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30 23:2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状况,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识别著名气压中心分布,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季风环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原理解决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重难点)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洋,借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叫做“马纬度”。“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
【自主学习】
一、等压线图中风向、风速的判断
1.风向的判断
(1)作图法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过该点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即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作实际风向箭头。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规律。近地面偏转30°~45°,高空偏转90°。
(2)左右手法则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
(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夹角。如下图(单位:hPa):
2.风速的判断
(1)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在不同等压线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表示方法
【思考交流】
探究一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说出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区域认知)
提示:四幅图同比例尺,A点等压线间气压差最大,B、C、D气压差相同,但等压线疏密不同,由密到疏依次为BCD。如图,A、B、C、D风力大小是A>B>C>D
2.绘出北半球高空和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地理实践力)
提示: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第二步:确定地转偏向力(按照“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
第三步:确定最终风向。(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30°~45°夹角,(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针对性训练】
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  )
A.1 003或1 007
B.1 005或1 009
C.1 007或1 009
D.1 009或1 011
4.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