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2篇)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2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7 08: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张占营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
研读文本是每位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余映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新课改的实施,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养成了把玩教材的教学习惯。《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认识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十分独到。
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靶子”,要一直存在于教者心中。这好比纪昌学射,靶在心中。这里,教学目标1、2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有一句教学心语是“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教学一定要为目标而行动。”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我们来朗读小品文!
我们来欣赏奇景!
我们来品味雅趣!
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是:
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让讲堂变学堂)
阅读教学,就是要立足文本,在阅读实践中吸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这才是根本。
板块式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尊敬的各位评委,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设计中的细节。
一、说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清初的张岱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篇优美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笔墨清新淡雅,极富诗情画意,文字简约,却情致深长。请大家用美美的读书声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请拿起课本,自由地、琅琅地读起来!
【设计说明】开宗明义——本色入课——感知文本
二、说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之一:我们来朗读小品文!
实施策略
1.译读课文 2.趣读发现 3.朗读课文
1.译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学习资料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老师提示:遇到不懂的地方用笔圈画住,可以随时和同桌商量商量,或问一问老师。
开始读吧,默读、朗读都行。
学生认真地译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答疑,留意学生译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译读中发现的问题,引领其他学生读书、思考、解决,师生交流;教师精要讲解共性问题。
【设计说明】教育学生养成良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去阅读,勾画批注。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是一种学习投入的表现。唯有静下来,才能高效学习。我在长时间地培养学生这种高质量的阅读。这里,疏通文意是理解内容的前提,这里显现出本色而实在的教学风格。
2.趣读发现。
在译读中,学生或许会发现,有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在文中出现两次,且两次的词义全然不同。如“一”,在“上下一白”中解为“全”;而在“湖心亭一点”中解为数词“一”。像这样的一词多义文中还有很多,激励展开比赛,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老师提醒:最好拿起笔划一划,写一写,做一做批注,我们交流时语言会更流畅。
学生会兴致盎然地读书,发现,摘记。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一词多义”,老师给予恰当的点评,注意文言知识的点拨。
预设:
是日更定矣:这 是金陵人,客此:是
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见余,大喜曰: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副词
是日更定矣:时间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上下一白:跟“上”相反,低处 及下船:离开
【设计说明】这是在朗读板块中对文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词的积累。“趣读发现”这个教学活动表现出形式简约、内容厚实的特点。我突破常规的“读读”“记记”的字词积累,用“趣读发现”的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积累,学生应当是很快乐的学习,教学效果也应当是令人欣喜的。
课件:心灵的需要——自己成为发现者;快乐学习, 渗透学法;形式简约, 内容厚实。
3.朗读课文。
要求:(1)朗读要把握基调
(2)字音正确,语句通顺。
(3)朗读要有层次感。
(4)朗读出语气。
【设计说明】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朗读是第一教学法。这里对朗读的要求是在读准字音节奏、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基调、理清文章层次基础上的朗读,富有梯度的教学设计符合规律。教师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朗读指导,读出语气。
课中小结:(课件出示:课文导语)本文用清新淡 ( http: / / www.21cnjy.com )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设计说明】课中小结起承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总结课文内容;“启下”,引起对“奇景”和“雅趣”的探讨。智慧地运用课文导语,语言洗练,凸显要点。
课堂活动之二:我们来欣赏奇景!
