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状况,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识别著名气压中心分布,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季风环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原理解决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重难点)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洋,借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叫做“马纬度”。议一议,风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气压是单位面积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3.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4.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它力的影响,理想状态下风向应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5.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 半球)
受力 状况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6.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①方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②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③特点: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7.地转偏向力
①垂直于空气运动的方向,偏向:北右南左
②改变风向
③不改变风力大小
8.摩擦力
①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例如:陆地>海洋 山区>平原等
③高空大气运动时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影响风向,减小风速
【思考交流】
探究一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黄土高坡》
1.“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区域认知)
提示: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风。所以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
2.风向是由什么决定的?(综合思维)
提示:风向与空气运动过程中所受到力的作用有关。
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风向有何差异,为什么?(地理实践力)
提示: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
【针对性训练】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1~2题。
1.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处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