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王永亮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济宁市育才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科普文《动物游戏之谜》的信息化技术运用
一、教材分析
《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科普文,是把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之作。文章的教学也应该围绕“科学性”和“文学性”这两点来进行。
科学性上,文章内容新颖,表述准确、严密,结构安排恰当合理。这一方面可能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强化,如动态展示文章结构,文本与视频解说词对比赏析等。
文学性上,文章趣味性强,语言灵活生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的动物游戏图片、视频等加以强化。
二、学生分析
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动物游戏之谜》这一类型的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法特点并不困难。一方面,文本本身的文字没有什么艰涩之处;另一方面,他们在实践阶段对这类文章也接触。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重点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写法上“深化”认识:内容上,不能光看到“动物游戏”的有趣好玩,还要看到“谜”之为谜的缘由,写法上,不能单是理清了文章的基本思路,还要从科普文写法的本质的高度上把握文本。
三、教学目标
1.整合文本重要信息,理清文章基本脉络。
2.认识借鉴科普文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的语言特点。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开头运用PPT动感图片并配合相应的音频作为背景音乐,展示形形色色的动物游戏情景,导入本课学习内容,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间学习三种动物游戏类型和四种研究假说时,借助动画技术配合展示相关内容,增加直观性,强化学生对科普文语言表达上严密与生动相结合的特点。
最后在拓展延伸环节,插入央视“动物世界”节目的动物游戏视频,让学生比较课文与视频解说词的异同,既活泼课堂气氛,又提升学生把握筛选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提示学生关注相关内容
观看并识记相关内容
图片、PPt动画、音频
整合信息
提示整合方法,提问并检查学习效果
结合课件,理解并整合课文相关内容
图片、PPt动画
理解文意
连环提问,及时点拨
结合课件,理解并整合课文相关内容
图片、PPt动画
课外拓展
提出问题要求,播放视频
带着问题和要求观看视频
视频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课堂气氛活跃,趣味盎然。适应《动物游戏之谜》的文本特点,采用了比较丰富的技术手段,整堂课气氛轻松活泼,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课堂信息量大。本人平时注意积累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这些资料在遇到《动物游戏之谜》这类文本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相关资料的补充,弥补了原来文本内容相对单薄的缺陷,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认知。
3.忠于课本又超越课本。让学生比较课本与视频解说词的异同,打破了语文课本的文字局限,丰富了学习范围和学习手段,在“大语文”学习观念的较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