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期中模拟卷(江苏专用,苏科版2024第1~3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物理期中模拟卷(江苏专用,苏科版2024第1~3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31 00:10:05

文档简介

八上物理 期中模拟卷(江苏专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4.难度系数:0.8
5.测试范围:第一~三章(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此次出舱活动历时约8.5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如图所示,在太空中,面对面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只能传递超声波
B.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太慢
C.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
D.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1.C
【详解】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在太空中,面对面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线,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下列与红外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  )
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信息
2.D
【详解】A.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A错误;
B.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的,不是利用红外线,故B错误;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而不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故C错误;
D.红外线测温仪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得到物体的体温,由此说明红外线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家中的8只高脚酒杯,自制一种酒杯打击乐器,每个酒杯中水量都不同。利用这么多酒杯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3.A
【详解】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在敲击装有水量不同的酒杯时,酒杯振动快慢不同,所以每个酒杯的发声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B.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4.A
【详解】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所以甲的音调大于乙的音调,故A正确,B错误;
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
D.因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发声体是无规则振动产生,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5.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马边河边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下列现象与河面倒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 B.梳妆镜中的“我” C.日食 D.雨后彩虹
5.B
【详解】河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当光源发出的光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在其背后形成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梳妆镜中的“我”, 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发生时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正好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地球上,只有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时,才能看到日食。因此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用蜡烛和扎有小孔的木板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发现可以在墙壁上形成一个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C.若把木板的孔开得稍微大些,墙上烛仍有烛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和亮度都不变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6.D
【详解】A.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无关,小孔可以是任意形状,故A错误;
B.蜡烛的光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光实际会聚成的,可以被光屏(墙)所承接,因此是实像,故B错误;
C.若把木板的孔开得稍微大些,墙上烛仍有烛焰的像,此时因光线增多,亮度会变,故C错误;
D.保持蜡烛与墙位置不变,将木板靠近墙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会导致成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7.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甲图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
A.都能 B.都不能
C.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
7.A
【详解】先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A、B 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从A点反射的光线沿CD的最下边缘射到平面镜上,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若这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过像点A',则AB能在平面镜内成完整的虚像A'B'。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乙图中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并且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AB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因为没有光照向快递车形成的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D
【详解】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地面上出现快递 车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识别时利用凸透镜对光折射发生会聚的原理工作,故C错误;
D.人脸识别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识别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9.如图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现象中与定日镜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晷计时 C.激光测距 D.小孔成像
9.A
【详解】由题意可知,定日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进行工作的,而四个选项中,“水中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日晷计时”、“激光测距”、“小孔成像”利用的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
D.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传递的是能量
10.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超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错误;
C.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不到超声波,但人耳能够听到提示音,说明提示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故C正确;
D.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此时超声波传递的是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枯井,一口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中间位置各有一只青蛙,则(  )
A.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B.枯井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C.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晴天的夜晚,枯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11.B
【详解】青蛙觉得井口的大小与它的视角有关,它看到的星星的多少,跟它的视野有关。如图所示:
枯井中的青蛙的视角α比水井中的视角β大,所以枯井中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枯井中的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确定。而外界光线斜射到水面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水井中的青蛙看到的范围超出光直线传播看到的范围,即水井中的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较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12.D
【详解】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之前,像距较小,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该眼镜片是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13.小聪与小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实现了较长距离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声音在棉线中的传播速度要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
13. 固体 大于
【详解】[1][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用“土电话”能够实现较长距离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声音在棉线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14.声源发出的声音传入话筒中,能变为电信号,通过示波器能直观地显示出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相同时间(0~t0)内波形,可判断甲音叉与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关系是, (选填“甲高”、“乙高”或“甲、乙音调一样”);响度关系时, (选填“甲大”、“乙大”或“甲、乙响度一样”);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甲、乙两个音叉发声频率之比是
14. 乙高 甲、乙响度一样 3∶5
【详解】[1]音调的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振动的次数多,即乙的频率快,音调高。
[2]响度的决定因素是振幅,即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由图可知,甲、乙的振幅相同,即甲、乙响度一样。
[3]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振动3次,乙振动5次,故甲、乙两个音叉发声频率之比是3∶5。
15.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现象;其中白色光屏上最上面一条光带的颜色是 色。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
15. 色散 红 只有红色
【详解】[1][2]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所以白色光屏上最上面一条光带的颜色是红色。
[3]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即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16.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选填“三角形”或“蜡烛”) (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正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将蜡烛稍稍向下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要想使像更亮些,半透明薄膜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孔;在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时,小明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选题序号)。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
