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单元核心素养检测卷(含答案)-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单元核心素养检测卷(含答案)-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31 10: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单元核心素养检测卷-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面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
A.一张写字纸 B.一本语文书 C.一本《新华字典》
2.下列图形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
A. B. C.
3.教室黑板的长大约是( )。
A.4米 B.20厘米 C.60厘米
4.下面最接近80的数是( )。
A.88 B.83 C.78
5.38人去春游,坐哪辆车比较合适?( )的车。
A.50座 B.30座 C.40座
6.要使45+□的和大于五十,□里最小可以填( )。
A.4 B.5 C.6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一支铅笔长约18( ),教室的宽约5( )。明身高1( )20( )。
8.一块正方形玻璃的边长比1米短20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
9.填一填。
10.妈妈买一件毛衣花了52元,买一条裤子比一件毛衣便宜19元。一条裤子( )元,一共花了( )元钱。
11.仓库里原来有62袋大米,上午运走了24袋,下午运走了21袋。现在仓库里的大米比原来少了( )袋。
12.妈妈买了45元钱的苹果,如果付的全是面值10元的人民币,最少应付( )张,还找回( )元。
三、判断题
13.小桃红围着操场跑了一圈,跑了400米。( )
14.小芳的身高是137厘米。( )
15.两点之间一定可以画一条线段。( )
16.73-(13+7)与73-13-7的结果相等。( )
17.23+□<28,□里最大能填5。( )
18.计算72-25时,个位上要算12-5=7。( )
四、计算题
19.口算。
20+60= 84-50= 24+57= 90-80=
67+15= 55-37= 73-38= 93-46=
25+36+19= 90-36+8= 82-19+36= 57+28-43=
20.用竖式计算。


