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0 21:39: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练习题
一、习题精选
㈠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 集,共 篇,后来又加了“ ”和“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
2.《朝花夕拾》里的《 》和《 》中,都有对鲁迅先生儿时读书场景的生动描写,这两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对 的温和批评。
3.鲁迅在《狗 猫 鼠》一文中借猫讽刺散布流言的 。
4.《狗 猫 鼠》中,鲁迅先生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分别是 、 。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载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6.《藤野先生》记载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和 事件,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7.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 ,黑无常又叫 ,人们喜爱的是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来源于 。
8.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 。
9.“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10.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1.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
12.《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 。
13.《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_的原因。
1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5.鲁迅在《 》中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17.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 》。
18.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 ”之流。
19.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提到的两位“神医”是 和 。
20.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21.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22.《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
23.《阿长与<山海经>》中“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的原因是阿长给我买来了 。
24.《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 、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㈡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15.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
A.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1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 )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  B.我母亲   C.阿长   D.沈四太太
㈢判断题
1.《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3.阿长总喜欢“切切察察”,因此深受作者厌恶。( )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偏见的人 (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
18.《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㈣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答: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答: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答:
4.《范爱农》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答:
5.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答:
6.《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
7.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
8.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答:
9.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答:
10.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答:
 
1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
答:
12.《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13.《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答:
14.《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15.鲁迅起名“朝花夕拾”,有何含义?原题叫什么?
16.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17.说出书中其它几篇的篇名。
18.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有哪些?
19.《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哪些?
20.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二、课堂检测
㈠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A了。明天就请A。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选文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名篇《____________》,选文中的A是________(人名)。(2分)
2.文中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讽刺之情,请结合语句分析选段中蕴含的情感。(4分)
3.有人认为画线句太啰嗦,不如简化为“问了很多人都只是摇摇头”。说说你的看法。(4分)
㈡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选段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细致地刻画这些有什么用意?(4分)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评价文段中父亲让“我”背好书才看戏的行为。(3分)
三、中考演练
1.“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⑴文段选自《   》( 书名 ),作者是   。
⑵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4.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与这两幅图画相关的文章篇名。
与图①相关的篇名是《   》,与图②相关的篇名是《   》。
⑵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5.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朝花夕拾》这个书名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㈠1.散文 10 小引 后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封建教育制度3.正人君子4.八戒招赘 老鼠成亲5.百草园6.匿名信 电影7.活无常 死无常 白无常(活无常) 民间传说8.南京江南水师学堂。9.《琐记》10.乌烟瘴气11.强烈欲望12.生活片段。13.弃医从文14.迎神赛会15.藤野先生16.琐记17.五猖会18.无常 正人君子19.叶天士 陈莲河 20.范爱农21.《天演论》 22.《鉴略》23.《山海经》24.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㈡1.D 2.C 3.C 4.C 5.B 6.A 7.D 8.A 9.B 10.A 11.C 12.B 13.D 14.B 15.D 16.D
㈢1×2√3× 4× 5 × 6√ 7√ 8√ 9×10× 11× 12√13× 14×15×16×17×18×
㈣1.爱憎分明,为人正直。2.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3.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4.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5.描绣像。6.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7.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8.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9、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10、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11、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12、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13、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14、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15、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成年之后回忆往事之意,鲁迅是想从这些回忆中感受到心灵的闲静,感受情感的慰藉。《旧事重提》。16、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17、《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18、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19、阿长 衍太太20、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二、㈠1.父亲的病 陈莲河 2.示例:“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等对中药的描述,委婉地嘲讽了某些中医故弄玄虚贻误病情的可恶行径;“败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没有科学道理,难怪根本就治不好父亲的病,只是劳民伤财。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悲愤与谴责。3.示例:我认为不能改。因为原文具体记述了四处问询的情形,看似啰嗦重复,其实传神地突出了医生开列的中药之稀奇,衬托了庸医故弄玄虚的丑恶面目。
㈡1.从选文中可看出父亲是一个刻板、严格、有权威的人。2.“我”的心情变化历程是:兴奋、急切——忐忑、惶恐——痛苦、扫兴。细致地刻画这些心情的变化过程,意在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揭露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3.示例:我认为文段中父亲让“我”背好书才看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父亲却要“我”在轻松、愉快的看戏前背诵根本不懂的古文,给“我”造成痛苦的记忆,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使“我”厌恶学习。我的父母也常常让我带着学习任务旅游、看电影等,常常增加我的反感。
三、1.五猖会 父亲要“我”背书,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
2.答案示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 感激/歉疚/思念 )。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3.⑴朝花夕拾 鲁迅 ⑵范爱农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4.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⑵示例一: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二: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5.示例:《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自己的情思,如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练习题
一、习题精选
㈠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 集,共 篇,后来又加了“ ”和“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
2.《朝花夕拾》里的《 》和《 》中,都有对鲁迅先生儿时读书场景的生动描写,这两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对 的温和批评。
3.鲁迅在《狗 猫 鼠》一文中借猫讽刺散布流言的 。
4.《狗 猫 鼠》中,鲁迅先生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分别是 、 。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载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6.《藤野先生》记载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和 事件,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7.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 ,黑无常又叫 ,人们喜爱的是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来源于 。
8.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 。
9.“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10.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1.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
12.《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 。
13.《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_的原因。
1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5.鲁迅在《 》中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17.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 》。
18.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 ”之流。
19.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提到的两位“神医”是 和 。
20.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21.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22.《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
23.《阿长与<山海经>》中“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的原因是阿长给我买来了 。
24.《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 、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㈡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15.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
A.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1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 )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  B.我母亲   C.阿长   D.沈四太太
㈢判断题
1.《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3.阿长总喜欢“切切察察”,因此深受作者厌恶。( )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偏见的人 (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
18.《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㈣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答: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答: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答:
4.《范爱农》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答:
5.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答:
6.《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
7.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
8.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答:
9.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答:
10.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答:
 
1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
答:
12.《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13.《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答:
14.《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15.鲁迅起名“朝花夕拾”,有何含义?原题叫什么?
16.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17.说出书中其它几篇的篇名。
18.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有哪些?
19.《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哪些?
20.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二、课堂检测
㈠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A了。明天就请A。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选文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名篇《____________》,选文中的A是________(人名)。(2分)
2.文中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讽刺之情,请结合语句分析选段中蕴含的情感。(4分)
3.有人认为画线句太啰嗦,不如简化为“问了很多人都只是摇摇头”。说说你的看法。(4分)
㈡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选段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细致地刻画这些有什么用意?(4分)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评价文段中父亲让“我”背好书才看戏的行为。(3分)
三、中考演练
1.“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⑴文段选自《   》( 书名 ),作者是   。
⑵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4.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与这两幅图画相关的文章篇名。
与图①相关的篇名是《   》,与图②相关的篇名是《   》。
⑵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5.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朝花夕拾》这个书名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