实施策略
1.话题说话 2.学习写法 3.给图命名
1. 话题说话。
运用下面的话题说话:
读了课文,我看到了 。
教师示例:
读了课文,我看到了西湖大雪三日后湖面的冷寂空阔。
读了课文,我看到了作者张岱划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大衣,带者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创意解说】教师举两个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加以示范,做到“授人以渔”。这正是耐心细致的教给学生一种细腻阅读、品味欣赏、简洁概括的学习方法。在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地活动,说自己对课文写景语句的理解,并想象画面,这是阅读、理解与审美的统一。
注意:本文中写人的内容也是写景。文中西湖的奇景是因为有了游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创意解说】本环节的“话题说话”活动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说读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再创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挖掘自己的文学审美潜能。学生会说出各种读到的情景,多角度地、细腻地品味语言文字。设置话题的作用是“引发”和“整合”。有了话题,学生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有了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的保证。
出示课件:教师示例,指导学法;课中对话,引发思考;多角品味,细腻解读。
2.学习写法。
(1)简介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欣赏课本插图,体会白描写法。
文中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 ( http: / / www.21cnjy.com )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我们还应知道,这种手法与作者所选择的上下一白、并无二色的雪景特征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展现清远浑阔的境界。
3.给课本插图命名,感悟雪景的形美与神韵。
老师命名示例:悠远脱俗 清净旷达 冒雪游湖 大雅 奇遇 痴情赏雪 觅知音
【创意解说】这个环节是一次有序而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的读写结合活动。有对写作术语的诠释,有对写法的感知,有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有给图画命名。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课文的研读。别出心裁的命名实际上是让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课文,提炼课文。我自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把学习写法与研读课文融为了一体。同时,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课堂活动之三:我们来品味雅趣!
实施策略
1.知人论世 2.品悟雅趣 3. 微型讲座
1. 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下面关于张岱的资料
张岱少时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富足生活,明朝灭亡后不仕,避居浙江剡溪山中,著书以终。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故土和故国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感伤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让学生走进作者张岱,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古文教学常常需要背景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铺垫。目的是介绍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为化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而铺设的。这两则助读资料,会照亮学生品悟作者雅趣的心灵天空。“知人论世”同时也是一种“穿插引进”式的教学设计手法,它让阅读课表现得丰满厚实,思想深刻。
2.品悟雅趣。
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可以写理解,谈感受,做评价。
发现美点:请大家细品课文,抓住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句,用做批注的方法,来品悟游湖人的雅趣。
学生阅读文本,做批注。教师指导、巡视,与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
示范: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在脱俗孤寂的情怀中,蕴涵着作者避世的幽愤。这就是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设计说明】我认为,静心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赏美文,是高质量的阅读。这是一次大面积、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实实在在的思考和智慧的碰撞,激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个性。
它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内容,含英咀华,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拓宽课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此环节还要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为了让对话轻松流畅一些,我要认真研究文本、吃透文本、把握文本,对文本有很深的体会。当然,我还要注意发挥机敏的反映能力,优化学生发言的能力,深化学生认识的能力,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的能力。
设问: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如何看待张岱的雅趣?
积极的一面是让人心胸豁达,面对困难乐观向上;另一方面让人消极避世,这是不足取的,应点一下。
3.微型讲座——《湖心亭看雪》中的“四美”
老师讲,学生听记要点。
以下是我讲座的一个小片段:
神韵美:神韵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言外之味,弦外之音,留有余地,耐人寻味。《湖心亭看雪》不足二百字,言外的意蕴却很丰厚。“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并未铺陈开来,细加描摹,读者却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结合“一白”,仅仅几字,就勾勒出天连着云、云连着山、山连着水、白茫茫一片的浑阔清远。尤其叫绝的是这一句:“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影”、“痕”,化实为虚,营造了似有若无、依稀恍惚的朦胧空灵之境,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不由得会幻化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雅,“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清峻;而且,这“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不仅暗示了小船的徐徐行进,而且由于它们的依次递小,还表现出湖中景物和人渐次融化到这茫茫雪海之中,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一座山之于连绵的峰峦,一棵树之于无边的森林……你会体悟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琐事何必计较,心胸尚需豁达!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主要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是评析作品的文学艺术特征,从意境美、神韵美、波澜美、人格美四个层面对全文进行总结,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篇优美的小品文。这种文学赏析性质的微型讲座,虽然略显直白,但对于语文学习是很厚重的。它彰显教师亲切儒雅的教风,使课堂变得春意浓浓,诗意盎然,而又高雅大气。
三、 说结课
同学们,让我们美美地沉醉,你就是张岱一边欣赏着湖心亭的雪后奇景,一边体味着作者的雅趣。请大家伴随着音乐吟诵课文!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齐读:(课件出示)
做一个心胸阔达的人,
做一个富有雅趣的人。
谢谢同学们,下课!
