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新高考“热考题型”之
史料价值类
(一)史料的基本概念
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历史材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在新高考新题型中,史料价值是常见的一种题型,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
1、按表现形式: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口述史料。 ①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包括历史遗址、出土的文物等。
②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如史书、档案、地方志、传记、谱牒、日记、笔记、文集、碑刻、摩崖、墓志,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等,近代以来的报刊和杂志等。
③口述史料:是人们口耳相传的资料,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2、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 第二手史料。 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直接反映当时情况。例如,《明史》是二手史料,明档案则是一手史料;《周书》是二手史料,毛公鼎是一手史料;《史记》研究秦始皇是二手史料,研究司马迁是一手史料……以此类推。
②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是指后人的记录、转述或研究成果,间接反映当时情况。
注: 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更高;实物史料一般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大多是第二手史料,口述史料需要甄别(主观性)。②在选取和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去伪存真,也要注重史料间的互证,提高历史研究的准确性。
(二)史料分类
(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史料辨伪:分析史料作者与客观现实、文献互证、二重证据法(考古实物与文献互证);
②一般逻辑推理,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批判发散、“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孤证不立);
③马克思主义史学:唯物史观;
④其他:比较史学、计量史学、交叉学科史学、社会史学等。
(四)影响史学观点客观公正的因素? ①客观现实的影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②史料作者的立场(政治、阶级、国家立场)、知识水平、史观、情感等
③对历史史料的选取和辨别不同.
(1) 指出材料来源(or出处)、属性和作用:
史料选自xx史料?
属于xx属性的史料?
其作用如何xx?
(2)分析材料内容和作用:
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或分阶段归纳提取材料中的A、B、C等信息,
根据史料中关于A、B、C等内容,
可以用来说明研究或证明xx?可以推断出xx?
(3) 总结升华,以小见大:
指出以上史料的内容总体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史料有何明显局限吗?(如文学艺术创作往往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具有一定的虚构性、日记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等)),可以提出正
确的处理方式吗?(如应认真甄别、审慎辨析、谨慎考证、与其他史料配合使
用等)。
(五)答题思路和书写模板
【真题回放】
(2023·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史料 指出史料来源、属性和作用 提取或指出史料内容,
指出史料的研究价值或推断
史料一 史料一选自xx史料? 属于xx属性的史料? 其作用如何? 根据史料中关于xx内容的记载,
可以用来说明、研究或证明:?
可以推断出:?
史料二 …………… ……………
……………
史料三 …………… ……………
……………
总结 升华 从以上史料的内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史料还有何局限吗?可以提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吗?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史料 指出史料来源、属性和作用 提取或指出史料内容,
指出史料的研究价值或推断
史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一选自《吉尔伽美什》,属于史诗类的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但是口述史料流传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失真。
根据史料中中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可以推断出:古代西亚已经出现葡萄酒。
史料 指出史料来源、属性和作用 提取或指出史料内容,
指出史料的研究价值或推断
史料二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二选自《汉谟拉比法典》,属于法律文书类的文献史料,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根据史料中的描述无法判断此处的酒是否与葡萄酒有关,但可以推断:这一时期法律对普通人饮酒有严格的限制与惩处规定。
史料 指出史料来源、属性和作用 提取或指出史料内容,
指出史料的研究价值或推断
史料三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史料三选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分析,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根据史料中科学家对土陶罐的化学分析,可丰富人们对葡萄酒起源的认识。
史料 指出史料来源、属性和作用 提取或指出史料内容,
指出史料的研究价值或推断
史料一 史料一选自《吉尔伽美什》,属于史诗类的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但是口述史料流传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失真。 根据史料中中关于葡萄酒的记载,
可以推断出:古代西亚已经出现葡萄酒。
史料二 史料二选自《汉谟拉比法典》,属于法律文书类的文献史料,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根据史料中的描述无法判断此处的酒是否与葡萄酒有关,但可以推断:这一时期法律对普通人饮酒有严格的限制与惩处规定。
史料三 史料三选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科学研究分析,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根据史料中科学家对土陶罐的化学分析,
该史料可丰富人们对葡萄酒起源的认识。
总结升华 从以上史料的内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史料还有何局限吗?可以提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吗?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古代西亚较早出现了关于葡萄酒饮用的相关历史信息,但要得出葡萄酒起源地是否在西亚的确切结论,还需要相关考古与文献资料的佐证。
史料一:选自《吉尔伽美什》,属于史诗类的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但是口述史料流传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失真。根据史料中中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可以推断出:古代西亚已经出现葡萄酒。
史料二:选自《汉谟拉比法典》,属于法律文书类的文献史料,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根据史料中的描述无法判断此处的酒是否与葡萄酒有关。根据描述可以推断:这一时期法律对普通人饮酒有严格的限制与惩处规定。
史料三:选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分析,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根据史料中科学家对土陶罐的化学分析,可丰富人们对葡萄酒起源的认识。
总结: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古代西亚较早出现了关于葡萄酒饮用的相关历史信息,但要得出葡萄酒起源地是否在西亚的确切结论,还需要相关考古与文献资料的佐证。(10分)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史料一:选自《吉尔伽美什》,属于史诗类的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但是口述史料流传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失真。根据史料中中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可以推断出:古代西亚已经出现葡萄酒。
史料二:选自《汉谟拉比法典》,属于法律文书类的文献史料,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根据史料中的描述无法判断此处的酒是否与葡萄酒有关。根据描述可以推断:这一时期法律对普通人饮酒有严格的限制与惩处规定。
史料三:选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分析,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根据史料中科学家对土陶罐的化学分析,可丰富人们对葡萄酒起源的认识。
总结: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古代西亚较早出现了关于葡萄酒饮用的相关历史信息,但要得出葡萄酒起源地是否在西亚的确切结论,还需要相关考古与文献资料的佐证。(10分)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正确书写格式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
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将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葡萄酒消费群体?
