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自制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59张ppt)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自制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59张ppt)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20: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背景资料: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北坡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藏语称“珠穆朗玛”。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嶂。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珠穆朗玛 你高耸在人心中 你屹立在蓝天下 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
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玛拉雅 我多想弹起神奇的弦子向你倾诉着不老的情话 我爱你珠穆朗玛 心中的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
你走进亲人梦中 你笑在高原藏疆 你那堂堂正气闪着太阳的光华 你用阵阵清风温暖大地妈妈 我多想跳起热情的锅庄为你献一条洁白的哈达 献给你珠穆朗玛 圣洁的珠穆朗玛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珠峰中绒布冰川的景色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眺望远方的珠穆朗玛峰北侧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北




壁攀越冰裂缝 走



区 5月 24日早晨的珠峰7028米的C4营地攀登者攀






阶向顶峰进军登




巅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屈银华 贡布 王富洲 登上地球之巅1975年5月27日我国九 名登山运动员从北坡登上珠峰
1999年5月27日,仁那(右)和吉吉夫妇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2003年5月21日,中韩联合登山队 的中方队员在珠峰顶上举起国旗
背景资料: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5120米6400米7600米8300米顶峰3月27日傍晚28日,另一批队员出发。4月11日到达7300米5月29日,队员经过两天到达7600米 。5月3日登上8600米并安全返回大本营。本文大本营自读课文,要求:
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困难有哪些?
以“登山难,难在 ”说说你对登山队员所遇困难的理解。 此次登山曾被拍摄成纪录片,现在我们也来试一试,将课文制作成电视节目……1、给节目拟一个名称。
2、借助课文内容,设计5个知识竞赛题。
3、节目邀请登山队员刘连满对话,请你准备3个采访问题。
4、把课文作为解说词,选择一个片段朗读。
珠峰,一个永远的传奇
不老的珠峰
就这样征服珠峰
珠峰无言,人类有知
英雄的故事
冰雪高原上的悲壮旅人
我的片名1、中国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国家吗?
2、不可以借助飞机吗?
3、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去?
4、为什么要在4、5月份登山?
5、为什么不让下面营地的人支援登顶者?
6、为什么要带一面红旗和毛主席像?与刘连满对话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 里。——登山者英国著名的登山家马洛里1924年冲击珠峰时遇难,这是后来发现的马洛里遗骸。 每个从事登山的人,都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危险之路,死亡就象雨丝一样,随时落下。在登山者心目中,死亡不是失败。大师甚至以此完成他的终极归宿,融在他梦寐以求的天际峰峦中。比如日本人植村智已,世界探险和登山界的太阳,君临了地球上差不多所有险地。攀登珠峰,独自横越北极,成功一向伴随着他。他很少回到自己岛国的小屋,总是远离亲人,一个人住在旷野的帐篷里,面对着漫天星辰。1984年,像是遂其恒久以来的夙愿,也像天意如此,他葬身距阿拉斯加不远的北美最高峰麦金利。
迄今能查知的200多人丧生在珠峰,山脚下是他们的墓地,实际上是空冢,用术语确切说,这些登山者不是死,而是失踪。喜马拉雅山的居民确信,那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是另一空间的通道,也可能是失踪者无意中堕入了宇宙的另一个角落。 登山是人类与大自然最为贴近的一项运动,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和毅力。 ——美国登山者米勒
登山是勇敢者的运动,也是永无止境的运动。没有任何人敢说他可以登完世界上所有的山。登山是为了挑战人类的极限,挑战人类的恐惧心理。 ——奥地利登山者威利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这篇通讯写一句或一段结束语,或抒发感情,或表达观点,字数不限。 当五星红旗在地球之巅猎猎飞扬之际,泪水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在勇者的攀登中,我们发现了牺牲和壮丽,还有人类特别稀少的遗世独立的高旷风骨。这是灵光四射的魂,它是一种使人激情澎湃的东西。
请珍爱这些登山者的勇气和付出。因为珍爱他们,也就是珍爱着我们人类的智能、勇气和创造力。二、请同学跳读 课文,说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根据提示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巅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8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第二部分(9~15段)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第三部分(16~23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速读课文,简要复述四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最后冲刺——登上“第二台阶”——迎接黑夜和缺氧的挑战——刘连满决定留下自己的氧气——三位登山队员在前进道路上的搏斗——最后阶段的无氧攀登,最终到达顶峰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二“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2)详写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6)高山反应(1)山路险峻(2)天气严寒(3)缺乏氧气(4)身体虚弱(5)黑夜登山 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靠的是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至第8自然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第9至第15自然段),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第16至第23自然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整体感知★勾画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思考: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困难超乎我们的想象,但运动员们都克服了,登上了珠峰.你认为他们是靠什么取得胜利的呢?
★你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讨论.问题探究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文章写了哪几个人?他们遇到哪些困难?★ 王富洲 刘连满 屈银华 贡布
  困难:黑夜 寒冷 缺氧★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
难,终于从北坡登上了地球之巅.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赏析品味◆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描写景
物的句子,体味一下好在哪里?
◆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试着写
几个描写夜色美的句子。拓展体验╬ ╬ 想一想,这些登山队员身上有哪些值
得你去学习的地方?
╬ ╬ 这四名登山队员中,你最佩服的是哪
一位?谈谈自己佩服的理由.
╬ ╬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你会
有哪些话要说的呢??珠峰中绒布冰川的景色
珠峰夜景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那些优秀的品质?自我牺牲、团结协作、大无畏的精神。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
拓展延伸拓展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这位教育家从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说完,他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学生齐声回答:“记住了。”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的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