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1 08: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重难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屹立 (yì) 旗帜(zhì) 憧憬(chōng)
B.逶迤(wēi) 日寇(kòu) 坦然(tǎn)
C.抡起(lūn) 山涧(jiàn) 绷着脸(běng)
D.围歼(qiān) 外宾(bīn) 手榴弹(li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柔美 酒脱 境界 回味 乐趣 B.衣裳 彩虹 飞弛 礼貌 拘束
C.举行 羞涩 摔跤 宅院 印像 D.草原 线条 马蹄 愁怨 模糊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
B.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
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
D.地球自转一周是23小时56分4秒。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有的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B.卢沟桥上的那些石头狮子被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C.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地讨论着。
D.老太太口中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
5.春天到了,万物生长,花园中生机勃勃。下列词语中与这个情景最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芬芳馥郁 B.翠色欲流 C.顾影自怜 D.争奇斗艳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 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望着páo xiào( )的洪水,望着堤岸边shēn yín( )的灾民,李书记的脸上写满了yōu lǜ( )。这不,几天下来,他脸上的zhòu wén( )好像又增加了几道。
8.我会给下面每个字组词语。
锈( )燥( )减( ) 揪( )乖( )
绣( )澡( )碱( ) 瞅( )乘( )
9.补充成语。
全神( )注 横七( )八 ( )钉截铁 惊( )动地
聚精( )神 排山( )海 千( )一发 自( )自语
10.请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
(1)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 )不同。
(2)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 ),毫不混乱。
(3)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 )非常牢固。
(4)他( )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我最棒,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欢笑)。班长马宝玉(激动 激烈)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 弄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万岁!”
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1.用“ ”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12.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3.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
14.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15.本段文字既有群像描写,也就是“ ”的描写,也有对班长马宝玉的 、 的描写,这是“ ”的描写。
16.“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体现了什么?
阅读与理解
竹节人(节选)
①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②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③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④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⑤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
⑥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⑦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7.根据选文内容,梳理“我”和同桌心情的变化过程。
( ) ( ) ( ) ( )
18.“眼巴巴”一词让你感受到
19.“我”和同桌“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的原因是( )
A.老师玩腻了竹节人,会随手扔出窗外。
B.“我们”在课堂上玩竹节人本身是不对的,“我们”明白了老师是为“我们”好。
C.老师也喜欢“我们”的竹节人,说明“我们”的竹节人制作得很精美。
D.“我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收走,“我们”很沮丧,但当看到老师对“们”的竹节人也是那么喜爱时,“我们”心中有一种被认可的喜悦感。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四、书面表达
21.习作。
生活是个万花筒。音乐、舞蹈、剪纸、泥塑……一切都让我们着迷。请以“ 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用上恰当的环境描写;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D B C C C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通过观察可知,A、B、C项的加点字读音正确,D项有误,“围歼”的“歼”读“jiān”。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酒脱”改为“洒脱”。
B.“飞弛”改为“飞驰”。
C.“印像”改为“印象”。
D.书写正确。
3.B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列数字: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A项“96%”使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项“1975年”是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C项“二十八、两千三百八十多”使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项“23小时56分4秒”使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用法。
C项有误,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ABD项正确。技高一筹:指稍强一些,技艺比别人高一些。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5.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与词语的理解能力。
A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B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C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D争奇斗艳: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6.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先通读一遍句子,再仔细分析。
该段文字阐述作者对于“感人的乐曲”的认识。从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句子之间的上下内容的联系,可判断出④句是首句,排除A、B两项。根据“包括……故事”“以及……故事”可知,①是上下句,由此排除D选项。故选C。
7. 咆哮 呻吟 忧虑 皱纹
【解析】略
8. 铁锈 干燥 减法 揪住 乖巧 绣花 洗澡 酸碱 瞅见 乘法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简单的说 形近字指某几个字看上去相似,但又不是同一个字的都称为形近字。如何区别形近字:1.偏旁不同的形近字,可以根据汉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意思来区别形近字。2. 偏旁相同的形近字,如果是形声字,可根据汉字的声旁来区别汉字读音。
9. 贯 竖 斩 天 会 倒 钧 言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全神贯注: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斩钉截铁: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意思是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排山倒海:意思是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极其危急。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10. 截然 井然 依然 虽然
【详解】组词并选词填空,这类题型中的的所组的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也有一些是有相同字的易混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井然:意思是形容做事有条理,不杂乱。
依然:意思是指照往常、依旧的意思。
虽然: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实,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故答案为:(1)截然;(2)井然;(3)依然;(4)虽然;
