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纸造一座“桥”课件1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用纸造一座“桥”课件18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6 19:24:43

文档简介

用纸造一座“桥”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八课。《形状与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第二部分(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可以说,第一部分内容是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的探究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的基点,而第二部分则是对前面所掌握的科学概念的应用。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是《用纸造一座“桥”》在本单元中作为总结应用类设计制作课文存在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既能梳理知识,又能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寻找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纸易于裁,又比较结实,它可以为“小小建筑师”们提供很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一张报纸,少量的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厘米宽的“峡谷”,桥面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诸方面的素养,也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本部分是对学生如何设计作指导。用纸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和连接,等等。教科书用卡通讨论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希望通过这四个发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可能就会由此想到彼。最后整理思路,设计方案并制作。第二,介绍评价我们的桥。这是制作好桥后的活动,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以达到前面教学不能达到的目的,如培养表达、倾听、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已学知识,在造纸桥活动中进行应用,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并能评价自己的设计,对他人的设计做出简单的评议。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实验报告1张
教师:小车 课件 报纸 钩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桥的形状和结构,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桥,也初步理解了桥梁的承重特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关于桥的知识。
2.师:请大家观察下面两座桥,[PPT2-3]看看图片中的桥梁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结构又有什么特点?
预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两幅图中桥的结构特点的不同以及建桥材料的不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为本堂课的内容作铺垫。
二、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
1.师:假如你是一名桥梁设计师,在设计桥梁的时候会选择哪些材料?会考虑哪些因素?[PPT4]
预设:通过前一堂课以及课堂引入部分的学习,学生对桥梁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而这一环节是将学生从对桥的“认识”转到桥的“设计”,让学生说一说作为一名“设计师”在设计桥梁时应该考虑什么问题?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能获得多方面信息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设计埋下伏笔。
2.师: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 [PPT5]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如何用一张报纸造一座“桥”。
预设:让学生初步体会本节课的任务,并能用简单的言语表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3.师:刚才大家说了如何用一张报纸造一座纸桥,但是我觉得将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示出来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请看挑战要求[PPT6]:用一张报纸、少量的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厘米宽的“峡谷”,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对于这个挑战要求,你们存在什么疑问吗?
生:根据挑战任务提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教师明确了挑战的任务之后,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并就挑战的任务进行简单的预设,要避免学生对挑战要求以及挑战任务的不明确而引发课堂中的无效因素。
4.师:刚才已经明确了我们本次挑战的任务,你们觉得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PPT7]请大家思考一下,并初步完成“纸桥”的设计方案。
生:小组讨论。
预设: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设计制作的目的性,让学生理解本次制作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的。引导学生对设计前期工作进行分析,并根据本次造“纸桥”的任务,提出有针对性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纸的材料性质、要根据纸的特点选择形状和结构、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等等。
三、用纸造一座“桥”
1.师: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关于本次挑战的问题,也有很多好设想,接下来便是大显身手的时刻了。不过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桥梁都是按照设计师的“设计图纸”来建造施工的,因此你们在建造“纸桥”前最好先将自己的“图纸”画好,按照自己的图纸“施工”会取得更加好的效果。[PPT8]
生:动手制作“纸桥”,体会设计方案在自己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制作的过程中修改、完善“桥”的设计方案。
附:“桥”的设计方案
使用材料
报纸一张、胶带少量
设计简图
结构
说明
制作
步骤
预设: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围绕“量、裁、折、卷、粘”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小组内学生之间可能存在意见不统一的矛盾,教师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排除一些错误的意见,避免对学生进行“强行”的指导。
四、介绍并评价我们的“纸桥”
1.师:通过大家的思考和努力,我们的“纸桥”已经基本建成了,首先请各小组之间互相走动下,欣赏别的小组建造的“纸桥”。
生:各小组之间互相观察所制作的纸桥。
预设:各小组之间互相观察所制作的纸桥,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充分比较各小组作品之间的优缺点。
2.师:刚才我们互相看了作品,可能有的小组的作品在别人眼里看来觉得没什么优点,或者别人对你们的作品或许存在一些“误解”,因此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就显得十分必要了。[PPT9]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预设:表达和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把自己在设计制作中的科学认识表达出来,相互传播,交换各自的认识,形成新的认识。学生在完成用纸造一座桥的设计制作过程后,会产生一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介绍也是一项科学学习中的技能,从哪些方面去进行介绍,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醒。
3.师:听了其他小组的作品介绍,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给别人呢?
生:对其他小组的“纸桥”做出评价
预设:质疑他人小组作品时是对自己鉴赏能力的考验,从情感上培养了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学生从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五、“纸桥”的欣赏
1.师:刚才我们研究和讨论了“纸桥”设计,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几幅纸桥的图片,[PPT10—16]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观察图片
2.刚才你所看到的纸桥,在设计上对你有什么启发?假如再让你当一回设计师你会设计出怎么样的纸桥?回家后再动手试一试。[PPT17]
预设: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与自己的设计比较,让思维得到撞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设计建造更多的“纸桥”。
教学反思:
1.《用纸造一座“桥”》是学生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认识桥梁结构之后,让学生尝试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的实践活动。根据本内容的实际情况,最好将本课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设计制作纸桥”一课时,“介绍评价纸桥”一课时,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的设计制作以及开展小组间讨论。
2.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在设计过程中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在制作过程中体会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而教师要做的只是合理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探讨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思考、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针对小学生在设计中产生的朦胧的感性认识,展示创新设计方案,注意培养学生 “借鉴间接经验,分析成败原因”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同伴合作,相互学习,反思个人之短,博采众人之长。
课件18张PPT。用纸造一座“桥”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 “桥”吗?挑战要求:用一张报纸、少量的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厘米宽的“峡谷”,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纸的材料性质
●要根据纸的特点选择形状和结构
●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
●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介绍并评价我们的“纸桥”●纸桥的长、宽等尺寸,承重能力
●我们是怎样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的
●制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哪些地方还不够好,可以怎样改进
……“纸桥”欣赏“纸桥”欣赏“纸桥”欣赏“纸桥”欣赏“纸桥”欣赏“纸桥”欣赏“纸桥”欣赏刚才你所看到的纸桥,在设计上对你有什
么启发?假如再让你当一回设计师,你会设计出怎
么样的纸桥?回家后再动手试一试。THANKS“桥”的设计方案
使用材料
报纸一张、胶带少量
设计简图
结构
说明
制作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