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第七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2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本试题的对应题目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空旷的山林里刚下过一阵蒙蒙细雨,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B.清朗的夜空中,满天繁星不可计数。
C.他们终于赢得了这场比赛,激动和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一时面面相觑,相对无言。
D.放学之后,同学们成群结队地走出校园。
2.下列对诗句的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要读出诗人欣喜的情感。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要读出诗人淡淡的愁绪。
C.“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要读出诗人对前途的担忧。
D.“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要读出诗人对风雪的怨恼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领联侧重写景,颈联侧重写人,通过对事物的动态描写,描摹出清静而又灵动的画面。
B.《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C.《长相思》这首词先写所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然后转而写所听到的声音,表达了对军旅生涯的厌恶之情。
D.《渔歌子》这首词通过对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B.窗含西岭千秋当,门泊东吴万里船。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月落乌啼霜满大,江枫渔火对愁眠。。
5.根据古诗讲究对仗的特点,推测“日落断桥人独立”的下一句是( )。
A.秋风斜月钓船归 B.溪岸高低入翠微
C.静处谁知世有机 D.水涵幽树鸟相依
6.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下列句子的缩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天空染上红晕。)
B.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微光在飞行。)
C.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大雁比翼而飞。)
D.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归鸦飞去。)
8.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竹喧归浣女”的“浣女”指洗衣物的女子。
B.“随意春芳歇”中的“歇”的意思是“尽”。
C.“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D.“长相思”的意思是相思的时间很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山居秋暝》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领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
10.“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榕树的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翠色欲滴。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句话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
11.“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这句话描写了大雁在空中呈现的状态,是静态描写。( )
1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夏天夜晚的美丽。( )
13.《月迹》一文的题目可以有多种理解:是月的变化轨迹,也是孩子们寻月寻美的足迹,还可以理解为月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20小题,共29分)
1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故:①事情;事故。 ②所以;因此。③朋友;友情。④原来的:旧的。
(1)故园无此声。( )
(2)因为下起大雨,故未如期启程。( )
(3)他希望与他沾亲带故的人都能受到尊敬。(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4)凡事先有心理准备,遇到变故时不致惊慌失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5.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写出了榕树的叶子
的景象。这是对榕树的 (动态 静态)描写。
(2)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这句话运用了的
修辞手法,把月亮看作淘气的孩子,玩看玩着便不见了,很有趣。这是对月亮的 (动态 静态)描写。
16.根据语境,补全诗句。(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4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唐代词人张志和的“
,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水乡风光的喜爱;从唐代诗人张继流传千古的名句“ ,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我读出了他孤寂忧愁的心情;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 ,
”中我体会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填空。(本题共4小题,词每空0.5分,每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夕阳( )沉 应接不( ) 翩翩飞( )
无边无( ) 心( )神( ) 清清( )( )
(1)画“ ”的词语的近义词是 。
(2)与画“ ”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 、
。
(3)画“ ”的词语的反义词是 。
(4)许多蝴蝶在花丛中 ,我的眼睛 。
18.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随意春芳歇 ①休息 ②尽 ( )
(2)竹喧归浣女 ①洗衣物的女子 ②打水的女子 ( )
(3)山居秋瞑 ①临近天亮 ②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
(4)身向榆关那畔行 ①那边,词中指关外 ②田边 ( )
20.选词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
①固然 ②既然 ③陆续
⑤只有……才…… ⑥尽管……还是……
(1)自古以来,少年得志的很 多,但大器晚成的也不少。
(2)近日,全省气温 攀升,福建省再次人冬失败。
(3)北京冬奥会上, 饱受伤病折磨,31岁的老将徐梦桃 坚持上场,凭借完美一跳夺冠。( )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3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21~26小题。(本题共14分)
【1】山居秋暝 【2】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 维 常 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部寂,但余钟磬音。
21.(2分)两首诗歌中的“空”的含义不同,【1】诗中“空”的意思是 ,【2】诗中“空”的意思是 。
22.(2分)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了幽静的环境气氛。
B.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
D.都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23.(2分)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1】诗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1】诗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2】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的喜悦心情。
D.【2】诗的尾联写钟磬齐鸣,表现出古寺禅院的热闹和繁盛。
24.(2分)【2】诗第三、四句中有两个字精练传神地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它们是“ ”字和“ ”字。
25.(3分)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将此“画”描绘出来吗?
