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
( 设计理念:
1.紧扣重点,组织探究。教学时紧扣作者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这一中心句展开,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提问,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读读悟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2.图文结合,激发情感。教学一开始,就把课前收集的有关德国的资料进行整理,做成德国的风光片,引导学生欣赏。看后让学生大胆谈观后感: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怀着热爱、向往之情去深入课文的学习。在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时,让学生通过看幻灯片,胸中涌动着强烈的美之情,到了非抒发不可时,适时让学生感情朗读,水到渠成,自然成诵。在教学中注重图文地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面向全体,力求发展。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先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反馈检查生字词,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耐人寻味、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真切、脊梁”等词的意思。再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并围绕重点,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学时,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师生之间合作互动、生生之间友好互学,教学相长、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 教材赏析:
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是一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作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
特别是课文中词句所描绘的意境,耐人寻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了,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者陶醉在鲜花艳丽中,沉醉于思乡情绪中。这样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都值得去体会。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德国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多媒体课件。
(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结合、引发想象等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异域风情。
2.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的意思。
( 教学过程
一、谈论导入
师:老师课前把你们收集的有关德国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做成了德国的风光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PPT2-7】
谈观后感: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
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家。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PPT8】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反馈:检查生字词。
【PPT9】莞尔一笑、姹紫嫣红、耐人寻味、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真切、脊梁
重点读准字音,注意“嫣”和“暇”的字形,并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再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找到作者概括的一句话。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抓住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教学。
【PPT10】
理解“奇丽”的意思。“奇丽的景色”表现在哪里?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学习重点句子:
【PPT11】
句子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试着读出这样的画面。
(3)看幻灯片【PPT12-19】,再次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再指导感情朗读。
(4)学生质疑。
师:问的好!其实山阴指的是浙江绍兴,山阴道就是绍兴会稽城西南郊外那一带的风景,那儿的景色可美了!走在山阴道上,随处可见盛开的野花,这儿一团,那儿一簇,真是让我们——应接不暇。
(5)试着朗诵这几个句子。
师:这里不仅花多,而且花美;不仅花美,而且这里的人也美。
学习句子二:【PPT2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一种境界”指什么?
(2)联系课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领悟德国人养花的奇特方式:一是大家都爱养花,二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
预设练习:花朵朝里开,虽然(自己看到了),但是(街上的人都看不到);家家的花朵都朝外开,虽然(自己看不到),但是(街上的人都可以看到)。
哪个方法使你看到的花更多更美?
我不得不说德国这个民族是很聪明很优秀的民族。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你会得到更多,这确实是耐人寻味的。
(4)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5)指导感情朗读。
四、重寻乡梦,花样情怀
1.过渡:刚刚我们读懂的,是季老先生第一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之后,他又一次来到了德国。一块儿来读读第四段。
2.师:来,读读季爷爷说的这句话——“变化是有的,而美丽却没有改变。”这里面藏着他第二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
(1)师: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指名答。
(2)师:这“美丽”指的是什么?对,德国街头还是那样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丽”仅仅指花吗?几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这种美好的心灵却从来没有改变!
3.小结:这种美德一直传承着。难怪会让季爷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正是因为“人人为我”才有这么“奇丽的景色”;正是每人都能做到“我为人人”,才造就了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
4.师:课文学到这儿,本来可以结束了,因为我们已经读懂了季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感,可是,为什么还要继续呢?因为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藏着一份情!一块儿读读!学生齐读。
5.学习句子:【PPT23】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1)想象:“花的梦”是如何的?“思乡的梦”又是怎样的?
(2)两个梦中选一个写一写。【PPT24】
(3)反馈学生写的梦。
五、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德国的风土人情。如果,你还想对作者以及德国有更深地了解,课后可以去读读《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等书。
教学板书: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花朵朝外开 美丽不改变
( 教学反思:
课前,我担心这堂课容量太大,教学内容可能会来不及完成,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我还担心初读课文后,马上反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并进入研读环节是否过快,会影响学生对文本地深入理解、把握,但考虑到学生对本文的阅读期待比较强烈,还是做了以上的安排。课后,从总体效果看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师生、生生多边活动配合默契,在轻松自然的谈话、探讨氛围中达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特别是以下几点感触较深: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课文时,通过让学生欣赏德国的风光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了解感受异域风情的欲望。此时,学生有了一睹为快的激情。特别是在学习重点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后,立即看幻灯片【PPT6:一组图】,再次体会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已留在了脑子里,于是这时的感情朗读也达到了最佳状态。
2.在朗读上舍得花时间。初读时让学生大声读,细读课文时,形式多样,富有层次,并扎实有效。整堂课中,我采用多种渠道,还创设各种情境,倡导自主朗读的学习方式,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始终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过程充分展开,朗读积极性很高。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朗读指导到位、评价到位。
3.抓住重点进行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的难点是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中,始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遗憾的是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1.在学习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引发学生想象:“花的梦”是如何的,“思乡的梦”又是怎样的。学生的想象没有充分地展开,因此反馈学生写的梦也不够生动,不够美丽。
2.在学习句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你会得到更多,这确实是耐人寻味的”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感受过的类似境界。但学生的回答过于单一,要么是互借学习用品,要么是做值日生。如果在此时做适当地引导,如老师说“我们在学习上还可以怎样互相帮助?”“当我们在家里时,家人之间会怎样互相帮助呢?”“当我们来到社会上,又会怎样互相帮助?”——那么自主、探究的氛围就会更浓,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效率就更高。
课件25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莞尔一笑 姹紫嫣红 真切花团锦簇 应接不暇 脊梁耐人寻味嫣暇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12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wǎn)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花朵朝里开,虽然( ),但是( );家家的花朵都朝外开,虽然( ),但是(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任选一题,写一写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_________________。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了一个思乡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