有家难归。 看看他们面对灾难时的艰难处境。地震中幸存的小生命 那些鲜活的生命曾经同我们一般欢笑、劳作,但在那个瞬间,他们永远告别了亲人、朋友。汶川大地震中折翅的“白天鹅”中国加油,四川加油与汶川心连心 1、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呢? 作者不仅仅是在与自然界抗争,也是在进行着自我内心的抗争,虽然他并不能说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然而不管怎样,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勇敢的人。
正如他的同事吉尧梅时所说:“当他以造物的名义和死亡可能抗争的时候,就是勇敢的人。”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2、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举世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吴玉章,名永珊,字树人,号玉章。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是中共“五老”之一。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 《历史文集》 《吴玉章回忆录》。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品热情奔放,富有号召力。 主要作品有《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懂得遇到困难要继续前进,而不是畏缩退让。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1、给下列红色字体注音。 乙醚( ) 虫豸( )
脐带( ) 真谛( )
噎( ) 硌( )
筛糠( )
犁铧( )mí zhì gè lí huá shāi kāng dì yè qí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
碌无为的人。 (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
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大限 虫豸 筛糠 芸芸众生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_____ ,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大地》 法 圣埃克絮佩里 《空军飞行员》 《小王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太阳光遇到不同密度的空气而产生的折射现象。
在大沙漠里,白天,太阳使沙表层气温迅速上升,加上空气传热性能差,无风时,垂直方向气温差很大:上冷,空气密度大;下热,空气密度小。当太阳光从高空密度大的空气层进入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层时,光的速度发生变化,产生折射,从而将远处的绿洲映射到人们面前,使人们产生一种幻觉——“海市蜃楼”。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唐·白居易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
——唐·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
——唐·岑参我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沙漠的诗句。逆境人生多宝贵,
豁然心境对周围。
阳光笑脸无骄意,
阴布愁云去弃尘。
冷静坚强诚等待,
漫长期盼倍奇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小王子》一个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他在那里遇见了小王子。六年后,他讲述了这段奇遇故事。
以偏见与成见的危险,人生探索的启迪,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为主题,在小说中小王子象征着希望、爱、天真无邪和埋没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孩子般的灵慧。 作家名品
——《小王子》简介 《人类的大地》从航线说到同志,飞行、飞机和行星、绿洲、沙漠、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人。
贯穿这些文章的线索是飞行员的感受、激情和思索,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是作者对友谊、责任、勇气、毅力的颂扬,是对人类、文明、战争、品质的深层思考。作家名品
——《人类的大地》简介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 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著地一路欢歌。  我们虽然不能像圣埃克絮佩里一样翱翔蓝天,但是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由自己的生命追求!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鹰击长空,搏击风雨。 二、
1、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危险的真实写照。 2、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
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三、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讲一讲中外
探险家的故事 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2、有人说,冒险是毫无意义的,搞不好还是生命危险,是对生命的轻蔑,出书愚蠢之举。作者曾在《人类的大地》中说:“他的伟大,在于他有责任感······他手中掌握着他们的痛苦和欢乐,对他应参与的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在他的工作范围以内,也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对这两种观点,围绕“冒险:是愚蠢,还是壮举?”谈谈你的看法。教 师 寄 语1、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2、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
3、相信天地间唯一可能的救赎就是 自救。
4、挺住本身就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