葡萄酒传播范围?
按史料时间划分阶段?↓
古代
近代
现代
按史料内容分类?↓
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
or葡萄酒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阐述:背景、材料史实
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
阐述: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运输不便,人类的交往主要在同一区域内部或亚欧大陆之间进行。随着不同地区商贸的往来,葡萄酒逐渐由在西亚和埃及传播,然后扩展到地中海的希腊、意大利半岛及西岸地区。汉武帝时期疆域向西扩展,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亚联通欧亚大陆的商路,葡萄酒也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洲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多,葡萄酒也成为人们喜欢的饮品。西班牙人把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快速发展,于是葡萄酒的消费群体逐渐大众化。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辐射全球各大洲的大部分国家。
因此,葡萄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能体现出不同区域人类交往逐渐密切的发展趋势。
论题:葡萄酒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阐述: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社会物质财富相对匮乏,因而葡萄酒的消费群体较小。同时,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举足轻重,封建贵族具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城市兴起后市民阶层与工商业阶层壮大,消费能力增强,因此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成为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
近代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不断壮大,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逐渐提升,所以葡萄酒的消费群体从少数的贵族与富裕阶层扩大到社会各阶层,这促进了葡萄酒消费水平的提高与葡萄酒文化的发展传播。
总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葡萄酒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8分)
【模拟演练】
(2024·重庆万州模拟)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类 第二类
(新罗真兴王)二十五年(564年)遣使北齐朝贡。二十六年(565年)春二月北齐武成皇帝诏:以王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金富轼著,孙文范等校勘 《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三年(562年)……是岁,高丽、靺鞨、新罗并遣使朝贡……(四年)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七
真平王(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画及书屏风,锦彩三百段。 ——[高丽]金富轼著,孙文范等校勘 《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罗)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自此朝贡不绝
——《旧唐书》卷一九九
(1)辨析材料一中的史料,指出据此能够确认的事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事实: 新罗接受中国北齐的册封,并从此接受中国王朝的封号。
唐高祖时期,新罗又向中国唐王朝纳贡。
类型:都属于官修史书;第一类是朝鲜半岛史籍,第二类是中国史籍。
价值:《三国史记》是完成于12世纪的现存最早的朝鲜半岛史书,《北齐书》《旧唐书》都是官修史书,代表了官方的评价和记录,流传久远,对中国与新罗的交流记录具有权威性。《三国史记》从国外史学家的角度记录了历史,与中国史籍形成互证,具有真实性。
第一类 第二类
(新罗真兴王)二十五年(564年)遣使北齐朝贡。二十六年(565年)春二月北齐武成皇帝诏:以王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金富轼著,孙文范等校勘 《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三年(562年)……是岁,高丽、靺鞨、新罗并遣使朝贡……(四年)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七
真平王(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画及书屏风,锦彩三百段。 ——[高丽]金富轼著,孙文范等校勘 《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罗)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自此朝贡不绝
——《旧唐书》卷一九九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析这一阶段中国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 6世纪初,新罗加快接受中华文化的步伐,实行郡县制、官制、舆服制、谥法、年号、律令,使文物典章基本完备。(到唐朝时期,新罗王朝)完全接受了中华文物典章制度,衣冠、朝廷制度(执牙笏、贺正)年号,皆从唐朝制度,在国家文物典章方面完全中华化,完全儒家化。正如《三国史记》作者所论“新罗一意事中国”者耶! ——摘编自张碧波《中华文化圈中的新罗》
评析怎么答题?
背景、
交流内容or特点、
影响(对A,B,C,对世界等)
(3)评析:
从交流背景看:6世纪初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在制度、礼俗、文教等方面臻于成熟和完备。北朝和隋唐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文化输出更为强大。新罗王朝日益发展,积极向中国学习文化制度。
从交流内容看:北朝时期,新罗遣使朝贡获得册封。唐朝时期,新罗在文物典章制度方面逐步中华化。在文化教育方面,以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作为教育与培养、选拔官员的主要内容。在习俗方面,将中华衣冠普及全国,实行了完全儒家化的改革。
从交流影响看:新罗历代统治者的“一意事中国”,推动了本国文化的进步;促进了新罗与中国王朝的亲密友好关系;进一步传播了中华文化,扩展了中华文化的辐射范围,逐渐形成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东亚各国吸收中华文化获得新发展,有利于东亚地区多样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