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1 21: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为什么要变
怎么变
变法的结果如何
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要变?
(1)政治: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材料: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
----2022统编版《中国历史纲要上》
戊戌变法的背景
《马关条约》
(3)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4)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康有为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香港上海游历--钻研西学--请求变法--办万木草堂--戊戌变法
是中国近代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出生地:广东新会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材料:早期维新思想主要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维新思想……中法战争后,它逐渐从洋务思想中分离出来,形成一支影响较大的政治派别,表现出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成为后来变法改良思想的先驱。……甲午中日战争后,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章开沅 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人物扫描 (P30、32)
梁启超
怎么变?
一、公车上书
时间:
背景:
代表人物:
内容:
意义:
公车上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公车上书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怎么变?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材料:日本一弹丸岛国耳,自明治维新以来,力行西法,亦仅仅三十余年,而其工作之巧,出产之多,矿政、邮政、商政之兴旺,国家岁入租赋共约八千余万元,此以西法致富之明效也。其征兵宪兵预备后备之军,尽计不过十数万人,快船雷艇总计不过二十余号,而水路各军,皆能同心齐力,晓畅戎机,此又以西法致强之明效也。反镜以观,得失利钝之故,亦可知矣。今士大夫莫不以割地赔费,种种要挟为可耻,然今时势所逼无可如何,则惟有急求雪耻之方,以坐致自强之效耳。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变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材料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经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变法
效仿日本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观点: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存的观点。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推动了近代化历史进程;
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
三、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朕不甘做亡国之君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教育文化
军事
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议政。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
有利于军事强大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最直接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得罪守旧的儒学士人
变的结果如何?
戊戌政变
①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慈禧
变的结果如何?
戊戌政变
② 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六人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维新派势力弱,袁世凯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脱离了人民群众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走不通。
变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1——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索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材料2——戊戌维新冲击了封建纲常名教,各地开设学校兼学西方科技,妇女也能禁缠足、入女学校了。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3——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
①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③局限性: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没有出路
材料4——戊戌变法是为了救亡图存,虽然短暂没有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但仍具有爱国救亡图存的意义。
材料5——戊戌变法是维新派领导的一场政治运动,不是洋务派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戊戌变法则是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材料6——从戊戌变法失败结果看,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从改良转向了革命。
异同 各方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不同 领导阶级
目的
性质
学习层面
意义
相同 结果 启示
【思考】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西方先进技术(器物)
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失败,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自救道路走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1.“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课堂练习
B
1.“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
课堂练习
B
【解析】 考点:戊戌变法运动——思想传播
2.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C
2.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解析】 考点: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上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
C
谢谢观看