11.屹立 喜悦 激动 砸碎 12.:“ ! !” , , , , 。 13.五壮士英勇跳崖 14.因为这口号声充分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体现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5. 面 动作 语言 点 16.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导语】该节选通过对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的坚定神态和行为描写,展现了英雄们勇敢无畏的精神。以群像和马宝玉的动作细节,将民族抗争精神生动刻画。两句口号表达了反抗侵略、效忠国家的坚定信念,突显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使情节更加感人且富有力量感。
1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耸立:高高地直立。
结合第①段句子“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可知,句中指五位壮士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故应选择“屹立”。
喜悦:愉快;高兴。
欢笑:快活地笑。
结合第①段句子“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欢笑)”可知,句中形容五壮士因成功或胜利而产生的愉快和高兴的心情,故应选择“喜悦”。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激烈:剧烈。形容(性情、情怀)激奋刚烈。
结合第①段句子“班长马宝玉(激动 激烈)地说”可知,句中与“说”搭配,应使用“激动”,即“激动地说”,形容马宝玉说话时情绪状态非常激动。
砸碎:用坚硬的工具把完整的东西击碎。
弄碎:指把完整的东西分割或者破坏成小片、小块。
结合第①段句子“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 弄碎)了”可知,句中形容马宝玉跳崖前的壮举,“砸碎”比“弄碎”更能体现他行为的悲壮,故应选择“砸碎”。
1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阅读句子可知,“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应加冒号和前引号;“同志们”后为一般停顿,用逗号;“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一句话结束且语气强烈,应使用感叹号和后引号;“说罢”后为一般停顿,用逗号;“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话未说完,后面应添加逗号;“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句子间一般停顿,用逗号;“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一般停顿,用逗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一句话结束,用句号。
故句子添加标点符号后为: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13.本题考查语段的概括。
阅读选段,从第①自然段“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可知,本段主要写了狼牙山五壮士在完成掩护任务后,面对敌人追击,毅然选择英勇就义的壮烈场景,故语段可概括为:“五壮士英勇跳崖”或“壮士跳崖”。
1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结合选文第②段“‘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第③段“‘中国共产党万岁!’”可知,这些口号声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向往,展现了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以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1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阅读选段可知,本段文字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面”是对五位壮士的群像描写,如第①段中“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点”是对场面中的重点人物进行详细描写,如第①段中“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句中通过对马宝玉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豪不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既顾及全面、体现广度,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突出重点、体现深度,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
16.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选文第①段“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第②段“‘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第③段“‘中国共产党万岁!’”可知,这两句话是五壮士跳崖时的壮烈豪迈的口号,这口号表达了战士们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17. 沮丧 期望 失望 心满意足 18.“我”对同学们可以重新开战非常羡慕,对自己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感到失落。 19.D 20.“我们”没有拿回竹节人,但看到老师痴迷地玩竹节人,“我们”感到心满意足。
【解析】17.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把握。
根据文章第①段“不禁沮丧得要命”可以看出一开始心情是沮丧的;根据第①段“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可以看出我们期望找回竹节人;根据第②段“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可以看出结果老师没有扔竹节人,所以的心情是“失望”的;根据第⑤段“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可以看出他们看到老师玩得那么投入,他们心满意足了。答案为:沮丧——期望——失望——心满意足。
18.本题考查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眼巴巴:意思是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根据第①段“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可以看出“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玩。“我”不能参与其中而无可奈何,充满了羡慕之情,同时想到自己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心里很失落。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竹节人被老师收走,本来“我”和同桌是很沮丧的,可是看到老师玩得那么投入。“我们”从心理上有一种被老师认可的喜悦,所以就心满意足了。
故选C。
20.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们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片段写了“我”和同桌与老师之间的故事,起因是“我们”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经过是“我们”在寻找过程中发现老师津津有味的在玩竹节人,结果“我们”有了被老师认可的满足感。故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我们”没有拿回竹节人,但看到老师玩竹节人,“我们”感到心满意足。
21.范文:
读书让我着迷
今天的我,已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十三个春秋中,书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乐趣、泪水、心酸与新的一番见解。
数学书中的养料将脑空间扩充,书里的内容和内容是衔接在一起的,不能遗失任何的“花”,都必须用养料来养着;语文书就是那万花筒了,书中的内容本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在老师的万花筒下看,它们都“活”了,不停在书中翻腾着。
其实我们读书,并不是我们去读它,而是应该让它来“读”我们。
读名著的过程,有时会枯燥,只是因为你封闭了自己的心无法解开自己的枷锁,便是把心死死地封住了,让书无法来“读”我们。所谓“书来读我们”,就是自失。忘情地看,投入到此时的环境中,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只有让书“读”你 ,你才能够理解知识,灵活巧妙的运用。
书籍就像高不可攀的崖壁,虽高,但其中却会收到一些“奇珍异宝”。
像《红楼梦》中的人物,曹雪芹先生把他们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这些人物活灵活现的浮现于书中。书中十二金钗所写的诗句,耐人寻味。
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誓死为刘备效忠,可惜英年早逝,操劳过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历经苦难,取得真经。虽然都看到过那些被拍成电视剧的,可到书中一看,才发现电视剧并没有把一些人物性格。精彩片段描写出,没有书中人物的神韵了。电视剧虽然好看,但会把我们误导,有些是不符合历史的。
我以书为友,我以书为贵;读书以心拟,用心感于书。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充“________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关键词“着迷”,“我”说明了作文的人称必须是第一人称;“着迷”表述的是一种状态、青苔,写作中应当将“着迷”的程度、过程和原因表述清楚;揭示横线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和对象。
选材分析:
总体对象是生活,强调了考生必须从生活出发,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如画画、弹琴、下棋、制作、发明、读书、写作,等等。学习或游戏,凡是有利于健康成长、有助于增进知识的益智活动,都是文章所要叙述的对象。题目并没有限制文体,考生可自由发挥,但需要表述清楚,在行文中体悟情感,感怀事理,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构思指导: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说出什么让我着迷。
正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述着迷的程度。
结尾:抒发情感,写自己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