16. 蜡烛 倒立的实像 上 靠近 C
【详解】[1][2]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蜡烛倒立的实像。
[3]根据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可知,将蜡烛稍稍向下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上方移动。
[4]要想使像更亮些,则应使光更集中,像要小一些,所以半透明膜应靠近小孔。
[5]由于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时,应选择上下、左右均不对称的光源,“E”形光源上下对称;“W”形光源左右对称;“R”形光源上下、左右均不对称,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如图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其原理是光的 ;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 (能/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增大/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17. 直线传播 不能 减小
【详解】[1]由题图可知,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2]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
[3]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即减小可视范围,根据光线直线传播可知,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18.兔斯基站在平面镜前3m处,它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m;然后它向镜子靠近了0.5m,则它的像到它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8. 3 5 不变 能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兔斯基到镜面的距离为3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
[2][3]若兔斯基向平面镜靠近0.5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相同,故像的大小不变,她与镜面的距离是
则它和像的距离是
[4]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兔斯基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9.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了“角反射器”,如图所示。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反射器绕O点向顺时针方向转过10°,那么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 ;如果反射器位置不动,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10°,则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 ;保持入射光线位置和方向不变,将反射器水平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出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 0° 10° 变大
【详解】[1]分析可知,只要光线在两个面上都发生了反射,那么其两次反射的光线和入射光线就是平行的;由于入射 光线方向并没改变,则两次反射的光线方向也不会改变,而旋转反射器只是改变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不会影响最终的反射光线,因此,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将转过0°。
[2]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1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第一次反射光线会逆时针转动10°,在第二个反射面上的入射光线会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顺时针转过10°。
[3]将反射器水平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第一个反射面上的入射光线不动,其反射光线打在第二个反射面上的入射点向左移动,导致第二个面上的反射光线向左移,此时出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会变大。
20.如图所示,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的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的光斑向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停止注水,增大激光束和水面的夹角,则折射角 。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0. 左 不变 变小 烟雾
【详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
[2]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移动,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
[3]停止注水,增大激光束和水面的夹角,则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4]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可以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烟雾,从而显示光的路径。
21.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增大吊灯的亮度,观察到吊灯的像更 (选填“清晰”或“模糊”)。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像的大小 ,她与像之间的距离 。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 。(后3空填变化情况)
21. 清晰 不变 变小 不变
【详解】[1]吊灯越亮,其被玻璃反射的光越多,进入人眼的光越多,则看到的像越亮,越清晰。
[2]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的像大小不变。
[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于小华到镜面的距离变小了,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小了,则她与像之间的距离也变小了。
[4]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的位置不变,镜面所在的平面不变,因此吊灯的像的位置是不变的。
22.小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下面两种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正确操作时,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 (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
22. B 小于
【详解】[1]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需要使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因此正确操作是B。
[2]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如果光斑在焦点之前,焦距会大于L,如果光斑在焦点之后,焦距会小于L,如果凸透镜远离白纸,此时光斑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后,焦距小于L。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3.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在图中画出烛焰顶部A点在平面镜MN中的像A’;
(2)在图中作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如图,一束红光沿AO方向从水射入空气,折射光线为OA'。若另一束红光沿BO方向入射,请大致画出其折射光线OB'。
23.(1)
(2)
(3)
【详解】(1)过平面镜作A点的对称点,即为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过焦点,如图:
(3)入射光线AO和BO,BO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较小,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5种规格的琴弦,利用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mm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80 0.76
D 铜 ① ②
E 钢 8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表中D项内容,请填上所缺数据:① ;② ;
(4)小华还想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是否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选择了编号为A的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琴弦,听音调的变化同时观察仪器的示数。小明却认为他的实验还需要改进,指出具体的改进之处: ;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分析归纳; ②实验探究; 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要完成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写数字代号)。
24.(1)A、B
(2)A、C
(3) 80 1.02
(4)见解析
(5)③②①④
【详解】(1)探究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
(2)探究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A、C的琴弦进行实验。
(3)[1][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选用编号为D、E的琴弦进行实验,则D号琴弦的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
(4)验证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而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可以用同一根琴弦多次改变其松紧程度,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拨动琴弦进行实验,即为得到普遍结论需进行多次试验。
(5)探究过程的步骤是:③提出问题、②实验探究、①分析归纳、④得出结论,故正确的序号是③②①④。
25.如图甲所示,小华和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先将坐标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为了确定像A'的位置,拿一支与A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像A' ,这种确定像与物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分别记录像与物在坐标纸上对应点的位置,并经过多次实验后,情况如图乙所示,接下来进行测量.根据“坐标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蜡烛B比蜡烛A长,发现蜡烛B与像A'不能重合,当我们截取蜡烛B的长度与蜡烛A相等时发现才能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
(4)为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板,他应该 (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纸板;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25.(1)确定像的位置
(2) 重合 等效替代法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大小相等
(4) 直接 不能 虚
【详解】(1)通过玻璃板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的位置,便于比较和判断像的位置。
(2)[1][2]为了确定像A'的位置,拿一支与A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像A'完全重合,即说明物像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分析数据,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实验中,将蜡烛B(与A等长)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并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1][2][3]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直接观察纸板,此时不能看到的是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为虚像。
26.某班级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白板。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它的反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光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光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光屏上的光斑向 (填“上”或“下”)动;
