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4 动物的行为 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3.4 动物的行为 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31 20:26:2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4 动物的行为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行为的初步分类;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图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信息资料中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方案的设计,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到除了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0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小袋鼠刚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眼睛还睁不开,就能通过母袋鼠的尾尖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本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B.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C.后天学习行为,靠学习得来
D.后天学习行为,靠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2.动物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企鹅求偶行为 B.马戏团老虎钻圈表演
C.雏鸟索食行为 D.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
3. 下列各项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大雁南飞、蚂蚁搬家、小猴算术 B.望梅止渴、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公鸡报晓、婴儿吮吸、孔雀开屏 D.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
4.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  )
A.摄食行为、先天性行为 B.摄食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先天性行为 D.社会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1.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母鸡生蛋 B.婴儿吮奶 C.雏鸟索食 D.小狗算数
2.鹦鹉经过不断学习,会发出“你好”的声音,这是鹦鹉的一种后天学习行为,下列动物行为中也属于这种行为的是(  )
A.蚂蚁搬家 B.海狮顶球 C.蜘蛛结网 D.孔雀开屏
3.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刚出生时就能站起来行走,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4.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发明,来源于对自然的细心观察。下列属于动物觅食行为的是(  )
A.大雁南飞 B.螳螂捕蝉
C.蜻蜓点水 D.孔雀开屏
5.如图为燕子在筑巢。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雌性红雀给幼鸟喂食 B.猩猩用树枝剔牙齿
C.马戏团里小狗做算术 D.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6.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下列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工蜂们给蜂王喂食——觅食行为 B.麝牛与狼对峙——攻击行为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而决斗——繁殖行为 D.大雁每年要南飞——迁徙行为
7.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行为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下列关于“吃梅止渴”“望梅止渴”的科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B.两者都能引起唾液的分泌
C.“望梅止渴”建立在“吃梅止渴”的基础上
D.前者属于先天性行为,后者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9.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美洲绿鹭把游人扔给它的面包片放入水中,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前来觅食的鱼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本能 B.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攻击行为
C.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这种捕食过程 D.通过非条件反射即可实现这种捕食过程
10.韦恩图可在不同的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
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
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
11.帝企鹅的孵蛋任务由雄企鹅完成,雄企鹅将蛋放在两只脚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着,等着企鹅蛋孵化出小企鹅。对帝企鹅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后天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小德养了一只小猫,想取名“好麦麦”,小德为了让小猫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了训练,每次给小猫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好麦麦”,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好麦麦”,小猫就会跑过来。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小猫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B.小猫完成这个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C.小猫听到“好麦麦”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D.小猫听到“好麦麦”跑过来是因为小猫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
13.2021年,中国云南省的一群亚洲野象集体北迁事件备受全民关注。关于大象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
14.小明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斑鸠,单独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2)雌斑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班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认为(  )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斑鸠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是引起雄斑鸠孵卵行为的前提条件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都是影响雌斑鸠孵卵的因素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15.12月15日,《全球生物变化》期刊在线刊登了中欧科学家联合发表的关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鱼类行为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下关于鱼类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渔民利用一些鱼类的趋光性来捕鱼,趋光性是鱼类的先天性行为
B.公园里的金鱼经常被人群饲喂,所以一有人来到池边,金鱼就聚集在一起张嘴等待,对金鱼来说这是后天学习行为。
C.以上鱼类的两种行为是全部是靠神经调节完成的。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意义。
16.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
(2)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17.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18.树林中,一只小鸟正飞来飞去忙着找吃的。突然,它发现树上有一个色彩艳丽的小动物在慢慢移动,便迅速飞了过去,将小动物一口吞入口中。就在同时,小鸟觉得口中刺痛难当,赶快把它吐了出来。原来这小动物是舞毒蛾的幼虫,既有艳丽的色彩,又有毒毛,毒毛会粘在捕食它的动物的口腔黏膜上,使捕食者痛苦不已。
(1)这只小鸟将小动物一口吞入口中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行为。
(2)如果今后这只小鸟再看见艳丽的舞毒蛾幼虫不会再捕食。请说明理由: 。
19.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是菜青虫,说明菜青虫喜欢取食这一类植物。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间。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菜青虫的生活习性,提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问题,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
步骤二:选取大白菜叶和菠菜叶(菠菜属于藜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形状)。
