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从边疆民族的角度去学习历史,知道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辽建立的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西夏的一制两称,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及元朝的行省制等,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汉族中心或中原王朝中心的历史认识。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讲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讲述了辽夏金元的发展与制度建设相关史实,承接前一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继续从政治角度简述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情况。 本讲教材内容共设置四个子目介绍了四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建设,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诸政权的发展脉络及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与四时捺钵制,西夏的一制两称,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和元朝的大一统,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元朝的民族关系作为一个有时代特色的重要问题,最后单列一子目讲解。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对辽夏金元的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本课的部分基础史实。 未知:但是初中课程没有介绍少数民族的制度建设,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同时,受以往学习的影响,学生容易忽视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想知:高一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少数民族的政权发展有着浓厚兴趣。 能知: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自我搜集史料,已经初步具备了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史料和地图阅读,学生能够知道辽夏金元各政权的发展脉络、统治区域及其兼治胡汉的特点,并且能够结合不同类型的史料加以互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对学生进行史料搜集和探究的学法指导,学生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史料,区分不同类型的史料及其价值,并尝试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元朝的历史贡献。(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通过史料探究,学生能够了解本课的重要制度,包括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和行省制等制度建设,理解其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摆脱“华夷偏见”,树立民族平等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确立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分析,初高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 重点:辽夏金元制度建设、元朝的边疆治理 难点:北方少数民族对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贡献
教学策略设计
理论依据 本设计依据“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进行设计,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将所讲教材内容编制为有序的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鲜活地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和感悟历史的真谛, 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
主题立意 本设计以辽夏金元四位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体验卡”创设人物情境,分别为辽世宗耶律阮、西夏元昊、金世宗完颜雍和元世祖忽必烈,从人物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让学生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身份走进这段历史,依托史料进行问题探究,体验治理江山和建设制度,促进学生理解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摆脱华夷偏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理解“华夷同风,共造中华”。
教学学法 教法:历史情景·实践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教师讲述】在上一课中学习了北宋靖康之变,部分民众就留在了金朝统治区。在陆游的笔下,他认为在金统治下的人民希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快收复中原。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在金朝诗人的笔下,人们在欢庆佳节,皇都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提问】为什么两人的诗歌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你们更认同那种说法? 【过渡】两首诗都并非是错的,只是二者立场不同,在少数民族统治下也有治世,不能只从中原汉族的视角去解读,摆脱以往的华夷偏见,站在少数民族自身的视角去学习辽夏金元这段历史,思考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既然要从边疆民族自身的角度去学习历史,那就让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请领取四张少数民族皇帝体验卡,完成王朝治理任务,助力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启一段时空之旅吧! 回顾旧知,思考哪种说法正确 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生认识少数民族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封建国家发展的意义作铺垫。 创设人物体验活动的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角色 一:辽世宗耶律阮 角色 一:辽世宗耶律阮 【教师讲述】是辽朝第三位皇帝耶律阮,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孙,大同元年(947年)4月被拥立为帝,面对祖辈留下的江山,你会如何治理? 【问题一】父辈为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江山呢? 【答案预设】疆域辽阔;兼治胡汉;民族矛盾 【过渡】但是我们刚才是翻阅了本民族的记录得出的结论,事实真是如此吗?当我们对一个史论有疑问时,可以搜集其他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史料进行互证。 【教师讲授】在宋朝某位士人的《道山清话》中记载了,宋徽宗就曾说过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城国,所以很难对付,比汉唐时期都强盛;通过地图史料可知,辽朝的的统治区域的确包括了胡汉两地。通过互证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史论。 【问题二】如何治理江山? 【答案预设】南、北面官制 【过渡】从地图中中看,统治区域中兼具了胡汉两个区域,但是还是游牧民族区域更多,辽朝的建立者契丹人原来是游牧民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逐水草而居,契丹人引马图就反映了这一点,你会怎么根据这一特点维护统治呢? 【答案预设】四时捺钵制 根据教材内容总结概括。 阅读三则不同史料。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自主阅读课本和材料,思考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统治措施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类型史料对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的意识,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通过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以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辽朝制度建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能力。
