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
教材分析: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揭题导入
1.理解寓言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伸出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来写“寓”字。(板书:寓言)
回忆一下什么叫寓言?
小结:寓言往往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亡羊补牢》。看着课题,联系预习时读的课文,想一想、猜一猜亡和牢是什么意思?
我查了一下字典,字典里的意思是这样的。(出示亡和牢的意思)我们来选一选,在这个词语里,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羊就是丢了羊,补牢就是修补羊圈。)
小结:逐字理解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把亡、牢的意思写在课题旁边。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理清脉络
(1)小朋友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赶紧翻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亡羊的,哪些段落是写补牢的。
(2)再读一读第一部分,找出写亡羊的句子读一读。
①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这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习“窟、窿、叼”。这里还有一个多音字。出示两种读音的意思,组词辨认“圈”。)
(谁再来把句子读一读,要读流利哦。还有哪里也是写丢羊的?)
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板书:发现) 你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把它读流利。
③读一读补牢的部分,找一找,哪个句子是写补牢的?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板书:赶快)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你能不能用上“发现 发现 赶快”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故事,体会寓意
1.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抓“劝”
一天早上,牧羊人去放羊,发现自己丢了一只羊,他的邻居们曾怎么做?(板书:劝)劝和说一样吗?什么叫劝?(拿道理说服别人)
(2)学习对话
①找出对话
邻居们曾经怎样劝这牧羊人呢?他们之间有一组对话,找一找,在哪几段?读一读对话,想一想牧羊人和邻居的心里会怎样想?会怎样地说?(出示填空)(出示对话)
②学习对话,初知寓意
来,谁来当邻居劝一劝牧羊人?
牧羊人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补充提示语)为什么这样说?
事实证明牧羊人的想法是错误的,出示:“第二天早上,……”
牧羊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以是什么词?(懊恼的、后悔的、生气的、郁闷的……)
第二次丢羊以后,牧羊人终于又想起了邻居的劝告。(出示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从哪里看出牧羊人很后悔了?
“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意思就是说……?
那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不呢?
指导朗读。“他很后悔……”
③看图写话,揭示寓意
牧羊人修羊圈多卖力,看他的表情,动作,来写一写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能干的孩子想想邻居会说些什么,可以写一写牧羊人和邻居的对话。
揭示寓意: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是多么重要啊!(板书:做错了事,及时改正)
2.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讲故事《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楚襄王有丢失羊吗?那你知道庄辛对楚襄王说的“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真实意思吗?
(2)亡羊其实就是指:做错了事
补牢其实就是指:及时补救
3.用“劝”迁移,深化寓意。
(1)庄辛给楚襄王讲了《亡羊补牢》的故事,劝告楚襄王改正了缺点,从而改变了楚襄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
(2)学生发言(近视的小朋友;课堂上常需要老师来提醒的小朋友;环境污染……)
(3)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这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战国策》里有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找来读一读。
四、板书:
亡羊补牢
发现 发现 赶快 不再丢羊
劝: 做错了事 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
教学反思:
一、注重基础,扎实教学。
《亡羊补牢》这篇文章短小,文章表面意思通俗易懂,而含义却很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这课的教学分两个大板块展开。第一板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二板块:抓住字词句的理解,体会寓意。
第一板块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两个基本技能。一、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题意。二、通过找读亡羊和补牢的句子,不但抓住长句读通了课文,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提炼出“发现 发现 赶快”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习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步步为营,理解寓意。
1.抓“劝”切入,初知寓意。一天早上,牧羊人去放羊,发现自己丢了一只羊,他的邻居们曾怎么做?在对话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牧羊人第一次丢羊后无所谓的心理和第二次丢羊后后悔的心理。然后让学生抓住牧羊人的表情动作写写他修补羊圈时的心理。从体验牧羊人角色的角度初步感知寓言的含义。
2.抓“劝”展开,理解寓意。拓展《亡羊补牢》的出处,引导学生探究:楚襄王有丢失羊吗?那你知道庄辛对楚襄王说的“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真实意思吗?进一步理解寓意:亡羊其实就是指:做错了事;补牢其实就是指:及时补救。
3.用“劝”迁移,深化寓意。庄辛给楚襄王讲了《亡羊补牢》的故事,劝告楚襄王改正了缺点,从而改变了楚襄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的寓意。最后拓展: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这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战国策》里有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找来读一读。
三、渗透文言文,提升能力。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渗透了文言文故事,虽然学生还读不懂,但这给了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对文言文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做了一个铺垫。
课件11张PPT。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亡羊补牢亡:(1)失去
(2)死 (3)灭
牢:(1)养畜生的圈
(2)监禁犯人的地方
(3)结实,坚固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
kū lóng
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
diāo
从窟窿里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quān (1)环形的东西(2)画环形(3)包围
圈
juàn (1)养家畜等的栅栏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街坊( )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 )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庄辛谓楚襄(xiāng)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niǎn)从鄢(yān)陵君与寿陵君,专淫(yín)逸侈(chǐ)糜(mí),不顾国政,郢(yǐng)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bèi)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兵入楚,襄王流掩于阳城。于是使人发,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guǎ)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THANKS 亡羊补牢(原文)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古文:庄辛谓楚襄(xiāng)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niǎn)从鄢(yān)陵君与寿陵君,专淫(yín)逸侈(chǐ)糜(mí),不顾国政,郢(yǐng)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bèi)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兵入楚,襄王流掩于阳城。于是使人发,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guǎ)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现代文: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些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