【设计说明】诵读结课,升华思想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当学习过一篇课文之后,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引起震撼,或者学生情感丰富起来,或者学生心灵得到洗礼,我都感到十分欣慰,因为那是学生一身受用的东西,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四、说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朗读课文——清新淡雅
欣赏奇景——雄浑悠长
品味雅趣——淡静豁达

设计说明:突出了学习方法,突出了小品文的教学,显示了课堂探究的成果。它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内容丰富。
说课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2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张占营
一、说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编者意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六单元学习要求: 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3.文本体式:
①文言文: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尝试疏通文本,感知文意;反复朗读,触摸文章的文气、文势、文法,部分篇目熟读成诵;积累基本的文言语汇和有生命力的句式;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人文思想、传统文化;领会文章表达技法;了解背景资料。
②山水小品:小品文所留心与描写的风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艺术与美感的世界。明代小品文所代表的美感趣味,就是要摆脱古文以“政治”作为人生唯一追求指标的立场,而强调以“艺术”来经营生活的可能。“明月清风”式的生活就是明人崇尚的生活态度。
4.本文特色:突出“这一个”文本。
①张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学品位:体现主人的儒雅学问,体现他的艺术个性和意趣情韵。清新淡雅,情味深长。
②《湖心亭看雪》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③名家学者对该文的评价:
百年难遇以雪寄情的佳作
如诗如画的小品精品
对一种精致生活的追忆
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每次读《陶庵梦忆》,总是其乐融融。(当代著名学者陈平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要求,因此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应该不成问题。学生容易从反复朗读中主动进入到语言品析、感情理解等文学鉴赏的学习活动中来。为切实提升八年级同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品析文字的精妙成为教学本篇文章的重难点。
情感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因此,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教学首先就应通过反复且多种方式的朗读去品味语言。同时又要通过质疑、讨论以及恰当的背景穿插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怀。
三、学习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读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奇景的语句。
3.探究、体会张岱的“痴情”。
四、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们来朗读山水小品文!
活动二:我们来品读湖心亭的奇景!
活动三:我们来探究游湖人的痴情!
设计理念:
①课标: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②洪镇涛:阅读教学,就是要立足文本,在阅读实践中吸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这才是根本。
③余映潮:板块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分说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朗读山水小品文!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清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张岱写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请大家用美美的读书声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请拿起课本,自由地、琅琅地读起来!
根据教学实际强调两句话的停顿:
①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 童子/烧酒/炉正沸
再默读课文,标注你认为应当引起大家注意的字词。
这样设计活动,基于以下思考:(1)疏通文意是理解内容的前提。(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3)唯有静下来,才能高效学习。
学生交流字词积累:
1.字音:祯 挐 毳 凇 沆 砀 毡 喃 痴 芥
2.字形:挐 毳 凇
3.词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引导学生通过辨析积累古汉语语汇:
第一组:①是日更定矣:这;②是金陵人,客此:是。
第二组:①上下一白:白色;②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第三组:① 是日更定矣:时间单位;②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第四组:①上下一白:全,整个;②惟长堤一痕:数词“一”。
教师补充,丰富学生的古文化知识:
(1)“白”是一种罚酒用的杯子,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杯口,形状酷似甲骨文中的“白”字,后来转称满满地饮一大杯酒为“浮白”或“浮一大白”。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的酒器有爵、樽、觞、盅、斗、酌、白、杯、觥、斛等。
(2)“更”: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古时用敲击更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更定”才是“初更”的意思。
积累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原始阅读:
(1)认知是阅读的准备,认知式阅读是走向思辨式、鉴赏式阅读的必经阶段。
(2)“原汁原味”的阅读,重在尊重学生的原初阅读,直觉认知,对于动态地了解和把握学情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这样的阅读,体现了“先学后教”的阅读课教学特点,是尊重阅读由易到难的渐进规律的阅读。
2.朗读课文:请用“‖”把文章划分为6段,进行诗意地朗读。
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创意简说:
对于这样高雅的美文,用“变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式,让学生在舒缓的节奏中体味它的飘逸、清新、秀美,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课文原文只是划分为两段,相比之下,则显现出一种局促之感。
变形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更加强烈的审美感受。
活动二:我们来品读湖心亭的奇景!
