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柳叶儿(1课时)
【学习重点】
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2.体会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3. 理解“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体会今天生活的幸福。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苦涩( ) 咀嚼( ) 逞能( ) 兀地( )
飕飕( ) 一茬( ) 捋( ) 攥紧拳头( )
2.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下边的括号里。
“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这是因为我想告诉人们( )
A.柳叶味道好,越嚼越甜。
B.我十分怀念过去吃柳叶的日子。
C.柳枝多姿,柳叶能吃。
D.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它对我有着救命之恩。
3.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以“柳叶儿”为线索,从三个方面展开,请仔细阅读课文后根据提示填空。
第一部分( 段~ 段)写了 (限填1个字)柳叶儿;
第二部分( 段~ 段)写了 (限填1个字)柳叶儿;
第三部分( 段)写了 (限填1个字)柳叶儿。
【当堂检测】
阅读下边的语段,完成4~8题。
①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②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③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④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⑤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⑥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4.请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
5.作者童年的生活如此悲苦,那又如何理解“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这句话呢?
6.请写出第③段中“我”爬高的一连串动词,并说说其作用。
7.从第④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年的“我”在去抢柳叶儿的时候,有两个特点:
一是: 二是:
8.“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拓展迁移】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9~20题。
⑴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⑵田野里长满了种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⑶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⑷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⑸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⑹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⑺那时,我的心进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等到我①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②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司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③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④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⑤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9.第一段共七句,请用“/”符号划分层次: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10.第一段中写景的作用是: 。
11.第一段第三句中说“真是无上的美味”,其原因是 。
12.将第一段中第一句中划线部分去掉后,表达效果截然不同,这是因为
。
13.第一段文字重点描写的是 ,写法上属于 。14.第一段最后一句的表达作用是( )
A.作者喜爱美好的景色。 B.作者热爱世界上的一切。
C.作者向往自由的生活。 D.作者向往幸福的生命
15.小孩子看鸟、花儿、云朵是很自然的事,作者为什么要用“甚至”一词?
16.作者将荠菜拟人化,这有什么作用?
17.“有趣的游戏”这里是指 。
18.孩子们认为挖荠菜只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这说明了什么?
19.请分别指出第三段中五个代词指代的内容。
我①: ;他们②: ;
我们③: ;他们④: ;
我们⑤: 。
20.“出土文物”形象地表明了 。
十 柳叶儿(1课时)
1.sè jué chěnɡ wù sōu chá luō zuàn 2.D 3.1~2,嚼;3~14,忆;15~15,念。
4.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5. “乐”是实写,那时的“我”确实是全家最乐的。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懂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 6.“甩、飞、爬、抱、摇、摆、溜” 写出“我”的淘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7.一是要起早;二是要由近往远。 8. 挨了打“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可以体会出“我”显示了上树爬高的本领以后的得意。
9.⑴⑵⑶/⑷⑸⑹/⑺ 10.衬托“我”欢快的心情。11.因为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可以吃食、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了,荠菜显得更加好吃了。 12.去掉后句子显得平淡,表现不出冬天的饥饿难熬,也就显示不出荠菜的珍贵。13.挖荠菜时的心情;情景交融。14.D 15.说明在平时是不能享受这样的愉快的。16.烘托、表现“我”愉快的心情。17.挖荠菜 18.他们不理解“我”对荠菜的一种特殊感情。19.作者;孩子们;老一辈人;下一代人;老一辈和下一辈人20.两代人之间的隔膜。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