26.(3分)【1】诗描写了四幅图景,请你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三幅图。
第一幅:秋雨初晴图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7~29小题。(本题共8分)
爱晚亭
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 婉约)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
枝头的呜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分 日夜不停)的吧
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唯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 俯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着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时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在手提着绸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而又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她也越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张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地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地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蛤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
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无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的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27.(3分)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8.(3分)文中写了作者对溪水哭笑和跟着蛤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
(1)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
(2)写“跟着蛤蟆跳”的用意是:
29.(2分)关于本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题目,便使人想到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然会想到秋天枫叶似火的景象。
B.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春游爱晚亭欣赏到的醉人的春色。
C.从文中描写的蝉凄楚的叫声,蚊儿乱飞,望着溪水中的倒影哭等可以体会到作者游爱晚亭的心情并不快乐。
D.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烘托出作者兴高采烈的心情。
(三)阅读短文,完成第29~33小题。(本题共8分)
四季的雨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芭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④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渐渐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⑥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30.(2分)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运用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在秋季的夜晚忽然降临时的 (①动态 ②静态)美。
31.(2分)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自然段总起全文,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
B.第②至⑥自然段分写四季雨的特点,具体细腻地表达爱雨的原因。
C.文章结尾以饱满情感抒发对雨的赞美和爱恋,与开头遥相呼应。
D.对四季雨的描写中,作者详写秋雨特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2.(2分)下列对短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想借雨表达自己隐居南国的愿望。
B.本文通过对四季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感情真挚而浓烈。
C.本文从多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D.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景物,匠心独运。
33.(2分)作者喜欢雨的原因不包括( )。
A.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B.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
C.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D.雨变化多端,时而瓢泼、时而淅沥,让人捉摸不透。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
34. 题目:“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界是那么奇妙与美好,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心去发现呢 快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些美景吧!
要求:1.题目自拟;选取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或静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3.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
4.语言通顺,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第七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2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本试题的对应题目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空旷的山林里刚下过一阵蒙蒙细雨,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B.清朗的夜空中,满天繁星不可计数。
C.他们终于赢得了这场比赛,激动和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一时面面相觑,相对无言。
D.放学之后,同学们成群结队地走出校园。
2.下列对诗句的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C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要读出诗人欣喜的情感。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要读出诗人淡淡的愁绪。
C.“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要读出诗人对前途的担忧。
D.“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要读出诗人对风雪的怨恼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领联侧重写景,颈联侧重写人,通过对事物的动态描写,描摹出清静而又灵动的画面。
B.《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C.《长相思》这首词先写所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然后转而写所听到的声音,表达了对军旅生涯的厌恶之情。
D.《渔歌子》这首词通过对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B )。
A.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B.窗含西岭千秋当,门泊东吴万里船。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月落乌啼霜满大,江枫渔火对愁眠。。
5.根据古诗讲究对仗的特点,推测“日落断桥人独立”的下一句是( D )。
A.秋风斜月钓船归 B.溪岸高低入翠微
C.静处谁知世有机 D.水涵幽树鸟相依
6.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下列句子的缩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天空染上红晕。)
B.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微光在飞行。)
C.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大雁比翼而飞。)
D.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归鸦飞去。)
8.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竹喧归浣女”的“浣女”指洗衣物的女子。
B.“随意春芳歇”中的“歇”的意思是“尽”。
C.“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D.“长相思”的意思是相思的时间很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山居秋暝》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领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 )
10.“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榕树的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翠色欲滴。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句话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 )
11.“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这句话描写了大雁在空中呈现的状态,是静态描写。( × )
12.“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夏天夜晚的美丽。( √ )
13.《月迹》一文的题目可以有多种理解:是月的变化轨迹,也是孩子们寻月寻美的足迹,还可以理解为月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20小题,共29分)
1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故:①事情;事故。 ②所以;因此。③朋友;友情。④原来的:旧的。
(1)故园无此声。( ④ )
(2)因为下起大雨,故未如期启程。( ② )
(3)他希望与他沾亲带故的人都能受到尊敬。( ③ )