步骤三: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菜青虫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探究作出回答:
(1)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
(2)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来源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4)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3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 。
(5)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6)菜青虫虽然危害植物,但在自然界中一定的作用(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 。
20.狗咬人事件时有发生,科学家对犬的攻击行为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100只1岁的雄性德国牧羊犬,分为攻击组和非攻击组,每组各50只,分别测定其血液中促甲状腺分泌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取平均值得到如下数据。
指标 非攻击组 攻击组
促甲状腺分泌素(10-9g/L) 23.86 32.58
甲状腺激素(10-6g/L) 59.27 81.07
(1)犬的攻击行为主要是由大脑控制的,属于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由实验数据推测,促甲状腺分泌素的作用可能是 ;
(3)据本实验结果就得出“犬的攻击性程度是由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决定的”这个结论是不科学的,理由是 。
A.攻击行为主要是大脑的功能,不受激素分泌影响
B.仅选择雄性德国牧羊犬作为研究对象,不具普遍性
C.犬的攻击行为还会受环境、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D.实验选取的样本量过小,据此得到的结论缺乏说服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4 动物的行为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行为的初步分类;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图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信息资料中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方案的设计,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到除了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0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小袋鼠刚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眼睛还睁不开,就能通过母袋鼠的尾尖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本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B.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C.后天学习行为,靠学习得来
D.后天学习行为,靠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答案】B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故答案为:B。
2.动物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企鹅求偶行为 B.马戏团老虎钻圈表演
C.雏鸟索食行为 D.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
【答案】B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A企鹅的求偶行为、D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C雏鸟的索食行为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而B马戏团老虎钻圈表演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B。
3. 下列各项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大雁南飞、蚂蚁搬家、小猴算术
B.望梅止渴、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公鸡报晓、婴儿吮吸、孔雀开屏
D.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
【答案】C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解答】A、大雁南飞、蚂蚁搬家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而小猴算术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B、尺蠖的拟态是动物防御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望梅止渴、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C、公鸡报晓、婴儿吮吸、孔雀开屏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D、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这些行为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  )
A.摄食行为、先天性行为 B.摄食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先天性行为 D.社会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C
【解析】【分析】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例如,一个蜂群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之分,外出“侦察”的工蜂可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有关蜜源的信息告诉同伴;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
【解答】 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 ,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是具有一系列得社会行为,这些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得,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C。
1.D
【分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A.母鸡生蛋是母鸡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
B.婴儿吮奶是婴儿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雏鸟索食是雏鸟生来就有的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
D.小狗算数是小狗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 D。
2.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CD.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和孔雀开屏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CD符合题意。
B.海狮顶球是动物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详解】A.大雁南飞,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节律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例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螳螂捕蝉是螳螂取食蝉,是动物的觅食行为,B符合题意。
C.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 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的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分析】1、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燕子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A.雌性红雀给幼鸟喂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CD.猩猩用树枝剔牙齿、马戏团里小狗做算术、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它们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详解】A.工蜂们给蜂王喂食属于社会行为,A错误。
B.麝牛与狼对峙属于防御行为,B错误。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而决斗属于竞争行为,C错误。
D.大雁每年要南飞属于迁徙行为,这是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和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D正确。
故选D。
7.B
【分析】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详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是莺占有繁殖的区域,属于占巢行为;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燕的筑巢行为,包含了生殖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山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不包含生殖行为,故B符合题意。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可以鸣叫,吸引雌蛙前来,属于求偶行为,包含生殖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指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筑巢行为;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包含了生殖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分析】1、简单(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
