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10课《大自然的启示》(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10课《大自然的启示》(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7 07: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的启示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大自然给人类哪些启示?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1、两篇短文各讲述了什么内容?分别从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
2、在这两篇短文中大自然各自给了我们 什么启示?
3、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预习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机翼省略关键 鲸鱼yānɡzhǒufǔrǎnɡyìlüèjiànjīnɡ sǎo

sào(扫地)
(扫帚)逞凶chěng根据意思写出下面词语:枯萎腐烂的枝叶。( )
想法非常奇怪。( )
飞机坠毁,人员伤亡。( )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
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    )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机毁人亡改观生态平衡栖息轻而易举轻而易举 枯枝烂叶 机毁人亡 异想天开 生态平衡 栖息 改观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灾难──灾害   剧烈──猛烈
改观──改变   启示──启发
枯枝烂叶──枯枝败叶  
美滋滋──乐滋滋
【反义词】  
宽敞──狭窄   洁净──肮脏
增强──减弱   剧烈──和缓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段落结构 《“打扫”森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
第二部分(2-3):森林打扫干净,却从此遭了殃。
第三部分(4-6):林务官的命令使森林遭殃的原因课文分析(一)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提示:可采用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概括文章大意。德国灌木杂草枯枝败叶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坏事毁了“打扫”森林打扫:加双引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扫,而是针对下文所说的“砍光”和“除尽”。表示特定的含义。为什么题目“打扫”加上双引号?
这里的双引号属于什么用法?
特殊含义。
提示:①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清理。
②而森林需不需要打扫。
这里的“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破坏。
  2、读句子,思考问题。  德 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在文中用横线划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人们怎样打扫森林?
2、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森林几年后有什么变化?
护林人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被打扫过的森林变得怎样?
(齐读)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了呢? 提示:仔细阅读第5、6自然段。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遭了殃设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心句读句子,思考: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为了说明这一个道理,课文举了哪一个例子?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和毛毛虫吃树叶、嫩叶,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这句话中,作者写了( )、( )以及( )之间的联系。甲虫毛毛虫鸟儿读第五、六自然段,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这四个动词,能交换位置吗?交流感悟 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只会好心办坏事。  人类的老师快速浏览课文。用双横线划出一句与题目照应的话。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段落划分《人类的老师》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了飞机,提高了轮船速度。
第二部分(3):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课文分析(二) 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 )、( )等动物身上得到( ),有所( )、有所( )。蜻蜓鲸启示发明创造自学这篇课文 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
到什么启示?
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4、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给你什么启示?1、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
2、研究鲸的“流线型”的外形——减少船只在水中的阻力,大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鲸连一连: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制造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飞机。改良机翼。提高轮船航行的速度。发明了飞机。 ( )是人类的老师,因为它教人们 ( )鲸设计船体时模仿它的体型大大提高轮船航行速度 因为( ) 发明了( )所以( )是人类的 好老师科学家们研究鸟类的飞行原理飞机鸟类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
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
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
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
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不同点
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
科学家发现和利用了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进了许多东西,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