(2)小明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让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入射点O放置白板并调整位置,发现白板只在某一位置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此时用量角器测得白板与镜面成90°角,说明白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是: ,实验表明: ;
(3)小华小组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①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
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
②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 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小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26.(1)下
(2) 白板垂直于镜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与镜面垂直
(3) C 法 变大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详解】(1)图甲中,保持光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光与平面镜的夹角,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变大,即入射角变大,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变大,故光屏上的光斑向下移动。
(2)[1]此时用量角器测得白板与镜面成90°角,说明白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是:白板垂直于镜面。
[2]当白板垂直于镜面时,白板上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故实验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与镜面垂直。
(3)[1]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小水滴能反射光线,显示光路,便于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纸板能反射光线,显示光路,便于观察,故B不符合题意;
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由于没有反射光的物质,故不能看到光线的传播路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法线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由图可知,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法线。
[3]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变大。
[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小华记录的数据中,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角分别为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问题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27.如图为小明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
(1)小明用“F”光源,如图甲所示,将“F”字样光源、简易针孔照相机按图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2)保持“F”字样光源的位置不变,将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丁(a),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适当距离的地面上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4)如图丁(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要在 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27.(1)②
(2)变大
(3)D
(4) 同一直线 不是
【详解】(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实像,因此小明看到塑料膜上的像是图丙中的②。
(2)小孔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将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减小了物距,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塑料膜上的像会变大。
(3)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应只改变孔的大小。
ABC.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孔的形状也改变,故ABC不符合题意;
D.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孔的形状不变,且大小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1][2]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如图丁(b)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眼睛、三个小孔和蜡烛在同一直线上,此时看见的是烛焰发出的光,是正立的,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2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
(2)图甲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当蜡烛在30cm处时,光屏应在 cm处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
(4)图甲中保持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左移,应在透镜和蜡烛之间加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若图甲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 cm刻度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28.(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缩小
(3)70
(4)凹透镜
(5)23
【详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由图乙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40.0cm-30.0cm=10.0cm
当蜡烛在30cm处,此时物距
u=50cm-30cm=20cm=2f
根据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光屏应在70cm处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
(4)图甲中保持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左移,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左侧,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在透镜和蜡烛之间加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
(5)若图甲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23cm刻度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五、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共5分)
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虹和霓
雨过天晴,人们常会在与太阳光相对方向的天空看到一明一暗的两道弧形彩色光带,即虹霓景象,虹一般比霓更清晰。
如图甲所示,为一束红色激光从点B进入圆球形水球,先后经点C、D射出水滴的光路。当光线到达半空中圆球形水珠外侧或内侧上的某点(入射点)时,连接该点和水珠球心O的直线(图中未画出),就是该入射点处的法线。

虹和霓都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中圆球形的小水滴时,发生光的折射及反射而形成的,如图乙所示为虹的形成光路,图丙所示为霓的形成光路。
(1)不同色光通过圆形水珠时的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 (大/小);
(2)太阳光被圆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 现象;
(3)仅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种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 (会/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下列对虹与霓现象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入射光的强度不同
B.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折射次数不同
C.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反射次数不同
D.虹比霓清晰,是因为色光分布次序不同
(5)图甲中,若∠BCD=60,则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 。
29. 大 折射和反射 不会 C 30°
【详解】(1)[1]由图乙可知,红光在上,紫光在下,所以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大。
(2)[2]由材料表述可知,太阳光被球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3)[3]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由于它们是单色光,所以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4]由材料表述和图乙、丙可知,虹比霓清晰,且它们对光的反射次数不同,霓的反射次数更多一些,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5]如图所示,连接BO和CO即为过B和C点的法线,若∠BCD= 60°,则∠ BCO = 30°,由于 BOC组成等腰三角形,则∠CBO=30°,即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3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八上物理 期中模拟卷(江苏专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4.难度系数:0.8
5.测试范围:第一~三章(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此次出舱活动历时约8.5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如图所示,在太空中,面对面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只能传递超声波
B.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太慢
C.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
D.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线,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下列与红外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  )
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信息
3.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家中的8只高脚酒杯,自制一种酒杯打击乐器,每个酒杯中水量都不同。利用这么多酒杯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4.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B.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5.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马边河边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下列现象与河面倒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 B.梳妆镜中的“我” C.日食 D.雨后彩虹
6.用蜡烛和扎有小孔的木板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发现可以在墙壁上形成一个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C.若把木板的孔开得稍微大些,墙上烛仍有烛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和亮度都不变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7.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甲图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
A.都能 B.都不能
C.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
8.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因为没有光照向快递车形成的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如图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现象中与定日镜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晷计时 C.激光测距 D.小孔成像
