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临死前的严监生2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临死前的严监生2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1 15:16:57

文档简介

22.人物描写一组 临死前的严监生
设计理念:
1.扎实扫除字词障碍。由于文中一些字词学生较难读懂,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自读、感悟、吸纳,并在检查中做好点拨,巩固初读的效果。
2.努力探究表达方法。读悟过程中,摒弃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揣摩揣摩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满。
3.丰厚学生阅读储备。体现“把书读薄,把书读厚”, 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类似文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进一步体会作家在人物刻画上的精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赏析:
本课时选择的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第22课的第二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严临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作者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情,细腻地刻画出一个爱财如命的封建墨客,有力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猜测都不对时,赵氏揩着眼泪挑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样刻画的人物,形象丰满,特点突出,这两根手指也成了吝啬鬼严监生的经典符号!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读通课文,点拨重点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古白话文的情味,掌握阅读此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2.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初步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感受严监生活灵活现的形象,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等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课件、文章注释补充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PPT1】课前我们来看几本书,对,都是《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PPT2】
为何这本书有如此大的魅力,作者吴敬梓究竟用了啥高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其中的一个人物——【PPT3】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原名严致和,【PPT4】为什么又叫监生呢?(监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课前预习过了,现在检查。
2.出示词语:【PPT5】
两茎灯草 挑掉一茎 不得断气 诸亲六眷
再不回头 一声不倒一声侄子
哥子 郎中 记念 登时 已后
那里哪些词语不理解?需要同学的帮助?
(预设:)
纠正读音:挑掉tiǎo,指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把火挑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重点理解: 已后 那里 (解释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两句话来说。
三、聚焦重点,感悟形象
1.面对临死前的严监生,哪些语句看得出他病得很严重?
预设交流:一日重似一日 再不回头 医家都不下药了……
可以用哪些成语概括严监生的病?【PPT6】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2.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的边缘了,可他却……(生接说:“总不得断气”)
从这个“总”字,你体会到什么?是啊,他肯定还有很多事没交代好,所以,他不能死去。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完成表格。
3.注意表格里的标点!【PPT7】
诸亲六眷
猜测什么
严监生反应
大侄子
两位亲人?
二侄子
两……
奶妈
两……
赵氏
两……
4.校对,看看自己写的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PPT8】
诸亲六眷
猜测什么
严监生反应
大侄子
两位亲人?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
两笔银子?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
两位舅爷?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
两茎灯草!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5.出示:严监生在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头,心里惦记的不是( ),不是( ),也不是( ),而是( )。【PPT9】
6.学到这儿,严监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小气 吝啬 节约
四、锁定神态 走进内心
1.同一件事给人感受不一样,那么严监生究竟是节约还是吝啬呢?让我们再次根据表格走进课文。读一读,写严监生的反应主要抓住了什么?(神态 动作)主要是哪个部位的神态?(头、眼、手)【PPT10】
2.我们可以借着神态的刻画走进人物的内心,再读一读,有新的发现吗?
3.交流预设:【PPT11】
大侄子猜测两位亲人,严监生怎样?
二侄子?这时候严监生又在想什么呢?
(恨没人理解他,恨他们浪费……)
大家感受真多,已经慢慢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了。再来看看奶妈的猜测。这时候的严监生怎样了?(无奈,绝望……)
齐读: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严监生有口不能言,如果他还可以讲话,他会说什么?
交流预设:快点挑掉灯草啊,浪费了多少油啊。
5.还是相濡以沫的赵氏了解他,【PPT12】一语道破。(学生齐读: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这时,严监生的反应怎样?谁来读一读?
6.这里有一个词特别有趣“登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预设:他憋着不死,他终于可以放心死了,……
7.【PPT13】
一茎灯草很贵吗?一文钱可以买一大把!一般人在临死前牵挂什么?(亲人)他有亲人吗?还牵挂什么?(钱财)他有钱吗?
8.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PPT14】
9.出示: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良田万亩,仆人无数,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店铺二十多间,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10.此时,你想对严监生说什么?“节约”“吝啬”你觉得有区别吗?
11.看一个人,咱们不能因一件事下定论,我们再来看看严监生做的其他事情?【PPT15】
12.出示:不瞒二位老舅,我家还有几亩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这里有两个词“舍不得”,舍不得钱,那么严监生舍得什么?
再来读一读,你觉得他是节约还是吝啬?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一下子清晰起来。
五、关注手法 总结全文
1.同学们,《儒林外史》这部著作享誉中外,只要一说起严监生,大家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招牌动作,你们知道是什么动作吗?板书:两根手指。
这样用夸张的手法写了人物的形象,文学作品叫它:讽刺(板书)。
2.推荐朗读:《儒林外史》。
【PPT16】吴敬梓就用了这样的方法,把《儒林外史》推向了高峰!都说他“其写君子也,如睹其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如,还有范进、 王冕、严贡生……
教学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根手指 两茎灯草 ( 讽刺 )
( 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下教材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严临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作者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情细腻地刻画出一个爱财如命的封建墨客,有力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扎实扫除字词障碍。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初读,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例如:“诸亲六眷”“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登时”等等。理解一些通假字,如“已后”“记念”等,注重一些多音字的点拨,如“挑掉”、“监生”等,在整堂课中学生对这些字词的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努力探究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揣摩其内心世界,在一步步完成表格中,在交流中体会到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大侄子猜测两位亲人,严监生怎样?二侄子?这时候严监生又在想什么呢?”体会严监生的绝望。“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掀起了课堂的学习高潮,真正感悟到了严监生的吝啬。特别是学生对“登时”的感悟,精彩迭起!
3.丰厚学生阅读储备。体现“把书读薄,把书读厚”, 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类似文章的方法,理解用这种平时难以理解的行为来写一个人,这种写法就叫讽刺。在此基础上,补充了课外资料,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进一步体会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
不足之处:
1.读,不够重视。
本课学习我着重让学生读通句子,读懂内容,但是在引导学生读出文字的内涵时,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不能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2.用,匆匆过场。
课堂中出现这个环节的时候有些走过场,“严监生有口不能言,如果他还可以讲话,他会说什么?”如果能让学生把这节课学到的神态、动作描写运用到这样的说话训练中,我想课文的教学重点就落实得更加到位、自然、巧妙了。
课件18张PPT。人物描写一组
——临死前的严监生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吴敬梓 22 人物描写一组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字致和。
“监生”是古代人对读书人的称呼。
两茎灯草 挑掉一茎 不得断气
诸亲六眷 再不回头 一声不倒一声侄子 哥子 郎中 记念 登时
已后 那里
已后:“已”通“以”,以后。
那里:“那”通“哪”,哪里。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奄奄一息 病入膏肓 …… 读课文,照样子,填表格。 读课文,照样子,填表格。 严监生在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头,心里惦记的
不是( )
也不是( )
而是( ) 读课文,照样子,填表格。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大侄子:“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二侄子:“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
奶妈:“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两茎灯草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良田万亩,仆人无数,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店铺二十多间,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不瞒二位老舅,我家还有几亩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其写君子也,如睹其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范进、 王冕、严贡生……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