21.看图列式计算。
五、解答题
22.这两张纸条共长多少厘米?
2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24.丽丽家离书店有50米。一次丽丽到书店去买书,走了20米,发现自己忘记带钱,于是又回家拿钱,再到书店买书。她这次从家到书店一共走了多少米?
25.工人叔叔已经浇了56棵树,还有18棵树没有浇,工人叔叔一共要浇多少棵树?
26.为了建设书香校园,一年级开展了“跳蚤市场”旧书交换活动。下面是进行旧书交换活动的几类书的数量情况。
故事书 儿童绘本 科技书 合计
26本 ? 39本 92本
(1)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
(2)儿童绘本有多少本?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A A C C
1.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由此选择。
【详解】A.一张写字纸很薄,不符合1厘米的厚度;
B.一本语文书的厚度接近1厘米;
C.一本《新华字典》很厚,大约6厘米,不符合题意;
所以最接近1厘米的是一本语文书的厚度。
故答案为:B
2.B
【分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一般是物体的一端对齐直尺的零刻线,并将直尺沿着物体边缘,物体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据此得出结论即可。
【详解】
A.选项图左端没有对齐刻度线,测量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图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C.选项图直尺倾斜,没有沿着物体边缘,测量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A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计量教室黑板的长大约是4米;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教室黑板的长大约是4米。
故答案为:A
4.A
【分析】两个数之间的差越小,表示这两个数越接近。
【详解】A.88-80=8;
B.83-80=3;
C.80-78=2;
2<3<8
即,最接近80的数是78。
故答案为:A
5.C
【分析】所选的车辆座位数要等于或大于坐车的人数,当座位数有空余时,空余的座位越少,这样的车辆越合适;据此解决。
【详解】A.50>38,50-38=12(个);
B.30<38,30座的车辆不够坐;
C.40>38,40-38=2(个);
2<12,也就是50座的车辆坐30人,空余座位太多;
即,38人去春游,坐40座的车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6.C
【分析】要使45+□的和大于五十,可以先假设和等于50,用50减去45,求出5,那么□里的数需要比5大。
【详解】50-45=5,要使45+□的和大于五十,□里最小可以填6。
故答案为:C
7. 厘米 米 米 厘米
【分析】根据实际情境生活经验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小学生拇指指甲盖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小学生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铅笔的长度结合数据18用厘米作单位,教室的宽度结合数据5用米作单位,小明身高结合数据1用米作单位,20用厘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一支铅笔长约18(厘米),教室的宽约5(米),小明身高1(米)20(厘米)。
8.80
【分析】1米=100厘米,再用100厘米减去20厘米,求出差,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1米=100厘米
100-20=80(厘米)
即,一块正方形玻璃的边长比1米短20厘米,它的边长是80厘米。
9.见详解
【分析】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有4条直直的边,每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是长长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对边相等,由此填写即可。
【详解】如图:
10. 33 85
【分析】根据减法的意义,毛衣的价格-裤子比毛衣便宜的价格=裤子的价格;根据加法的意义,毛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共花的钱数。
【详解】52-19=33(元)
52+33=85(元)
妈妈买一件毛衣花了52元,买一条裤子比一件毛衣便宜19元。一条裤子33元,一共花了85元钱。
11.45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现在仓库的大米比原来少了袋数,即是这一天中运走的大米袋数,将上午运走的大米数量加上下午运走的大米数量,即可解答。
【详解】24+21=45(袋)
所以现在仓库的大米比原来少了45袋。
12. 5 5
【分析】一张10元人民币表示10元,所以付的钱数要比45元,所以最少应付50元,要求应找回多少元,根据减法的意义,用50-45,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50>45,所以最少应付5张10元人民币。
50-45=5(元)
所以还找回5元。
13.√
【分析】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做单位;小学生张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再结合数据400可确定围着操场跑了一圈,跑了400米是正确的。
【详解】小桃红围着操场跑了一圈,跑了400米。正确。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计量小芳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计量小芳的身高用“厘米”做单位,即小芳的身高是137厘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线段是直直的,并且每个线段都有两个端点。
【详解】如图:
所以两点之间一定可以画一条线段。
故答案为:√
16.√
【分析】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据此先算出算式的结果,然后计较一下,即可解决。
【详解】73-(13+7)
=73-20
=53
73-13-7
=60-7
=53
即,73-(13+7)与73-13-7的结果相等。
故答案为:√
17.×
【分析】用28减去23,求出差,再减去1,求出结果,就是最大能填的数。
【详解】28-23=5
5-1=4
即,23+□<28,□里最大能填4;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100以内的整数减法运算,减法从个位开始计算,当不够减时,则向高位借1当十,再进行计算。
【详解】计算72-25时,个位上的2减5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则个位上的运算为12-5=7。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80;34;81;10;
82;18;35;47;
80;62;99;42
【解析】略
20.84;28
22;63
【分析】加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减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
【详解】48+36=84 70-42=28

91-30-39=22 70-35+28=63

21.见详解
【分析】香蕉有76个,苹果比香蕉少20个,用香蕉的个数减去20即可求出苹果的个数。
【详解】76-20=56(个)
22.4厘米
【分析】测量长度时,用物体的左侧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侧与直尺所对应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若物体的左侧未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则用测量结束的刻度-测量开始的刻度=物体的长度。由此分别计算出两张纸条的长度,再相加就是总长度。
【详解】4-2=2(厘米)
5-3=2(厘米)
2+2=4(厘米)
答:这两张纸条共长4厘米。
23.13条
【分析】图中A~E单独的线段有4条线段,由两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3条,由三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2条,由四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1条, B~G单独的线段有2条线段,由两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1条。AE+BG的线段即为一共多少条线段。
【详解】线段AE中共包含4+3+2+1=10(条)线段,
线段BG中共包含2+1=3(条)线段,
一共有10+3=13(条)线段。
答:图中一共有13条线段。
24.20+20+50=90(米)
【解析】略
25.74棵
【分析】求一共要浇多少棵,用加法计算,即已经浇了的数量+还没浇的数量=一共要浇的数量。
【详解】56+18=74(棵)
答:工人叔叔一共要浇74棵树。
26.(1)65本
(2)27本
【分析】(1)根据加法的意义,故事书的数量+科技书的数量=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的数量;
(2)根据减法的意义,三种书的总数量-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的数量=儿童绘本的数量。
【详解】(1)26+39=65(本)
答: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65本。
(2)92-65=27(本)
答:儿童绘本有27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