2、复杂(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3、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
4、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详解】AC.“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望梅止渴”是在非条件反射“吃梅止渴”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A错误,C正确。
B.两者都能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B正确。
D.”吃梅止渴”是先天性反射,属于先天性行为,“望梅止渴”是在“吃梅止渴”经过一定的过程,产生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A.绿鹭的这种捕食方法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先天行行为,A错误。
B.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绿鹭的这种捕食方法是取食行为,B错误。
C.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绿鹭的这种捕食方法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C正确。
D.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绿鹭的这种捕食方法不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非条件反射不能实现,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D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与生俱来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B.后天获得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有利于动物生存,是两种行为的共同点,故C符合题意。
D.由遗传物质决定,是先天性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帝企鹅的卵是由雄帝企鹅孵化的,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D。
12.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小猫听到 “好麦麦” 跑过来这一反射活动,也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故A正确。
B.小猫听到 “好麦麦” 跑过来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所以小猫完成这个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的参与,故B正确。
C.小猫听到 “好麦麦” 跑过来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形成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C正确。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层特有的神经中枢,与人类的语言形成和理解有关。小猫没有语言中枢,它听到 “好麦麦” 跑过来,是因为经过反复训练形成了条件反射,而不是因为有语言中枢,故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详解】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不是一种本能,会消失, 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分析】分析题干中的三组实验:(1)组全为雌鸟,单独饲养,无窝筑材料,无雌鸟孵蛋;(2)组雌鸟,雄鸟,无窝筑材料,有雌鸟孵蛋,但不是全部;(3)组,雌鸟雄鸟,有窝筑材料,全部雌鸟孵蛋。
【详解】通过对比可知,没有雄鸟,无窝筑材料,绝对没有雌鸟孵蛋;但有雄鸟,无窝筑材料,雌鸟不一定孵蛋;有雄鸟,有窝筑材料,雌鸟一定孵蛋。说明雌鸟孵蛋的前提条件是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动物行为按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按照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
【详解】A.鱼类的趋光性是鱼类生来就有的,是受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
B.公园里的金鱼经常被人群饲喂,所以一有人来到池边,金鱼就聚集在一起张嘴等待,是由生活经验得来的,对金鱼来说这是后天学习行为,正确。
C.动物体内激素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共同协调作用下完成的,错误。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意义,使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动物的行为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16. 先天性 学习
【分析】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17. ④⑤/⑤④ ⑥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所以,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都属于非条件反射,③听到梅子流口水属于条件反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所以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学习行为。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所以,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应激性。
18. 先天性 小鸟形成了学习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详解】(1)题干所述行为为小鸟的取食行为,是小鸟的一种本能,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先天性行为。
(2)如果今后这只小鸟再看见艳丽的舞毒蛾幼虫,不会再捕食,说明小鸟形成了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这种行为以便动物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及特点。
19.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保证孵化出的菜青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均相同,即保证所有的量相同 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0粒,随机分成两组 使实验能更真实的反应问题,避免偶然性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帮助植物传粉
【分析】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详解】(1)根据问题请探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可以作出的假设是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同时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来源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孵化出的菜青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均相同,即保证所有的量相同。
(3)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不够严谨,因为2粒虫卵,孵化出的菜青虫太少,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很好说明问题。因此要增加虫卵的数量,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0粒,随机分成两组。
(4)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使实验更能真实的反应问题,避免偶然性。
(5)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6)菜青虫虽然危害植物,但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间,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点睛】本题以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
20. 先天性行为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BCD
【分析】1、攻击行为:指间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题中的两只狗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
3、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详解】(1)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犬的攻击行为主要是由大脑控制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攻击组的促甲状腺分泌素和甲状腺激素浓度都高于非攻击组,因此可以推测促甲状腺分泌素的作用可能是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3)A.攻击行为主要是大脑的功能,但受激素分泌影响,A不符合题意。
B.仅选择雄性德国牧羊犬作为研究对象,存在偶然因素,不具普遍性,B符合题意。
C.犬的攻击行为还会受环境、身体状况、外界刺激、犬的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符合题意。
D.实验选取的样本量过小,检验的可信度不高,据此得到的结论缺乏说服力,D符合题意。
故选BC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