1.品读方法,任选其一,凸显分层施教理念。
方法一:批注品析
设问:你最喜欢这几个句子中的哪个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方法二:比较品析
原句: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湖中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粒、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点而已。
2.学生活动交流。品析参考要点:
“与”:天地苍茫 浑然一体 视点由上而下。
“一”:洁白的纯粹、阔大无垠、水天一色。
“惟”:雪的覆盖力大,隐隐约约,梦幻。
“痕”:似一抹轻微的飞白,轻渺、疏淡。
“点”:似一滴遗墨,虚幻的心象,突出造化之“空”。
“芥”:将“舟”幻化为最卑微的存在。
“粒”:视人与造化万物无异,天人合一 ,人之渺小。
3.阅读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领悟,获得高层次的全面的美文欣赏。
(1)胡明道老师:作者用“雾凇 ( http: / / www.21cnjy.com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5字,渲染了一幅雪光水汽浑然一体、天色湖光茫然一片的背景图,然后又以“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一组传神的数量词把长堤、湖心亭、小舟与舟中人写得既微乎其微又迷蒙不清。这既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更是一首梦幻般的诗。
(2)梁衡先生《秋月冬雪两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者用直写的手法,高屋建瓴,极目世界,突出一个白字:“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连用得极好,反正一切都白了。由于色的区别已无复存在,天地一体,浑然皆白,这时若偶有什么东西裸露出来,自然显得极小。而这小却反衬了天地的阔,天地的清阔,则又是因为雪的白和多。这正是其中的美和趣。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美感和情趣的呢?他无多笔墨,而是精选了几个量词:痕、点、芥、粒。按照陈望道先生的辞趣之说,词语本身就带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习惯范围。这恰如一种无形的磁场。我们只要说出一个词语,自然就能勾起人们的一大堆联想。这痕、点、芥、粒,本是修饰那些线丝、米豆之类的细微之物的,如今却移来写堤、亭、舟、人。毋庸多言,他们自然也就变得极小,那天地自然也就极阔了。
4.朗读感悟。
朗读是第一教学法。朗读是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与文本的一种对话。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亲近文本,感知文意,积累语感,夯实文言基础。当前语文教学,要重视指导,重视练读。
朗读指导:
前一句强调“极大”,我们要读出一种雄浑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读出重音;后一句强调“极小”,我们要读出渺小感,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几个量词逐次渐轻,读到“舟中人两三粒”时,停顿一下,把最后的“而已”读到最轻。
读中感受:这幅简雅的文人画,取义禅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灵澄澈。大雪是画的主体:让造化简单、纯粹,让人的心简单纯粹。这样的朗读感受,是富有梯度,符合规律的。
活动三:来探究游湖人的痴情!
根据学生以往的阅读所提问题和八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学生会把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和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对话。
1.写《陶庵梦忆》时已经是清朝,为什么还用“崇祯五年”?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两三人”矛盾吗?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答非所问,这是作者疏忽吗?
4.作者身在舟中,为什么还有“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的感受?
5.舟子喃喃作者之痴时,为什么还写到“更有痴似相公者”?这不冲淡了作者的雅趣了吗?
6.文题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2段却详写湖心亭奇遇?
在实际课堂上,为了深入理解文本,突出重点,还是重点探究问题2、问题3。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2-3个小组分别阐述一个问题,以便研讨深入。
教师准备顺势点拨、深化、小结。
老师的准备材料是:
问题2:
舟子的职业是划船的,承揽顾客,这和作者出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不同,“舟中两三人”是不能理解张岱的心境的,所以不矛盾。文末舟子虽说“更有痴似相公者”,其实他永远不可能知道相公的“真痴”!
