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30 23:1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状况,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识别著名气压中心分布,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季风环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原理解决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重难点)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洋,借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叫做“马纬度”。“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
【自主学习】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理想状态下的风
①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2.高空风的形成(受2种力的影响)
①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②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90o,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的形成(受3种力的影响)
①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②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约300—450
4、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思考交流】
探究一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区域认知)
提示:②处风力最大。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综合思维)
提示:C处风力最大。 C气压梯度大于A。
【针对性训练】
下图为1月某日的海平面气压场形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地盛行偏北风
B.丙地风速小于乙地
C.甲地风速大于丙地
D.乙地盛行偏南风
2.丙地风向与空气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