角色三:西夏元昊 角色二:西夏元昊 【过渡】很遗憾在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刚才我们是聚焦于中国东北部的政权治乱兴衰,现在我们再把目光投向西北部,与辽长时间对峙,曾向金称臣的西夏。 【问题三】党项族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过渡】党项与中原汉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元昊想要一下子违背历史的惯性,彻底反胡是很难的,那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问题四】你将制定什么统治制度 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党项族的发展历程。 阅读史料,分析元昊采取的措施,知道元昊采取的基本措施 提高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了解党项族的基本发展历程,为学生“体验治理西夏”创设历史情境。 学生在已经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借助史料自主理解元昊采取的统治措施,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角色三:金世宗完颜雍 角色三:金世宗完颜雍 【过渡】辽和西夏的治理任务已完成,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曾经长时间对峙的辽、西夏和北宋,都折服于一个迅速崛起的王朝,北宋和辽被他所灭,西夏也向他称臣,他就是金。 【问题五】欲守之“成”为何? 【过渡】为了有效统治日渐扩大的疆域,你的祖先一方面沿袭唐宋制度,另一方面结合本族特点进行统治,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了解了你的祖父的成就之后,你励精图治,使金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那你作为金世宗,你能判断哪些说法是正确描述大定之治的吗? 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梳理金朝的发展脉络。 阅读史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学生辨析正确反映大定之治的史料。 结合地图强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为学生“体验治理金朝”创设背景。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通过史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定之治。
角色四:元世祖忽必烈 【过渡】很遗憾在世宗死后,统治逐渐衰落。最终灭亡于蒙古铁骑之下,让我们从元世祖的角度来走进曾经纵横世界的蒙古。 你是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在今内蒙古即大汗位,采用“中统”年号,表示大蒙古国是中原历代王朝的继统,面对辽阔的江山,你会如何治理?即位之初的疆域有多辽阔呢?这要从最强征服者,你的祖父成吉思汗说起。 【问题六】即位之初时疆域形势如何? 【教师讲授】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面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元世祖应如何治理? 【答案预设】行省制;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西藏设宣政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修驿道,设驿站;四等人制 【过渡】接下来逐一分析,为什么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忽必烈有效巩固元朝统治? 【思考】行省的权力是否很大,甚至会威胁中央呢? 【答案预设】行省权大不专;区域划分犬牙交错 【教师讲授】以打破南岭之险为例,以往的行政区划一般遵循南岭的山川形便,唐朝时期的江南道以南岭作为边界,这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元朝的行省横跨南岭设置了湖广行省和江西行省,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省作为地方一级行省区域名一直沿用至今,元朝行省制是中国省制开端。 【过渡】内地依靠行省实现了有效治理,在边疆地区也设置了对应了管理机构,连线匹配 【教师讲授】通过设置行省与经略边疆的措施,以往所谓的羁縻之州,比于内地,应当如何理解 【答案预设】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过渡】元朝在内地和边疆都设置了有效的管理机构,如何将皇帝的命令快速传达到各个地方机构呢,修驿道,设驿站解决通信问题。 【教师设问】这三个措施能有效解决疆域辽阔的问题,那元世祖又该如何解决民族众多的问题呢? 【教师讲授】在这样的不平等下民族矛盾更加激烈,三民族杂居的程度前所未有,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往交融。因此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科学分析元朝的民族问题。 在这几项治理措施下,元朝维持了近百年的统治,应当如何认识其深远历史贡献呢,你能用什么史料进行支撑? 【答案预设】学生自主查找的相关史料 【教师讲授】元朝在疆域面积、边疆治理、民族交融上有着史无前例的成功,使中国历史从“小中国”走向了“多民族之巨大中国”道路。 阅读教材,按时间顺序提取蒙古开拓疆域的史实。 结合提示信息,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何治理。 思考行省的权力特点。 通过对比唐朝和元朝的行政区划,了解行政的划分特点。 连线匹配更边疆的机构及其职责。 阅读史料。 完成元朝驿道系统知识的填空。 观察元代驿站分布图,思考其特点。 总结“四等人制”的内容以及“回回”人的形成。 学生在学法的指导下查找史料,通过不同来源的史料认识元朝的历史贡献。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自主学习,学生能深入认识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为完成王朝治理任务创设历史情境。 总体呈现元朝的重要治理措施,使学生对元朝的制度建设和疆域治理有宏观了解。通过与远超形势图配合讲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三则史料使学生认识到行省权大不专、划分犬牙交错的特点,在史料研读中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发展其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连线活动,使学生掌握元朝经略边疆的基本史实。 通过史料研读,使学生了解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元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的认识。使学生辩证分析元朝的民族问题,学会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认识历史。 培养学生的搜集、辨析和诠释史料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教师讲授】通过切身穿越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我们了解了辽夏金元的发展历程,知道了他们的制度建设。 四者都是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的制度,因俗而治,这样的做法缓和了民族矛盾,进了民族交融,元朝使中国走向了大中国的道路,在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对于中国历史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华夷同风,共造中国。这也启示我们我们应当以一种平等的民族观去回望历史,摆脱华夷偏见。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和教师共同回顾重点知识。 通过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总结,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特点,对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观和民族观,厚植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作业设计 作业 设计意图
完成《睛点梳理》第10课作业以及默写本第10课作业。 作业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