10.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
D.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传递的是能量
11.如图所示,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枯井,一口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中间位置各有一只青蛙,则(  )
A.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B.枯井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C.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晴天的夜晚,枯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12.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13.小聪与小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实现了较长距离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声音在棉线中的传播速度要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
14.声源发出的声音传入话筒中,能变为电信号,通过示波器能直观地显示出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相同时间(0~t0)内波形,可判断甲音叉与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关系是, (选填“甲高”、“乙高”或“甲、乙音调一样”);响度关系时, (选填“甲大”、“乙大”或“甲、乙响度一样”);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甲、乙两个音叉发声频率之比是
15.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现象;其中白色光屏上最上面一条光带的颜色是 色。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
16.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选填“三角形”或“蜡烛”) (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正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将蜡烛稍稍向下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要想使像更亮些,半透明薄膜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孔;在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时,小明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选题序号)。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
17.如图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其原理是光的 ;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 (能/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增大/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18.兔斯基站在平面镜前3m处,它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m;然后它向镜子靠近了0.5m,则它的像到它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9.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了“角反射器”,如图所示。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反射器绕O点向顺时针方向转过10°,那么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 ;如果反射器位置不动,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10°,则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 ;保持入射光线位置和方向不变,将反射器水平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出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如图所示,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的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的光斑向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停止注水,增大激光束和水面的夹角,则折射角 。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1.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增大吊灯的亮度,观察到吊灯的像更 (选填“清晰”或“模糊”)。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像的大小 ,她与像之间的距离 。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 。(后3空填变化情况)
22.小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下面两种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正确操作时,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 (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3.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在图中画出烛焰顶部A点在平面镜MN中的像A’;
(2)在图中作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如图,一束红光沿AO方向从水射入空气,折射光线为OA'。若另一束红光沿BO方向入射,请大致画出其折射光线OB'。
四、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5种规格的琴弦,利用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mm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80 0.76
D 铜 ① ②
E 钢 8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表中D项内容,请填上所缺数据:① ;② ;
(4)小华还想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是否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选择了编号为A的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琴弦,听音调的变化同时观察仪器的示数。小明却认为他的实验还需要改进,指出具体的改进之处: ;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分析归纳; ②实验探究; 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要完成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写数字代号)。
25.如图甲所示,小华和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先将坐标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为了确定像A'的位置,拿一支与A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像A' ,这种确定像与物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分别记录像与物在坐标纸上对应点的位置,并经过多次实验后,情况如图乙所示,接下来进行测量.根据“坐标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蜡烛B比蜡烛A长,发现蜡烛B与像A'不能重合,当我们截取蜡烛B的长度与蜡烛A相等时发现才能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
(4)为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板,他应该 (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纸板;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26.某班级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白板。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它的反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光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光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光屏上的光斑向 (填“上”或“下”)动;
(2)小明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让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入射点O放置白板并调整位置,发现白板只在某一位置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此时用量角器测得白板与镜面成90°角,说明白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是: ,实验表明: ;
(3)小华小组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①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
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
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
②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 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小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27.如图为小明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
(1)小明用“F”光源,如图甲所示,将“F”字样光源、简易针孔照相机按图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2)保持“F”字样光源的位置不变,将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丁(a),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适当距离的地面上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4)如图丁(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要在 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2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
(2)图甲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当蜡烛在30cm处时,光屏应在 cm处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
(4)图甲中保持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左移,应在透镜和蜡烛之间加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若图甲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 cm刻度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五、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共5分)
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虹和霓
雨过天晴,人们常会在与太阳光相对方向的天空看到一明一暗的两道弧形彩色光带,即虹霓景象,虹一般比霓更清晰。
如图甲所示,为一束红色激光从点B进入圆球形水球,先后经点C、D射出水滴的光路。当光线到达半空中圆球形水珠外侧或内侧上的某点(入射点)时,连接该点和水珠球心O的直线(图中未画出),就是该入射点处的法线。

虹和霓都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中圆球形的小水滴时,发生光的折射及反射而形成的,如图乙所示为虹的形成光路,图丙所示为霓的形成光路。
(1)不同色光通过圆形水珠时的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 (大/小);
(2)太阳光被圆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 现象;
(3)仅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种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 (会/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下列对虹与霓现象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入射光的强度不同
B.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折射次数不同
C.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反射次数不同
D.虹比霓清晰,是因为色光分布次序不同
(5)图甲中,若∠BCD=60,则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