(4)凡事先有心理准备,遇到变故时不致惊慌失措。( ① )
15.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写出了榕树的叶子
茂盛、生机勃勃 的景象。这是对榕树的 静态 (动态 静态)描写。
(2)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这句话运用了的
拟人 修辞手法,把月亮看作淘气的孩子,玩看玩着便不见了,很有趣。这是对月亮的 动态 (动态 静态)描写。
16.根据语境,补全诗句。(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4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唐代词人张志和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水乡风光的喜爱;从唐代诗人张继流传千古的名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我读出了他孤寂忧愁的心情;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中我体会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填空。(本题共4小题,词每空0.5分,每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夕阳( 西 )沉 应接不( 暇 ) 翩翩飞( 舞 )
无边无( 际 ) 心( 旷 )神( 怡 ) 清清( 晰 )( 晰 )
(1)画“ ”的词语的近义词是 夕阳西下 。
(2)与画“ ”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 无忧无虑 、
无法无天 。
(3)画“ ”的词语的反义词是 模模糊糊 。
(4)许多蝴蝶在花丛中 翩翩起舞 ,我的眼睛 应接不暇 。
18.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随意春芳歇 ①休息 ②尽 ( ② )
(2)竹喧归浣女 ①洗衣物的女子 ②打水的女子 ( ① )
(3)山居秋瞑 ①临近天亮 ②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 )
(4)身向榆关那畔行 ①那边,词中指关外 ②田边 ( ① )
20.选词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
①固然 ②既然 ③陆续
⑤只有……才…… ⑥尽管……还是……
(1)自古以来,少年得志的很 ① 多,但大器晚成的也不少。
(2)近日,全省气温 ④ 攀升,福建省再次人冬失败。
(3)北京冬奥会上, 饱受伤病折磨,31岁的老将徐梦桃 坚持上场,凭借完美一跳夺冠。( ⑥ )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3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21~26小题。(本题共14分)
【1】山居秋暝 【2】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 维 常 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部寂,但余钟磬音。
21.(2分)两首诗歌中的“空”的含义不同,【1】诗中“空”的意思是 空旷 ,【2】诗中“空”的意思是
使……空 。
22.(2分)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都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了幽静的环境气氛。
B.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
D.都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23.(2分)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1】诗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1】诗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2】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的喜悦心情。
D.【2】诗的尾联写钟磬齐鸣,表现出古寺禅院的热闹和繁盛。
24.(2分)【2】诗第三、四句中有两个字精练传神地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它们是“ 幽 ”字和“ 深 ”字。
25.(3分)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将此“画”描绘出来吗?
明月的清晖从松林间洒落下来,林地上洒落了斑驳的光点;清冽
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
26.(3分)【1】诗描写了四幅图景,请你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三幅图。
第一幅:秋雨初晴图 第二幅: 明月照水图
第三幅: 浣女晚归图 第四幅: 莲池渔舟图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7~29小题。(本题共8分)
爱晚亭
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 婉约)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
枝头的呜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分 日夜不停√)的吧
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唯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 俯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着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时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在手提着绸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而又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她也越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张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地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地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蛤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
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无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的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27.(3分)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8.(3分)文中写了作者对溪水哭笑和跟着蛤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
(1)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 表达作者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的乐与悲。
(2)写“跟着蛤蟆跳”的用意是: 表达作者在追求自由时
的无奈与怅惘。
29.(2分)关于本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看到题目,便使人想到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然会想到秋天枫叶似火的景象。
B.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春游爱晚亭欣赏到的醉人的春色。
C.从文中描写的蝉凄楚的叫声,蚊儿乱飞,望着溪水中的倒影哭等可以体会到作者游爱晚亭的心情并不快乐。
D.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烘托出作者兴高采烈的心情。
(三)阅读短文,完成第29~33小题。(本题共8分)
四季的雨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芭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④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渐渐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⑥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30.(2分)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运用的 拟人 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在秋季的夜晚忽然降临时的 ① (①动态 ②静态)美。
31.(2分)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文章第①自然段总起全文,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
B.第②至⑥自然段分写四季雨的特点,具体细腻地表达爱雨的原因。
C.文章结尾以饱满情感抒发对雨的赞美和爱恋,与开头遥相呼应。
D.对四季雨的描写中,作者详写秋雨特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2.(2分)下列对短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想借雨表达自己隐居南国的愿望。
B.本文通过对四季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感情真挚而浓烈。
C.本文从多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D.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景物,匠心独运。
33.(2分)作者喜欢雨的原因不包括( D )。
A.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B.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
C.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D.雨变化多端,时而瓢泼、时而淅沥,让人捉摸不透。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
34. 题目:“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界是那么奇妙与美好,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心去发现呢 快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些美景吧!
要求:1.题目自拟;选取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或静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3.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
4.语言通顺,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