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主题复习(六)
第 六 单 元
中 华 民 族 的 抗 日 战 争
(1931--1945)
课标解读+中考考情分析
单元时间轴(时空定位)
考点突破+例题讲解
课·程·标·准 河北中考近五年考查情况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4.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5.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课 标 解 读
中考考情分析:
纵观近5年河北中考,除2018年,在此命制4道选择题和2道综合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016年13题、
2017年13题、
2020年28(1)题第二、三问
2016年12题、2017年20题、
2019年28(1)(2)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南京大屠杀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4年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
1939年
1942年
1945年
1931年
9月18日
1936年12月
1937年7月7日
1937年8~11月
1937年12月
1938年6~10月
1940年下半年
1941年12月
1945年4~6月
1945年9月2日
1938年3月
1937年9月
二战全面爆发
《联合国家宣言》
雅尔塔会议
全民族抗战
局部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时 空 定 位
签字投降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六场战役
三次事变
两个战场
一条战线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P86-87
背景 日本方面: 国内方面: 国际方面:
时间 地点
借口
结果
影响
局部抗战的表现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柳条湖事件: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①由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完全沦陷,成为日本的殖民地。②1932.3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抗日义勇军: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共抗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考 点 突 破
90周年
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加速侵略中国步伐。
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知识点2
西安事变P89
背景 (1)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 (3)张学良、杨虎城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4)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时间 主要人物
目的
结果
和平解决意义
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考 点 突 破
85周年
知识点3
七七事变P91
时间
借口
抗争
结果
影响
局部抗战起止时间
全民族抗战起止时间
1937年7月7日
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
第二十九路军(佟麟阁、赵登禹)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阶段。
1931.9.18-1937.7.7
1937.7.7-1945.9
考 点 突 破
第二次国共合作 红军改编 (军事合作)
合作方式
形成标志 (政治合作)
意义
西北工农红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
八路军
新四军
党外军事合作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4
国共合作P92
考 点 突 破
共
国
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4.(2019丰润一模)1937年“满洲电影股份公司”成立(简称“满映”)。到1945年共拍摄宣扬“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等思想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宣传片和纪录片189部,这说明当时( )
A.电影引导人性向善
B.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C.大众娱乐丰富多彩
D.殖民思想不断渗透
1937年可知当时东北地区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电影内容来看,其主题中“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五族协和“体现了日本侵略者通过影视宣传渗透殖民思想,而非宣扬人性向善。
D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政府,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亡国奴生活。
目的是宣传“大东亚共荣”的殖民思想
例 题 讲 解
14.(2020迁安一模)美国记者哈雷特·阿班在其回忆录《民国采访战》中说:“最终,不仅总司令获无条件释放,而且由事件的主谋张学良亲自陪同,凯旋般飞回南京。……这场折磨,使总司令的个人声望大增,并巩固了中国的统一。至少,在日本大兵压境的局势下,统一的局面有望持续下去。”由此可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A.西安事变的爆发过程
B.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例 题 讲 解
13.(2020迁西一模)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因此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例 题 讲 解
1927年
1935年处理党内矛盾,纠正错误路线,不是针对民族矛盾
1945年
1934-1936年
战场 时间 内容 结果、影响 影响
正 面 战 场
敌后 战场
1937.8-1937.11
1938.3-1938.4
1938.6-1938.10
1941.12-1942.1
1944.4-1944.12
淞沪会战 P92-93
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P96-97
武汉会战 P97-98
第三次长沙会战P98
豫湘桂战役 P98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
大大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国民党军队打败,一溃千里
粉粹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对日军侵略起牵制作用,也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考 点 突 破
1937.9
平型关大捷
【太原会战】P100
正面战场第一个胜仗,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0.8
百团大战P102-103
彭德怀指挥,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知识点5
两大战场的抗战P96-102
13.(河北2015中考)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1940年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并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经济,因此日本天皇借拿破仑的失败来影射当时日本的战略困局,这也是最终日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其主力始终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到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正确,与本题无关
1941.12.7
例 题 讲 解
大部分
20.(2019秦市海港区模拟)由以下两次战役示意图得出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战役均是反法西斯战争著名战例
B.两次战役均属于海陆两栖作战
C.两次战役都沉重打击了法西斯的侵略
D.两次战役都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台儿庄战役
诺曼底登陆
B
诺曼底登陆属于海陆两栖作战,而台儿庄战役属于陆地作战。
例 题 讲 解
14.(2020遵化一模)“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由彭德怀指挥,集中了105个团的兵力,在5个多月的时间,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果辉煌,同时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也参加了作战。通过上述材料,对百团大战战果辉煌原因的解读错误的是( )
A集中了10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
B采取破袭战的战略战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军民配合
C
例 题 讲 解
知识点6
中共七大P105-106
时间 地点
主要 内容
历史 意义
背景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①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灯塔指引,光明前途)
延安
1945年4月
考 点 突 破
知识点7
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举行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9月9日,在南京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0月,台湾回归。(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
原因
历史意义
考 点 突 破
纵向关联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与回归
知识点8
抗日战争的胜利P106-107
时间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举行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9月9日,在南京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0月,台湾回归。(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
原因
历史意义
考 点 突 破
1、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能力拓展
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 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民族矛盾加深
时间 1924-1927 1937-1945
党外合作
党内合作
合作方式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破裂 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1946年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
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知识点8
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举行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9月9日,在南京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0月,台湾回归。(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
原因
历史意义
考 点 突 破
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材料研读
战争名称 时间 结果
鸦片战争 1840-1842 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失败
抗日战争 1937-1945 胜利
通过材料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2019聊城)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下列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B
例 题 讲 解
美国1950--1953
军阀1926--1927
1931--1945
国内力量团结,碾压日本
3.(2019聊城)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C.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D. 地大物博,中国必胜
B
例 题 讲 解
但是当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中华民族共同抵抗外侮时,中国则变成了一只雄鸡,日本则成为雄鸡嘴下的毛毛虫,最终会被雄鸡啄食。
日本刚开始侵略中国时,中国只是蚕嘴边的一片桑叶,任其蚕食;
漫画生动表明了民族觉醒,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
27.(2019路南二模)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有哪些共同点 (4分)
①都认为要持久战;
②都重视游击战;
③都认为要发动人民抗战。(答出任意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而同期英美法的捐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大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在哪些变化 (4分)
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际援助以苏联为主,之后以美国为主;
②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援助变为军事援助。
A→B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