在作者看来,茫茫众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犹如不存在,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也是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情怀的一种写照。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为了理解这一点,还要品读“独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的特定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人鸟声”仅仅是指声音吗?人鸟声在这里是有象征和指代意义的,是一切的温度、色彩、声音,一切的尘世的繁华、热闹。“俱绝”呢,是彻底的消失,往日西湖的灯红酒绿、红男绿女、桃红柳绿等所有的热闹、繁华、喧嚣此时此刻都消失了。“绝”字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空旷纯净、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世界。(崔雪梅等《运用还原——比较法解读作品》,见《语文教学通讯》19页)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插入这个资料:
张岱在《西溪记》里这样说:“余谓西湖真江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晚上大雪覆盖下的西湖乃避世的绝佳之所。寂静时刻是造就哲学家和诗人的,正如里尔克所说:“黑夜寒凉。我愿倾听入又倾听出,听你听世界听森林。”让自己的内心肆意延展……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西湖七月半》)
张岱总是与西湖独处的,或在客人散去之后酣睡于十里荷花,或于无人的深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和她对话,再无外人能够介入他们心灵的默契与情感的温馨。
回到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之“独”的深入品味。采用诗文比读的方法:《湖心亭看雪》《江雪》。
相同点:追求天地之间纯洁寂静之境
不同点:
《江雪》:因失意于政治寄情于山水,抒发郁闷孤傲之情,给人以孤独冷清的感觉;
《湖心亭看雪》:因痴情于山水而寄情于山水,抒发率真放达之性情,给人以洒脱愉悦之感。
如张岱一样的痴人——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问题3:
金陵人客居于此,张岱也是。同是天涯沦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何必知姓名呢?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不知道的,是不能忘记的。写这篇文章时,张岱已是50多岁,回忆20多年前雪夜游湖的情景,回忆起湖心亭上的奇遇,仍然念念不忘的是他们金陵人。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建都在南京。明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为了深入理解张岱这个人,我们采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原法”去理解“强饮三大白而别”这句话。可以设问:张岱善于饮酒吗?能够直接表明张岱不善饮酒的是《龙山雪》中的一段文字: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天寒地冻,以酒御寒,理应多喝一些,而张岱却勉强举大觥敌寒,并以没喝醉庆幸,可见张岱确不是一个善饮之人。
而张岱又是个率真、豪放性情之人。从以下资料可知: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祁止祥癖》)
张岱对什么样的人那么痴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为知己呢?心灵相印着情感才想通。接下来研究“客此”的“客”即可晓知。先引发、调动学生的联想:你还能想到哪些含有“客”的古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引用《说文解字》讲“客”字:客,形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宀(mián),从各。“宀”指宿、舍;“各”本义为“十字交叉之形”,引申为“十字交叉路口”,再引申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城市”。“宀”与“各”联合起来表示“交通枢纽城市的宾馆”、“通衢之地的旅舍”。本义:通衢之地的旅舍。引申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在探究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深悟痴情:
“痴”的原因,必须从《湖心亭看雪》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殊性入手。它是一篇回忆性的小品文,我们探究的时间切入点必然有两个:一个是“崇祯五年”的当时角度,另一个是《陶庵梦忆》的回忆角度。
文章客观内容所呈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的内涵,不一定等同于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背景,不等同于文章的写作背景。从文章内容来说,痴迷山水是士大夫雅致情调的一种体现;从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说,是痴迷于过往的生活经历,对故国的淡淡愁思。
——2013年第10期《中学语文教学》27页蔡明《读品山水,读出“品”味》
引用《陶庵梦忆 序》加深理解张岱的思想情感: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
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教师小结:《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以梦忆为解脱,将家
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张岱的痴不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还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志趣,更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请大家舒缓而深情地诵读课文,再次与张岱进行心灵的对话。读后,自然下课。
这个环节,运用了一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读资料。助读就是利用资料来读书,这是一种阅读理解教材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治学方法……这是一种向别人借脑子、借智慧的有效阅读方法。(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这个环节充分显现了面向全体,体现分层,尊重学生的思想。
这个环节探究活动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
这个环节学生实实在在地思考和碰撞,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需要说明的是:备课讲究深度,上课讲究适度。


附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朗读课文——清新淡雅、情致深长
欣赏奇景——浑然洁白、朦胧梦幻
品味雅趣——痴迷山水、痴迷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